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百叶图书
  • 【正版图书】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中华文化与产业系列/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库岑学贵|主编:黄永林9787562251699华中师大2011-08-01

【正版图书】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中华文化与产业系列/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库岑学贵|主编:黄永林9787562251699华中师大2011-08-01

举报

正版图书 书友可放心下单

  • 作者: 
  • 出版社:    华中师大
  • ISBN:    978756225169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华中师大
  • ISBN:  978756225169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售价 41.22 8.6折

定价 ¥48.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2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9787562251699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岑学贵所著的《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学多角度对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理解“民”、“民俗”与“民歌”、“发明的传统”与“伪民俗”,如何对待“伪民俗”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岑学贵,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文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南宁二中、北海中学等重点中学,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专家综合组副组长,长期致力于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学语文教学法等领域的研宄和教学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重点主要创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主要材料来源及运用
        六、主要概念
      第二章  民歌节:从传统到当代
        第一节  歌圩:南宁民歌节的文化因子
          一、壮族歌圩的历史渊源
          二、歌圩的形成
          三、歌圩的发展
          四、歌圩的分布概况
          五、歌圩的形式与内容
        第二节  广西民歌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的酝酿与过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幕式:民歌文化的当代表达
        第一节  广西民歌节开幕式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开幕式
          一、开幕式概况
          二、开幕式上的民歌
        第三节  开幕式上的广西民歌符号
          一、“刘三姐”名片的强化
          二、黑衣壮民歌的展示与传播
          三、三声部民歌、天琴艺术和侗族大歌引起关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城歌台”:乡村歌圩到城市歌圩
        第一节  “绿城歌台”的主要活动
        第二节  从乡村歌圩到城市歌圩的变迁
          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歌圩变迁的物质基础
          二、闲暇时间增多,绿城歌台成为市民的精神诉求
          三、乡村歌圩功能的转换是城市歌圩的生命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欢乐巡游:民俗文化超时空链接
        第一节  壮族的“三月三”节  日  
        第二节  年民歌节欢乐巡游
        第三节  “三月三”传统的超时空链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宁民歌节与政府在场  
        第一节  仪式,古与今
          一、仪式的文化功能
          二、民歌节仪式变迁解构
          三、政府在场:必然与必需
          四、民歌节仪式表征
          五、博弈与双赢
        第二节  公共文化空间的新建构
          一、民歌传统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
          二、时代精神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延续
          三、集体经历与公共文化共享空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宁民歌节与商业运作
        第一节  民歌与民族文化资本化
          一、作为社会力量的民族文化资本
          二、民族文化资本化与民族文化安全
          三、民族文化资本化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商业运作
          一、民歌节商业行为定位
          二、南宁民歌节的商业成果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南宁民歌节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本质及主要功能
        第二节  民歌节向大众文化变迁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南宁民歌节与城市文化色I新  
        第一节  南宁民歌节与文化认同
          一、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
          二、南宁市的发展需要新的文化认同  
          三、重视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与传统发明  
          一、文化传统与被发明的传统
          二、南宁民歌节:传统发明的必要
          三、南宁民歌节:传统的发明
        第三节  南宁民歌节与区域文化软实力  
          一、软实力概念及文化软实力
          二、地方软实力及其影响
          三、南宁民歌节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四、南宁民歌节的文化创新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南宁民歌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  
        第一节  壮族歌圩、山歌濒危现象描述
          一、壮族歌圩濒危状况及主要原因  
          二、山歌濒危情况及主要原因  
          三、湖北省伍家沟故事讲述活动的兴衰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现象描述
          一、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功能转换
          二、湖北省吕家河民歌及长阳县撒叶儿嗬的功能转换
        第三节  南宁民歌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尝试
          二、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产业开发的新尝试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学科理论新思考  
        第一节  “民”与“民间”辨析
          一、关于“民”或“民间”  
          二、从南宁民歌节看“民”与“民间”  
          三、民歌中对“民”的理解假设
          四、关于“民”与“民间”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二节  “原生态民歌”辨析
          一、原生态民歌
          二、原生态民歌的理解
          三、原生态民歌的理论难题
        第三节  “伪民俗”辨析
          一、“伪民俗”与民俗主义
          二、中外学界对“伪民俗”(民俗主义)的态度
          三、当下语境下我们怎样理解“民俗”  
          四、南宁民歌节是“伪民俗”吗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  蚂蜴节的传说及主要活动
        附录  广西邕宁县“还球歌圩”  
        附录  南宁民歌节年-年开幕式节  目单
        附录  南宁民歌节巡游活动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附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录  年南宁民歌节部分绿城歌台演出节  目单
        附录  参加学术会议及调研部分纪念照
      参考文献
      后记——秉烛诵经亦风流


      内容摘要
       岑学贵所著的《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在田野调研材料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于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并从学理上提出一些思考。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中简称“南宁民歌节”)的前身,是广西民歌节和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她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民歌”为符号标识的超大型现代节庆活动。对该节庆活动的研究涉及民间文学、民俗学和音乐学等学科,笔者通过多年调研考察,认为民歌节传承了广西民歌文化因子和歌圩文化,发展了广西的民歌文化传统。南宁民歌节对民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歌节的组织形式、表演形式、演唱内容及传播手段等多个方面;在开幕式、绿城歌台、欢乐巡游等一系列活动中,民歌节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南宁民歌节文化符号富有多方面意义。壮族民歌及广西歌圩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保护名录。因此,南宁民歌节首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了范式意义。通过南宁民歌节活动,增强了广西民族文化认同感。其次,南宁民歌节是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是对广西民歌传统、“三月三”节日风俗传统的链接与发展,提高了区域(城市)软实力,在商品社会条件下将民族文化资本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觉。
      南宁民歌节为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在商品社会条件下,如何理解“民”,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理解“民歌”?如何理解商品行为下的“民俗”?发明的传统能成为“民俗”吗?对待“伪民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以南宁民歌节为研究切入点,兼及广西黑衣壮民歌、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湖北省
      长阳县南曲、撒叶儿嗬,湖北吕家河民歌村、伍家沟民间故事村以及韩国江
      陵市端午祭等文化现象,力图在较广阔的视野中展现当代南宁民歌节文化活动的变化及其重大意义。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历时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为南宁民歌节结构分析,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理论分析。各章内容概要如
      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选题及价值、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及本书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材料来源和主要概念等。
      第二章“民歌节:从传统到当代”。本章主要研究南宁民歌节发展的历史脉络。笔者发现,“三月三”、壮族歌圩是南宁民歌节的文化因子,“三月三”歌节、广西民歌节是南宁民歌节的酝酿与过渡。
      第三章“开幕式:民歌文化当代表达”。本章主要考察南宁民歌节中的开幕式板块,分析其对民歌文化的传承作用。开幕式是向世界展示广西民歌的重要平台,也为中国其他省份的民歌和中外民歌文化交流架设了桥梁。开
      幕式具有仪式性质,是当代民歌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第四章“‘绿城歌台’:乡村歌圩到城市歌圩”。绿城歌台是南宁民歌节的第二个重要板块,是对乡村歌圩的创新。研究指出,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迁移,引起文化变迁,从而促成了乡村歌圩成为城市歌圩。
      第五章“欢乐巡游:民俗文化超时空链接”。南宁民歌节由壮族传统节
      日“三月三”发展而来,在传承中发生了哪些变异?变异的文化根源是什么?这是本章着重讨论的问题。研究认为,巡游活动延展了民歌节公共文化空间,拓展了民歌节的内涵。
      第六章“南宁民歌节与政府在场”。民歌节活动突破了传统歌圩内容单一、视野狭窄的局限,这种突破性集中体现为政府(国家)在场。对当代城市的大型节日庆典来说,政府在场是必需的,也是有效的。
      第七章“南宁民歌节与商业运作”。民歌节以“民歌”文化符号进行商业活动。研究发现,其宗旨始终如一,其商业效益总体上是跳跃发展,不断攀升。
      第八章“南宁民歌节与大众文化”。南宁民歌节以“民歌”为符号,在表演形式上有向大众文化调适的倾向。研究发现,当活动与民歌传统相距太远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说明南宁民歌文化传统深远,历届民歌节传播了民歌文化。
      第九章“南宁民歌节与城市文化创新”。南宁民歌节具有传统创造性质,是城市文化创新。创新使民歌集体记忆得以保持和复兴,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了地方软实力。在传统发明影响之下,体现为民歌文化主动变迁。
      第十章“南宁民歌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南宁民歌节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意义,即:积极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转换;政府主导下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南宁民歌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的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真性”究竟是什么?
      第十一章“学科理论新思考”。南宁民歌节在传承民歌文化中不断创新,影响曰益深远。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本章主要围绕当代文化语境下“民”、“民歌”及“伪民俗”进行讨论。
      结语对全书内容进行概括,对南宁民歌节对民歌文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思考,留待进一步研究。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