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學源图书专营店
  • 20世纪中国唯识学史要 普通图书/宗教 袁宏禹|责编:樊玉兰 中华书局 9787101145670

20世纪中国唯识学史要 普通图书/宗教 袁宏禹|责编:樊玉兰 中华书局 9787101145670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4567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4567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56.10 7.0折

定价 ¥8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10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5.45% (3456笔)
    好评率
    99.82%
    发货时间
    8.53小时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其他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30923349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宏禹,男,1979年生,江苏盱眙人。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州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项目5项,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获得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福州大学学术新人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唯识哲学,在《宗教学研究》、《孔子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禅学研究》、《佛学研究》、《心理学探新》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一、20世纪中国唯识学复兴与时代际遇
        二、20世纪中国唯识学发展的分期
        三、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等
      上编(1900—1949年)
        第一章  清末唯识学复兴之门的开启及其应用
          第一节  杨文会与百年中国唯识学的复兴
            一、唯识宗逸佚典籍的回归与传播
            二、性、相二宗并重的治学旨趣
          第二节  谭嗣同、梁启超改良思想对唯识学的应用
            一、谭嗣同“仁一唯识”的维新派哲学
            二、梁启超的唯识思想与康德的自由观
        第三节章  太炎革命思想与国学的唯识阐释及应用
            一、诸子人性论唯识释与“俱分进化”论
            二、《齐物论》唯识释之“平等”观
        第二章  民国时期南京支那内学院对玄奘唯识学的重振
          第一节  欧阳竟无对玄奘唯识学的抉择
            一、法相、唯识分宗
            二、唯识古、今学划分
            三、唯识“体用”观
          第二节  吕潋以唯识学对中、印佛学的简别
            一、依唯识对中国佛学经典的证伪
            二、中印佛学“性觉”、“性寂”真伪说
          第三节  王恩洋的唯识史观及《起信论》的批判
            一、唯识史梳理及唯识今学史观
            二、依玄奘唯识今学料简《起信论》
        第三章  民国时期武昌佛学院以唯识学对诸学的融通
          第一节  太虚对唯识学与内外学的会通
            一、以唯识学融释如来藏学
            二、以唯识学摄纳传统儒学
            三、以唯识学解释科学、心理学
          第二节  唐大圆、法舫对唯识学与世学的比较
            一、唐大圆的《唯识三字经》及佛学属科学论
            二、法舫论唯识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印顺、法尊早期的唯识学研究
            一、印顺作《唯识学探源》探唯识于小乘
            二、法尊译《辨法法性论》“法与法性”双运
        第四章  民国时期北平三时学会对印度慈氏唯识学的回归
          第一节  韩清净对慈氏唯识学的疏通
            一、抑玄奘唯识学而扬慈氏唯识学
            二、以了义唯识学释不了义般若学
          第二节  朱芾煌、周叔迦对唯识原典及旧学的推崇
            一、朱芾煌《法相辞典》对印土原典的援引
            二、周叔迦抑玄奘新学而阐真谛旧学
        第五章  民国时期新儒家对佛教唯识学的借鉴
          第一节  梁漱溟的唯识学研究与新儒家哲学
            一、从“究元决疑”到《唯识述义》
            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唯识学的援用
          第二节  熊十力以唯识学对儒家哲学之创释
            一、《新唯识论》对《成唯识论》的改造
            二、《新唯识论》的新儒学哲学体系
      下编(1949—1999年)
        第六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列主义对唯识学的评判
          第一节  田光烈《玄奘及其哲学思想中之辩证法因素》
            一、玄奘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二、玄奘哲学思想之辩证法因素
          第二节  任继愈《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之马列观
            一、法相宗在认识论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法相宗在世界构成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第七章  80年代后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唯识学研究的转向
          第一节  韩镜清从玄奘唯识学的疏解到慈氏唯识学的译介
            一、《成唯识论疏翼》的编写
            二、从藏文慈氏学开发唯识学
          第二节  韩廷杰、林国良对《成唯识论》的注解
            一、韩廷杰的《成唯识论校释》
            二、林国良的《成唯识论直解》
        第八章  80年代后大陆佛教界佛学院对唯识学的弘扬
          第一节  惟贤于重庆佛学院对唯识学的推广和泛化
            一、唯识论不同于哲学、宗教之唯心论
            二、唯识学是所有佛教宗派的基础
          第二节  唐仲容于四川省佛学院对唯识学与诸宗的贯通
            一、有为缘起、无为缘起的会通
            二、唯识与中观、禅宗的融通
          第三节  单培根、顾康年于闽南佛学院对唯识学与禅密的参合
            一、单培根对唯识学与密宗的显密互参
            二、顾康年对唯识学与禅门的抉微
        第九章  1949年以来香港佛教唯识学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罗时宪的佛教法相学会对支那内学院学风的沿袭
            一、佛教法相学会的创立及罗门一系法脉
            二、《唯识方隅》的唯识入门体系研究
            三、《般若》经论对读开中观瑜伽学之风
          第二节  霍韬晦与吴汝钧的梵文唯识学翻译及研究
            一、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的梵文译本
            二、吴汝钧《唯识三十颂》由梵译汉及唯识现象学
        第十章  1949年以来台湾佛教唯识学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杨白衣、叶阿月日本求学的唯识学研习
            一、杨白衣的圆测唯识学研究与日本学术方法
            二、叶阿月的根本真实三性说研究与日本学术方法
          第二节  于凌波、萧平实对唯识学的理解和解读
            一、于凌波净土宗与唯识学的比较
            二、萧平实论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实义
      结  语
      附录一:百年唯识学学术争鸣之焦点
      附录二:百年唯识学视域中诸子人性说释义之辨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为分界点,把20世纪(1900—1999年)这一百年来的唯识学史分为上、下两个历史时期。上编为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年)的唯识学研究,下编为20世纪下半叶(1949一1999年)的唯识学研究。上下两编有着严格的分期和治学特点。上编分为五章:第一章,“清末唯识学复兴之门的开启及其应用”;第二章,“民国时期南京支那内学院对玄奘唯识学的重振”;第三章,“民国时期
      武昌佛学院以唯识学对诸学的融通”;第四章,“民国时期北平三时学会对印度慈氏唯识学的回归”;第五章,“民国时期新儒家对佛教唯识学的借鉴”。下编也分为五章:第六章,“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列主义对唯识学的评判”;第七章,“80年代后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唯识学研究的转向”;第八章,“80年代后大陆佛教界佛学院对唯识学的弘扬”;第九章,“1949年以来香港佛教唯识学的研究概况”;第十章,“1949年以来台湾佛教唯识学的研究概
      况”。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