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茶叶与--十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精) 普通图书/历史 仲伟民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152449
  • 茶叶与--十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精) 普通图书/历史 仲伟民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152449
  • 茶叶与--十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精) 普通图书/历史 仲伟民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152449
  • 茶叶与--十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精) 普通图书/历史 仲伟民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152449

茶叶与--十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精) 普通图书/历史 仲伟民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152449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5244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10115244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38.70 6.7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7-27

    数量
    库存1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3130770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仲伟民,1963年出生于山东宁阳。198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本科和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编辑、副编审、编审、总编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2005年,转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国际儒学》主编。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出版专著《宋神宗》(1997)、《近代前夜的王朝》(合著,2021)等。2010年获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茶叶与鸦片:认识19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一个视角
          1.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2.中国被动地卷入经济全球化
          3.从茶叶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二  学术史回顾
          1.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相关研究
          2.成瘾性消费品研究
          3.茶叶贸易研究
          4.鸦片贸易研究
        三  理论、方法与创新点
          1.理论与方法
          2.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  19世纪的茶叶贸易
        一  清前期的茶叶贸易及其特点
          1.传统茶马贸易的衰落
          2.19世纪以前国内茶叶贸易
          3.19世纪以前的荼叶外销
        二  19世纪的中国国内茶叶贸易
        三  从繁荣到危机:19世纪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
          1.中英茶叶贸易
          2.中关茶叶贸易
          3.中俄茶叶贸易
          4.小结
        四  中国近代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
          1.茶叶生产和管理方式落后
          2.国内战争破坏
          3.未能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第三章  19世纪的鸦片贸易与生产替代
        一  鸦片进入中国
        二  鸦片贸易
          1.作为毒品的鸦片向中国渗透时期:18世纪
          2.非法贸易时期:1841年以前
          3.五口通商时期:1842-1858年
          4.合法贸易时期:1858-1900年
        三  鸦片的生产替代及其影响
          1.中国最早种植作为毒品原料的罂粟之时间考察
          2.国产鸦片的增长
          3.鸦片生产发展的原因及其后果
      第四章  茶叶经济与鸦片经济的比较
        一  茶叶经济和鸦片经济的相关性之比较
          1.成瘾性消费品特征
          2.商品性特征
          3.生产集约性特征
          4.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二  茶叶经济与鸦片经济的差别之比较
          1.产地
          2.生产方式
          3.贸易方式

      内容摘要
      茶叶、鸦片贸易是19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两者把中国卷入世界经济潮流,并逐步使中国陷入危机。本书从世界经济体系视野,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19世纪茶叶和鸦片贸易的盛衰变化,揭示19世纪中国危机的内涵,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特点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精彩内容
      从茶叶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19世纪,中国的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密不可分。研究茶叶贸易问题,不可能避开鸦片贸易;反之亦然。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商品就是茶叶和鸦片。这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及其复杂关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地卷入全球化的旋涡。
      有人称18世纪是“茶叶世纪”。严格来说,这是不确切的。无论从茶叶在全世界普及和影响的程度,还是从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18世纪都是无法与19世纪相比的,19世纪才是真正的茶叶世纪。茶叶在19世纪影响了全世界,更直接影响了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可是,中国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蒙受了耻辱。英国人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最为健康的饮料,却“回赠”给中国罪恶的毒品——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同样是鸦片的世纪,是耻辱的一个世纪!
      最关键的是,英国在19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也相继崛起,这些国家顺利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转变。在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之时,中国历史似乎停滞和倒退了,19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罕见的众多灾难。19世纪的中国人很困惑,他们迷茫,整整一个世纪都在迷茫。他们本来应该有机会认识周围的世界,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可他们没有能够做到。通过对19世纪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的解读,或许能让我们稍稍解开一些谜团。因为在19世纪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茶叶和鸦片的地位太独特了,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其他商品所无法替代的。关于鸦片,史景迁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清代的鸦片烟毒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首先,它关乎国际贸易、战争与外交的诸多方面;另外,它也反映出某些中国人的精神需求或者说是精神的颓废堕落,以及地方上对种植和销售鸦片成品的经济管理。鸦片问题,也反映出西方列强与中国人之间至为复杂的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贸易利益战胜道德价值,古老农业文明理想的破碎……迄今为止大多数对中国鸦片问题的研究都集中于国际商贸与外交上。吸食鸦片是一个从各个层面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关于茶叶研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书试图通过对19世纪的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在19世纪全球化危机中的处境,以及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艰难历程。 鸦片进入中国鸦片的起源和传播问题相当复杂,本书不打算过多涉及。我只是对鸦片成为瘾品以后至19世纪之前的情况,根据所掌握的有限资料进行简单梳理,藉此深入了解为何在19世纪以后鸦片在中国突然泛滥成灾,说明中国人并不是在19世纪忽然对这种毒品过度迷恋的,而是有其历史渊源。
      在19世纪,中国人广泛吸食鸦片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鸦片问题直接成为中国与西方冲突的导火索,于是鸦片差不多就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其实,鸦片最初不但与毒品无涉,相反,它对人类生活还有过积极作用。只是在人们改变了鸦片吸食方法以及中国大量进口之后,鸦片才真正变成了魔鬼。鸦片传入中国的时间极早,但其在中国变为毒品的历史并不长。
      鸦片在被中国人广泛吸食之前,其在中国的功用大概有四:一是食用。至晚以宋代开始,人们已经知道罂粟的苗、籽等皆可食用,如宋代医学名著刘翰的《开宝本草》中就提及此种食用方法,李时珍谓“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刘翰将罂粟籽比作“御米”,说明罂粟籽在宋代已经作为贡品,在宫廷里广泛食用。修道者亦喜食用罂粟,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说:“服石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苏东坡的名句更是广为人知:“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罂)粟汤。”由此可见,罂粟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煮粥、做汤、入菜等。
      二是药用,尤其被作为治疗痢疾等疾病的特效药。成书于五代十国南唐时的《食医方》就将罂粟籽作为有助于消化的健胃药品,药方如下:“白罂粟米二合,人参末三大钱,生山芋五寸长,细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搅匀,分二服,不计早晚食之,亦不妨别服汤丸。”作者称此法为“罂粟粥法”,“疗反胃不下饮食”。至宋代,罂粟作为药物正式被国家组织编写的药典《开宝本草》收入,称罂子粟“(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宋代医生在实践中已经发现,罂粟有治疗痢疾的特效作用:“治痢以樱(罂)粟,古方未闻。今人所用,虽其法小异,而皆有奇功。或用数颗慢火炙黄为末饮下,或去粟用壳如上法,或以壳七五枚,甘草一寸,半生半炙,大碗水煎,取半碗温温呷。蜀人山叟曰:‘用壳并去核鼠查子各数枚,焙干末之饮下,尤治噤口痢。’”此外,宋代医家认识到罂粟还具有治疗痔疮、肉痿以及驱热、止咳等功效。
      三是观赏。宋代苏颂编写的《本草图经》说:“罂子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庭中多莳以为饰。花有红白两种,微腥气,其实作瓶子,似髇箭头,中有米极细,种之甚难。”罂粟花被收集到各种花谱著作中,如丘濬的《牡丹荣辱志》、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尽管罂粟花一般并不在高尚名贵的花卉之列,但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对它赞赏有加,如有人描写罂粟花“诸色各备,夏初开花,日光昭灼,云霞灿烂。月夜观之,觉风前婀娜,如美人夜游,弱不胜衣。恐它花无此态也”。
      四是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3写到阿芙蓉(鸦片)时云:“俗人房中术用之。”谢肇淛在《滇略》卷3中说得更详细:“哈芙蓉,夷产也,以罂粟汁和草乌合成之。其精者为鸦片,价埒兼金,可疗泄痢风虫诸症,尤能坚阳不泄,房中之术多用之。然亦有大毒,滇人忿争者,往往吞之即毙。”不过,将鸦片作为春药在明代可能并不常见,因为在以性描写著称的明代著名文学作品《金瓶梅》中,就没有关于人们服食鸦片的记载。
      以上可以看出,自唐至清中期,罂粟仅仅是一般性的植物,鸦片也是仅仅作为药物来使用的,且因其价格昂贵,以及鸦片这种加工品本身“色黑、味苦辣、臭恶可憎”,因此文献中极少有关于服食鸦片上瘾的记载,只有达官贵人才可能享用,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那么,为什么鸦片在清中叶以后渐多,及至在19世纪成为毒害中国人的一大罪魁祸首?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对此,已有学者做过很好的论述,如龚缨晏认为:“鸦片从药物转变为毒品,其关键的一步是由于鸦片食用方法的变化,即鸦片吸食方法的产生。而鸦片吸食方法的产生,是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的东来分不开的。”这里有两个因素至为重要,即服食方法的改变和进口鸦片的增多,如果没有这两个重要条件,则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迷恋鸦片。
      鸦片在世界各地都有服食现象,尤其在17世纪以后,很多国家如印度、荷兰、英国、美国等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比如在18世纪的英国,“巨额鸦片消费量不仅用于像德·昆西之流或者农业劳动者。事实上每一个英国人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都服用过鸦片,而许多人则是经常服用”。由此可知,近代英国人服用鸦片的普遍性是无可置疑的,但学者较少深究这种奇特的现象,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人们服用鸦片后较少有人产生生理依赖或依赖程度不深,而唯独中国人例外?是不是真的如有人所说的,中国人在生理上就容易接受这种毒品并很快上瘾不能自拔?问题绝非这么简单。我认为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中国人较为独特的吸食方法是最直接的原因。
      因为鸦片在世界各地最初一般都是作为药物使用,所以服用方法多为吞服或煎服,加之味苦价昂,是一种奢侈品,尚难以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消费品。随着地理大发现及欧洲人的东来,不但鸦片贸易量迅速增加,而且美洲的烟草也在东方广泛传播。大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南洋土著居民(也可能是移居南洋的华人)最早发明了将鸦片与烟草混合在一起吸食的方法,马士认为,其他国家的人服食鸦片都是从口吞食到胃里去,唯有中国人却是吸食的。这个说法可能不妥。这“最终导致了鸦片的食用方法发生革命性变化”,新的鸦片吸食方法的出现,“使鸦片‘臭恶可憎’的特点不再成为人们服用的一个感官障碍,通过这种新的食用方法,使鸦片的大规模流行成为可能,从而突破医学的范围而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荷兰在占领印度尼西亚后,又于1624年占领了我国台湾。可能是荷兰人,也可能是印尼华人,将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的方法带到了台湾,大约在17世纪后期,最晚在18世纪初期,这种吸食方法传到了大陆。下面的记载可以为证:鸦片烟,不知始自何来,煮以铜锅,烟筒如短棍,无赖恶少群聚夜饮,遂成风俗。饮时以蜜糖诸品及鲜果十数碟佐之,诱后来者。初赴饮不用钱,久则不能自己,倾家赴之矣。能通宵不寐,助淫欲;始以为乐,后遂不可复救。一日辍饮,则面皮顿缩,唇齿露,脱神欲毙,复饮乃愈。然三年之后,无不死矣。闻此为狡黠岛夷诳倾唐人财命者。愚夫不悟,传入中国已十余年,厦门多有而台湾特甚,殊可哀也。蓝鼎元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随清军到台湾,他说鸦片烟“传入厦门已十余年”,只是大略言之,估计可能更早。将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的具体办法是:先把粗鸦片溶化在水中,煮沸后过滤,然后再熬成像糖浆一样的稠状物,将之与切成丝的烟草拌在一起用烟管吸食,或者与槟榔叶、麻葛等混在一起吸食。黄叔敬在康熙六十年(1721)奉使出巡台湾,其在乾隆元年(1736)成书的《台海使槎录》中就有类似的记载:“鸦片烟,用麻葛同鸦土切丝于铜铛内,煮成鸦片拌烟,另用竹筒实以棕丝,群聚吸之,索值数倍于常烟……土人服此为导淫具,肢体萎缩,脏腑溃出,不杀身不止。”最早接触鸦片烟的是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18世纪初期的内地比较少见。在18世纪中后期,内地渐被浸染,吸食者增多。
      将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同单纯吸食鸦片有很大不同。前者上瘾速度较慢,后者上瘾速度快且消费需求大。我们后来所说的鸦片危害,主要就是指单纯吸食鸦片而言。此后,鸦片成为众多种类的“毒品之母”。那么,中国人从何时开始单纯吸食鸦片?有学者认为是清初,有学者认为是18世纪中期。从现有史料看,18世纪中期说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自从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以及不久以后单纯吸食鸦片风气的兴起,鸦片的进口量和交易量便迅速上升。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