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用耳朵学中医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
9787802318144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3页
-
字数:
60000千字
-
作者:
用耳朵学中医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
9787802318144
-
出版时间:
2010-03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3页
-
字数:
60000千字
售价
¥
41.75
定价
¥11.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25-03-0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温病学名著
定价:11.00元
作者:用耳朵学中医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802318144
字数:60000
页码:1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温病学名著》包括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精选。耳濡目染,学习中医。由白云出岫先生朗诵。
内容提要
《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旨在给读者提供一套方便携带、易于诵读的精致小书。《温病学名著》分册,由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三部分组成。其中,《湿热病篇》只取“条文”部分。略去“自注”内容;《温病条辨》主要选取原病篇、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的“条文”及“方药”部分,略去“辨析”、“注解”、“方论”等内容,并将条文序号变更为阿拉伯数字,以便于检索。
目录
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精选) 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 原病篇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 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附 方剂索引
作者介绍
三十一 再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动血,结瓣于上。阳血者色必紫,紫如于漆;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见,救肾为要。然豆瓣色者多险,若证还不逆者尚可治,否则难治矣。何以故耶?盖阴下竭,阳上厥也。 三十二 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甚也。若无汗恶寒,卫偏胜也,辛凉泄卫,透汗为要。若如枯骨色者,肾液枯也,为难治。若上半截润,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急急清心救水,俟枯处转润为妥。 三十三 若咬牙啮齿者,湿热化风,痉病;但咬牙者,胃热气走其络也。若咬牙而脉证皆衰者,胃虚无谷以内荣,亦咬牙也。何以故耶?虚则喜实也。舌本不缩而硬,而牙关咬定难开者,此非风痰阻络,即欲作痉证,用酸物擦之即开,木来泄土故也。 三十四 若齿垢如灰糕样者,胃气无权,津亡湿浊用事,多死。而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胃火冲激也;不痛者,龙火内燔也。齿焦无垢者,死;齿焦有垢者,肾热胃劫也,当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肾可也。 三十五 再妇人病温与男子同,但多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保护之意,但亦要看其邪之可解处。用血腻之药不灵,又当省察,不可认板法。然须步步保护胎元,恐损正邪陷也。 三十六 至于产后之法,按方书谓慎用苦寒,恐伤其已亡之阴也。然亦要辨其邪能从上中解者,稍从证用之,亦无妨也。不过勿犯下焦,且属虚体,当如虚怯人病邪而治。总之无犯实实虚虚之禁,况产后当气血沸腾之候,最多空窦,邪势必乘虚内陷,虚处受邪,为难治也。 ……
序言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