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逝者如斯集 商务 9787100107525 罗家伦
  • 逝者如斯集 商务 9787100107525 罗家伦
  • 逝者如斯集 商务 9787100107525 罗家伦
  • 逝者如斯集 商务 9787100107525 罗家伦

逝者如斯集 商务 9787100107525 罗家伦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
  • ISBN:    978710010752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10010752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5.40 7.3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2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3166388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逝者如斯集》作者罗家伦先生是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健将,在学术与文化方面多有建树,是《新潮》的发起人之一。后曾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务,与五四一代其他文化学术名人多有过从。本书收集他晚年“往事回忆”、“追念师友”、“传记序跋”等三类文字共二十余篇,内容涉及多为同时代文化学术名人及事件,文字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是了解民国一代的极具可读性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字志希。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参与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后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1950年到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等职,后病逝于台湾。著有《科学与玄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等。

      目录
      《逝者如斯集》前言
      辑一  对五四运动的一些感想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民国十七年九月于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时演讲
        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
          ——从迁校到发展
        印度国旗的制定和我
      辑二  詹天佑先生年谱序
        从墨迹中体认到的黄克强先生
        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
        吴稚晖先生的风格
        《吴稚晖先生墨迹》导言
        敬悼一代振奇人——张静江先生
        抱任侠之气存赤子之心——为纪念张溥泉先生而作
        和光而不同尘的外交斗士——哀悼郭复初先生
        我所认识的戴季陶先生
        商山四皓
        回忆辜鸿铭先生
        从蔡孑民先生致吴稚晖先生函
        看辛亥武昌起义时留欧革命党人动态
        伟大与崇高——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
        蔡元培先生的风格和远见
        蒋梦麟先生传略
        蒋梦麟先生《西潮》序
        朱骝先先生的事迹和行谊
        送给适之先生
        胡适之先生出任驻美大使的经过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现代学人丁在君先生的一角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
        书诒天下才我为苍生哭
        狄君武先生遗稿前言
        坛坫风凄——凭吊蒋廷黻先生
        忆志摩
        敬悼刘湛恩先生
        怀念尹仲容先生


      内容摘要
       《逝者如斯集》作者罗家伦先生是民国跨政学两界的重要人物,一生亲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民国政学两界多有往来。
      这本《逝者如斯集》半个世纪前由台湾传记文学初版,再经作罗久芳女士(罗家伦先生之女)亲自修订,并据罗家伦先生未及完成之口述遗稿补充相关篇目,辑录其忆往思故之文字三十余篇,以其对时人往
      事生动翔实之记述,勾勒一个时代之剪影。其逝者如
      斯,其存念者如斯。


      精彩内容
       北京大学,从前也是一个陈旧的学校,在京师大学堂时代,进士馆里,差不多每个学生有个当差。上课铃打了,由当差来请“老爷上课”。民国初年,北京出名的八大胡同里,谈到光顾的客人,则首称“两院一堂”。两院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一堂便是京师大学堂。到民国六年,蔡元培先生长校,以其人格的影响,变更了这个风气。他教训学生,来北大是为求学,不当为将来升官发财而来,也还不只是为个人求学而来,乃是要为国家为民族着想,为负起贡献世界文化的重要使命而来的。所以那时的北大,气象一变。
      他更以广大的态度,集合了当代许多学者,在那里研究讨论哲学、文学、人生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文科教授办了一个杂志叫《新青年》,高揭文学革命的旗帜,已经够触目了;还要讨论社会问题,对于不合理的制度,予以抨击,使旧社会的人看起来更是大逆不道。不久学生中我们一班朋友,又办了一个月刊叫《新潮》,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支持这个主张,更为积极,于是愈触犯了卫道先生们的大怒。大家知道封建的残余势力,是以北方为根据的。军阀更是有一班无聊的文人和老朽官僚做卫星的。他们在道理上不能争胜,于是想用他们的护法金刚,以暴力来压迫、来摧残。但是态度谦和而主张刚毅的蔡先生,始终不为所动,公开地发表了一封《答林琴南书》,为新思潮张目。他们骂我们是洪水猛兽。蔡先生又发表一篇文章,叫《洪水与猛兽》,主张不可壅塞新思潮的洪水,却要先驱逐狰狞军阀的猛兽。在当时的环境之中,这是何等伟大的魄力!《新潮》以一个大学生
      的刊物,第一期出版不过一月,竟至三版,而销数竟
      达到一万。那时候这一班主张文学革命的教授和学生
      ,更觉得批评和研究当代政治社会问题的重要,于是又合办了一个小型周刊,叫《每周评论》,专以短小精干的文字,讨论国际国内的现实问题。这是一个当时很有力量的刊物,风行一时。
      国父是主张革命要先革心的人,他又是最能领导
      时代的人,于是他就教戴季陶先生集合同志,在上海办了一个《星期评论》,以新文化运动为主要的目标,而兼及政治问题。于是南北两个刊物,正如桴鼓相应。国父在这期间,更潜心他思想的系统工作,完成了他的《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等几部巨制。他又教胡展堂、朱执信、廖仲恺诸位先生办了一个《建设月刊》,更发挥他建设性的主张。
      他们和北大几个刊物的主持人常常通信,而且在刊物上常有讨论的文章发表。当时《孙文学说》和《建国》只有很少的几份流传在北方,也只有北大这几个刊物敢公开的响应。所以国父自此对北京大学以及邻校的朝气,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所表现的气度,常见其有不虞之誉。
      五四运动到今年已经过去四十八年,将近半个世纪了。许多错误的印象仍有待于澄清,社会上仍不免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种种的批评,有些是不了解一件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些是断章取义而表现出“卫道”的热忱太强烈了。他们以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要毁灭中国固有的文化、毁灭中国固有的道德。他们硬说是新文化运动者,主张“非孝”,主张“手打孔家店”,主张把“线装书丢到茅厕里”。我有证据拿出来,告诉大家:当时提倡新文化运动主要的刊物里,从不曾提倡过“非孝”,讲“非孝”只是浙江杭州经子渊先生办的师范学校里的一个学生施存统
      ,在该校刊物里发表过这么一篇荒谬的文章,引起了当地的轩然大波。“手打孔家店”乃是四川一位老儒名叫吴虞的引以自豪的话。至于把“线装书丢到茅厕里”,乃是我们的党国元老吴稚晖先生,当年鉴于科学不受注重,复古气压高涨,慨然有感而说的话。不过他底下还有一句,大家忘记了引用,就是“三十年之后,中国科学昌明了,再把这些书捞起来读”。可见吴先生这种话,是有时代性的,并不是要毁灭中国文化的。吴老先生是思想界的革命家,他当时补弊救偏的议论,正足以表示他的革命精神,知时而后可以论事,现在又何必讳言。
      总之,我曾深切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也广泛地澎湃地由五四运动而扩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贯的精神,就是要
      使中国现代化。要使中国现代化,必须从思想现代化做起。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就现代化的意义来说,仍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P5-7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