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精) 普通图书/文学 姚文放 北京大学 9787309175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精) 普通图书/文学 姚文放 北京大学 9787309175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ISBN:    978730127917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ISBN:  978730127917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60.40 7.0折

定价 ¥8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15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822968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现代性目标
        第二节  “文学性”与百年文论派别的现代性内涵
        第三节  “文学性”与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理路
      第二章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两种“文学性”
        第三节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说
        第四节  后现代神话所架设的梯级
      第三章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
        第一节  “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  学术史的两个时代
        第三节  价值取向的后现代转折
        第四节  何为“后理论”?
      第四章  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第一节  文化政治何为?
        第二节  文化政治与社会政治
        第三节  后阶级政治与阶级政治
        第四节  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
        第五节  审美政治与实践政治
        第六节  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第五章  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第一节  “文体”:一种文学形式
        第二节  “文类”:形式主义的类型观念
        第三节  “文类批评”: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
        第四节  “理论”:后现代新文类
        第五节  文类理论新变的终极性依据
      第六章  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第一节  文化政治与身份差异
        第二节  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第三节  解构策略:文字学颠覆语言学
        第四节  两个战场: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
        第五节  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第七章  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第一节  文学经典何为?
        第二节  文学经典之争
        第三节  世纪之争的学术回应
        第四节  布鲁姆的抵抗及其学术意义
        第五节  文学经典之争在中国
      第八章  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第一节  文学:“谁的经典?”之问缺失的另一半
        第二节  杰洛瑞:审美作为经典建构的重要维度
        第三节  布鲁姆:一切经典都属精英之作
        第四节  卡勒:在文学经典中重新奠定文学性根基
        第五节  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学理逻辑
      第九章  话语转向与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第一节  文学理论范式的两次转向
        第二节  话语理论的提出
        第三节  福柯:从“考古学”到“谱系学”
        第四节  知识话语与权力关系
        第五节  身体话语与微观政治
        第六节  福柯的话语理论与文学理论
        第七节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话语问题
      第十章  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第一节  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深层机理
        第二节  从“有循于旧名”到“有作于新名”
        第三节  从“旧瓶装新酒”到“概念大换班”
        第四节  话语更新: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的风标
        第五节  三个热门关键词的分析
        第六节  文学理论话语更新的历史具体性
      第十一章  “批判”话语的谱系学研究
        第一节  康德:“批判哲学”作为“学理的探究”
        第二节  黑格尔:“反思性批判”与“否定的辩证法”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作为变革社会的利器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
        第五节  20世纪中国:“批判”话语的政治化转向与学理性回归
        第六节  走向21世纪:大众文化批判的话语重建
      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
        第一节  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悬殊
        第三节  解释模式的转变
        第四节  阅读方法的差异
        第五节  回到文学经典,抑或应对当下现实?
      第十三章  症候解读:文学批评作为艺术生产
        第一节  弗洛伊德:症候是有意义的
        第二节  拉康:在语言结构中探寻症候的意义
        第三节  阿尔都塞:对于“症候解读”的大力揭扬
        第四节  马舍雷:将“症候解读”引入文学批评
        第五节  卡勒:“表征性解释”与文化研究的生产性
        第六节  “症候解读”的后现代性质
      第十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第一节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第二节  关于大众
        第三节  关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中国
        第五节  对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第十五章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
        第一节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三段论
        第二节  “是”:前现代审美文化
        第三节  “非”:现代审美文化
        第四节  “去”:后现代审美文化
      第十六章  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第一节  伊格尔顿:美学作为肉体话语
        第二节  舒斯特曼:倡导身体美学新学科
        第三节  韦尔施:感知的重构与美学的重构
        第四节  对于经典美学三次挑战的学术意义
      第十七章  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
        第一节  卡勒学术历程的重大转折
        第二节  “理论”与文学理论难解难分
        第三节  “理论”中的文学性
        第四节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兼容并举
        第五节  在“理论”与文学理论的联姻中取得进展
        第六节  “后理论”转向的风标
      第十八章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及其嬗变
        第一节  政治理想诉求
        第二节  审美理想诉求
        第三节  文化理想诉求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
      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着这一理路激荡而成百年文学理论的形式主义大潮。然而随着
      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研究日渐挤占了文学研究的地盘,文学理论发生了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转向,其表征就是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审美文化研究、
      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论的风靡一时。90年代以后,这些新潮理论又导致了国内文学理论的观念、方法、路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呈现出与旧时迥然不同的格局,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姚文放所著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精)》致力于对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路径进行勾勒,对于这一“向外转”趋势的深层机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进而助推我国文学理论新的跃迁。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