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高职教材/文学 曾昭抡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29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高职教材/文学 曾昭抡 中国青年出版社 9787515329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531272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售价 21.00 5.2折

定价 ¥4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2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2453402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41年夏天,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师生组织了“川康科学考察团”,由曾昭抡带领十名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这次带有探险性质的考察。基本目标是认识西部,为开发西部,给抗日提供坚实可靠的大后方做出贡献。段美乔整理的这本《大凉山夷区考察记》是作者在大凉山夷区考察过程的详细记录,既是大凉山地区地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的专著,也是文笔生动的游记文学。

      目录
      第一章 西昌见闻
       古城西昌
       泸山技专
       抗战中的西昌
       一位大企业家
       宁属宝贵的资源
       夷人在西昌
       宁属夷务问题
       邓司令的会见
       天主教与凉山夷区
       西昌与四川内地的交通
      第二章 凉山夷区概况
       凉山区域地理情形
       凉山区域交通概况
       凉山外围交通情形
       过去考察凉山的团体与工作经过
       保夷来源与其族名考证
       凉山倮夷概述
       倮夷生活略写
       凉山倮夷的家庭与社会制度
       凉山夷患始末
        凉山考察的困难及其准备
      第三章  昭觉途中
        别离了西昌
        大坟堆
        川心堡
        大兴场
        夷语第一课
        向夷区进发
        玄参坝
        保倮沟途中
        倮倮沟
        滥坝
        梭梭梁子
        迷路黑夜到四块坝子
        紧张的一夜
        四块坝子
        椎牛大典
        小母鸡梁子
        三湾河
        同伴们的故事
        糯米乌加
        大母鸡梁子
        昭觉县城
        一位贤明的县长
        昭觉煤矿
      第四章  横越黄茅埂
        竹黑道上
        竹黑
        温泉试浴
        凄风惨雨中离别
        到乌坡去
        乌坡家
        屠羊大宴
        汉人的悲哀
        乌坡铜矿
        溯系河北进
        手枪的威胁
        美姑河
        美姑
        萧木鸡
        不祥之鸟
        续上凉山
        老妇的申诉
        奸计揭穿
        向磨石家走
        磨石家
        挫折与奋斗
        命运在卜卦中
        准备长征
        友情的交流
        翻上黄茅埂
        黄茅埂上
        横过黄茅埂
        狂雨中下黄茅埂
        穿森林下凉山东坡
        拉米
        西苏角河上的溜索
        艰阻的道路
        母狗坡
        西苏角
        黑角
        乌角途中
        重返汉人的世界
      第五章  雷波剪影
        逼近夷区的雷波城
        王雨庵先生的谈话
        一位有志边疆事业的青年
        一位精通汉情的夷胞
      第六章  凉山尾声
        惜别雷波
        龙门桥
        牛吃水
        箐口途中
        箐口
        五指坡
        分水岭
        癞疤石
        昌蒲田
        马湖村
        渡过马湖
        黄螂
        向芭蕉滩前进
        芭蕉滩
        青杠背
        大岩洞
        冒水孔
        竹林寺
        甘溪
        撑腰滩
        石角营途中
        石角营
        蛮夷司
      第七章  东下叙府
        绥江
        烧竹杆
        石溪
        新滩溪
        鲢鱼溪
        屏山县城
        东下宜宾


      内容摘要
       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1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这本书就是《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系列之一,记录了1941年,由曾昭抡带领西南联大十名学生在大凉山夷区考察过程。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由段美乔整理出版。


      精彩内容
       因为准备通过凉山夷区,我们在西昌住了十一天。因此得有充分机会,观察这座古城。说起历史来,此城相当悠久。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置邛郡,是我国边务上一件极可纪念的事迹。当时所谓邛郡,郡治即在现今的西昌。目前西昌城附近的一座小湖,名为“邛海”,也就是由此而来。在明朝初年,宁属地方,称为建昌府,后改建昌卫。前清时代,称为宁远府(“宁属”一名,即由此而来),以西昌县为该府首县。迄今府尹与县官衙门两幢宏大的建筑,巍然存在,前者近已改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民国成立以后,废府存县。严格说来,西昌乃是此处目前唯一正确的名称。但是习惯难改,在一般平民口中,迄今仍然多半觉得说“建昌”来得要
      顺口些。“建昌”、“西昌”、“宁远”三个名称,在今日大体可说是具有相等的意义;虽则按原来的含义说来,建昌与宁远二者,比较西昌,包括的范围要大些。
      自从司马相如的时代起,西昌成为中国西南边区交通的一座重要
      的路口。三国时候,诸葛武侯南征孟获。据王绍曾氏最近考证武侯当日由川进兵入滇东西计分三路。就中主要部分(即武侯亲自统率的主力),自成都西行,经雅安、荥经,至泸定后,由该处折向南走,过大渡河,经冕宁、西昌、摩挲营,到会理。由会理折回西南,在三堆子渡金沙江(即所谓“五月渡泸”的“泸水”),入滇境,抵大姚,乃折向东南趋昆明。计自过大渡河后,到大姚止,所循路线,与今日乐西、西祥两条公路,大体不谋而同。
      诸葛武侯以后,云南与内地的关系,渐见密切。西昌地位,因此亦愈显重要。兼以宁属产米颇丰,移居边地的汉人,群视安宁河谷为乐土。虽则交通线外,迄今大体仍是夷人世界;沿着安宁河谷展出的西会大道上,多年来久已归汉人掌握。民国初年,夷患猖獗,人民多有戒心。然而在此线上,商旅交通,照旧可以维持,不过不若以前清吉。近来西昌行辕成立,对于维持治安,发展商业,多所致力。于是几年前行旅有点视为畏途的西会大道,遂又畅通无阻,成为滇康间最安全的交通线之一。云南帮商人之入西康经商者,许多已放弃走丽江、木里、九龙、康定之线(所谓“云南帮大路”),而改循此线入康。新近西详、乐西两条公路完成,西昌在西南交通线上的地位,更形重要,遂有成为后方最大都市之一的趋势。
      从地理上的位置说来,西昌正当宁属八县的中心,位在安宁河东岸。附近河流纵横环抱,皆是安宁河的支流。该河在此一带,流速颇缓,蜿蜒殊甚,因此在城附近,造成一片长宽各数十里(比较地南北长而东西略窄)的大坝子。在这片肥沃的坝子(所谓“西昌坝子”)上,夏季一望全是稻田,沟渠纵横,地面一平如纸,显是一种农业繁
      盛的区域;在冬季则所种农作物,改为蚕、豆、小麦及油菜。多数年头,这片平原上,可望丰收。一年两次收成,使当地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附近的坝子虽然很大,西昌城本身,却是北面靠着矮山(本地人称为“北山”)建筑的。实在说来,一部分乃是建在山坡脚上。城内地势,北高而南低。沿着南北街向北走,路向上坡甚陡;其坡度之大,在我国城市中,颇属罕见。因为沿坡建筑上去,由北到南,穿城而过的溪流。颇有几条。就中最大的一条,名叫“大水沟”。这些溪流,溪身坡度亦殊陡峻。平常虽不过一种作悦耳声音的细流;到了夏季,一旦山洪暴发,几点钟内,马上就可变成滔滔大水。大雨以后,往往水会溢到马路上狂流。
      北面虽则靠山,其他三面,城外却均平坦。有水环抱。这种比较大些的河流,都非穿城而过,而是流经城外,距城不远西门外的一
      条河,名叫“西河”;绕着东南两面的,则称“东南河”。城里东西方向,路颇平坦;和南北街的陡坡,完全是两种风味。夏天到此,西河和东南河的水,都是和安宁河一般的红水,看来像很大的河,而且常常造成水灾(冬天过此,则河水显得清而浅)。按“东南河”原名“漉漉溪”,由名即可知其当初原不过一道小溪。据熟习掌故的本地人说,当初此溪原系流经城内。在清初即有人预料,几十年后,此河将酿成水灾,当时一般人尚不能相信。后来因夷患颇凶,为防夷人藏在树林中起见,将城四周山上树木,一齐砍光(目今西昌附近几十
      里,几乎全是秃山,即因此故)。既无树林可以蓄水,水患果然愈闹愈凶。到了前清中叶,忽发一次空前大水。该河两旁房屋,多半冲毁。以后重建,遂将此河划在城外。然而即如此做,迄今每逢夏季,此河仍常发生水灾。平时搭在河上的木桥,往往被水冲走或者淹没,好几天无法可渡。想不到以前涓涓细溪,如今竟会变成来势凶猛,奔流作晌的汹涌洪流。由此可见培植森林的重要。旧城虽已被毁,遗迹仍然存在。迄今城东门外,隔河东北岸,乃是市外市街的主要部分,穿之东行,两三里内,不断有房屋。此外西门外略有市街,南门外,则以夷患关系,一出城门,就再也看不见房屋。
      西昌城附近,水很丰富。环抱此城的河流以外,离城约十里左右,在城外东南方向,展开有~座美丽的小湖,名叫“邛海”或者“邛池”。据说这座湖的历史,并不很久。汉朝司马相如置邛郡的时候,此处仍是一片陆地。后来忽然陆沉,陷为沼泽,终成此湖,为西昌增加美景不少。自城东南望,隔湖有山耸起,其上尚略余有树木,即是有名的“泸山”。邛海泸山,盛称为西昌胜景,游览的确不错。总算仗着名胜的关系,庙宇的庇荫,泸山现在成为西昌附近唯一
      未把树砍光的山。西昌虽然是清时府治,城厢内外,好房子并不多,还赶不上会理。就中最好的一幢,名为“望远室”。这座带有西洋建筑风味的中国房子,因为位在城的东北隅,地势颇高。坐在廊子上,邛海泸山的胜景,一览无余,倒是一件不易得的事。
      P2-5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