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茶书网的书店
  • 茶书网:《陈椽论文选》

茶书网:《陈椽论文选》

举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6cm
  • 页数:    364页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6cm
  • 页数:  364页

售价 2400.00

定价 ¥48.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18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自然科学
      货号:
      GDZPS11011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11011
      书名:《陈椽论文选》
      版别: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椽著
      书号:ISBN 9787533717162
      定价:48.00
      出版日期:199812
      内容简介
      陈椽(1908~1999),又名陈愧三,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中国制茶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幼年时期,他父亲常常向他讲述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的故事,灌输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长大后要像这些民族英雄那样为国家干一番事业。陈椽于1930年9月考入了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4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35年至1940年,他历任浙江省鄞县农场技士兼代主任,福建省集美农业学校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农场主任,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茶叶检验处主任兼浙江省油茶丝绵管理处宁波办事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兼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福建示范茶厂技师兼政和制茶厂主任等职。1940年后,他历任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教授、茶业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此外,他还曾兼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34年,26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他既看到了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了当时中国茶叶科学的落后。于是下定决心献身茶业教育事业。在他任浙江茶叶检验处主任时,就开始着手收集茶叶科学的有关资料,建立了茶叶检验实施办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在教学中,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这本教材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被晋升为副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目录
      解放后我国茶叶工业的成就及今后发展的方向/1
      茶叶生产与茶业科学研究的任务/4
      提高采制技术促进茶叶质量双丰收/7
      加快步伐实现采茶机械化/12
      安徽名茶——敬亭绿雪/19
      发展碎红茶的意见/22    
      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22
      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形势/32
      发展安徽省茶叶生产的浅见/37
      当前茶业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41
      名茶成因及特性/43
      历代名茶/51
      颂茶王铁观音/59
      开发名茶生产与茶业发展/60
      茶业要根本改革,纳人国家改革轨道/62
      辩论与批评可以推动茶业科学的发展/ 64
      研究陆羽《茶经》的片断理解/67
      从荼就是茶论证茶的起源/69
      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76
      为茶树原产地再进一言/82
      再论茶树原产地/82
      日本皋芦种似安溪佛手种/88
      评“茶始用于何时”/91
      红茶在先青茶在后/94
      茶类发展有史嵇考初评“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97
      学习制茶发展史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二评“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102
      以无为有,似实而虚三评“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104
      制茶工业发展简史/107    
      茶树栽培史初稿/115
      中国茶叶外销史话/129    
      武夷茶三起三落——武夷茶起源考证/133
      制茶机械发展简史/140    
      论茶叶的采收与留养/155
      茶树合理密植,适时免耕/162
      福建政和白毛猴之采制及分类商榷/167
      福建政和白茶之制法及其改进管见/170
      各种毛茶加工主要技术措施/175
      五大茶类传统制法/179
      “屯绿”炒制的理论/184
      切细红茶/194
      茉莉花茶生产技术革新试验研究/200
      烘制红茶理论与实际的发展/211
      试论日式蒸青煎茶制造连续自动化/226
      说茶机现状道茶机改革/232
      说炒青绿茶的机制技术/235
      制茶“发酵”的概念与实质/239    
      茶中鞣酸的谎言必须批判/247
      制茶变化的实质/250
      制茶萎凋的理论与实质/261    
      茶汤与色泽/268
      茶叶商品产销严重脱节必须研究改革/270    
      茶叶生产与茶叶商品/276
      红茶市场预测——兴衰转化/277
      国际茶叶市场动态与华茶推销对策/282
      中国历史名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信息/292
      茶业经营体制要根本改革/296
      安徽茶叶闯东南亚/301    
      饮茶方法的发展/302
      茶与医药/306    
      饮茶与高血压/312    
      买茶、泡茶、饮茶/314    
      茶药起源/320
      饮茶发展/321    
      十讲茶与中国文化的发展/324
      《神农本草》研究/336    
      吃茶、喝茶和饮茶的演变与发展/344    
      饮茶为何既能抗癌又能致癌/346    
      附录1 陈椽教授著作目录/353
      附录2 陈椽教授主要论文目录/355
      陈椽导师茶学思想初探/360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