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学与大学比较研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丛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大学教材/政治军事 刁生富//李香玲//刁宏宇|责编:韩婷婷|总主编:刁生富 知识产权 9787513066877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学与大学比较研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丛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大学教材/政治军事 刁生富//李香玲//刁宏宇|责编:韩婷婷|总主编:刁生富 知识产权 9787513066877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ISBN:    978751306687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ISBN:  978751306687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64.10 7.5折

定价 ¥8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29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850963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三、 网络舆情的特征      
      四、 网络舆情与学生心理      
      第二章 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 问题的适时提出      
      二、研究的时代背景      
      三、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四、网络舆情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      
      第三章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分析    
      一、网络舆情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三、网络舆情下高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六章 充分利用网络舆情,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一、 教育理念层面的创新      
      二、 教育内容层面的创新      
      三、 教育形式层面的创新      
      四、 教育连续性的创新, 加强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关于网络舆情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问卷 (学生版)      
      关于网络舆情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问卷 (教师版)      
      关于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问卷 (学生版)      
      关于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问卷 (教师版)      
      附录二 高考试题    
      与网络、 网络舆情相关的政治高考试题汇总 (    —    )      
      附录三 理论研究    
      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合力构建      
      充分利用网络舆情,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焦虑探讨      
      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与教育应对      
      网络时代的反向社会化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中小学生网络直播打赏保护探讨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现象探究      
      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      
      大数据与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论微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企业思政工作要确立新思维

      内容摘要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对网络舆情下的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沿着 “概念分析—价值分析—影响分析—实证分析—问题分析—创新分析”的思路,剖析了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讨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舆情,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行为引导有机结合,提升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彩内容
      据考证,把“舆情”两字连着使用的文献可以追溯至唐朝的《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回),唐昭宗李晔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的一封诏书云:“……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这是目前查找到的使用“舆情”一词年代最早的文献记载。 此后,“舆情”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 比如南唐诗人李中在其《献乔侍郎》一诗中有:“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宋代秦观所作的《与苏公先生简》一文中写道:“伏乞为国自重,下慰舆情。”明代刘基在其作的《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公德政碑颂》一文中写道:“予既敬公德,又重父老请,于是述舆情而颂之。”清代李鸿章1873年奏请在天津建“曾国藩专祠”,奏折中写道:“仰恳天恩,俯赐照准,以顺舆情。”此奏折后做了该专祠的碑文。 在上述文献中,“舆情”一词指的是民众的情绪、 意见、 意愿。 有学者对《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进行全文检索发现,“舆情”一词在其中共出现了1100余次①。 由于古代思想家们并没有对“舆情”的内涵进行过系统探讨,因而还不能称之为概念,仅仅是作为一个词语在使用。 但我们从古代思想家们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第一,“舆情”一词在中国本土化的概念,且最早使用的源头是官方,而非民间;第二,“舆情”指的是庶民百姓的情绪、 看法、 意见,而非统治阶级/统治者的情绪、 看法、 意见。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