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全本4下有声朗读版)/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高职教材/文学 李四光|总主编:朱永新|绘画:叶画 商务印书馆 9787100180528

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全本4下有声朗读版)/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高职教材/文学 李四光|总主编:朱永新|绘画:叶画 商务印书馆 9787100180528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18052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18052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9.90 3.4折

定价 ¥28.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1

    数量
    库存163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834364
      商品描述: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
      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概念
      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
      现代繁华与炭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地史的纪元
      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
      ......\\\\\\\"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部随笔集,作者运用文学随笔的形式介绍了基本的地质知识,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势与大地构造、三大冰期、人类起源等诸多方面的常识。本书内容翔实丰富,语言质朴平易,说理深入浅出,不像一般学术类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该部作品反映出李四光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文情并茂,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强,是不可多得的地质科普读物。

      精彩内容
       看看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构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7/10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颜色一般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观测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1.2万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勘察呢?有。这就要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信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一样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石圈的最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从石圈获取原料。随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察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进步了。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从石圈中相继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将来,人们还要
      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最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向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所注意,并且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步入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升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
      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很明显,要靠现代数学、
      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P2-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