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LD立达的书店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举报

本书主要内容: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 作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ISBN:    9787510842375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07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ISBN:  9787510842375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07千字

售价 38.00 6.6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6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6.96% (24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9.8小时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政治
      货号:
      9787510842375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沈志华推荐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亚洲馆藏部主任著作
      从海外解密档案中解读冷战与台湾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过去十年来,从美国、英国与台湾各地的学术与史政档案机构所收集的档案中爬梳而来,包括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务院与历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档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台北“国史馆”、“国防部”史政局等地的大量解密史料,对冷战时期的两岸关系、台美关系与国民党的海外秘密活动,进行有系统的建构、分析与论述。内容包括: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作者简介
      林孝庭,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博士,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有史以来年轻的研究员、胡佛档案馆亚洲馆藏部主任。专研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边疆与少数民族问题、中英外交史、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美陆台关系等。主要论著有《近代中国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治》《西藏与国民党中国的边疆》《宋子文与战时中美外交》《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在台湾》,发表中、英、日文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书评与译作等九十余篇。


      目  录
      章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第二章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
      中国援助朝鲜独立运动溯源
      对日抗战与蒋介石的朝鲜政策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朝关系——表象与现实
      战后的蒋介石与对韩政策
      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与冷战
      第三章冷战初期的“第三势力”与台湾的“敌后工作”
      台湾的“敌后工作”请缨热潮
      毛森与他的“敌后游击”工作
      美国与亚洲的“第三势力”
      华府地区的“敌后反攻”热潮与美国对台政策
      昙花一现的台美“敌后反攻”——李弥与滇缅游击队
      第四章次台海危机、“白团”与台、美军事关系
      “和”与“战”之间的徘徊
      “白团”:蒋介石“以日制美”的尝试
      “双胞胎”计划
      1954年外岛危机与台、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谈判过程与缔约意义
      第五章蒋介石与1962年台海危机
      肯尼迪总统对华政策新思维
      台湾岛内与中国大陆的微妙政治发展
      “国光计划”与具体决策
      政治与外交层面的准备
      “国光计划”之推迟与决策转折经过
      国民党“挽回颜面”之举
      第六章冷战与两岸密使
      万隆会议前后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策略
      曹聚仁角色再探究
      1958年台海危机与两岸秘密接触
      两岸密使与蒋氏父子、陈诚之间权斗
      1962年台海危机前后的两岸秘密接触
      1963年以后的与两岸秘密接触
      第七章冷战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的“内政化”与“国际化”
      台美双方培植西藏“代理人”与秘密管道之建立
      “拉萨暴动”前夕台美之间的西藏议题
      “拉萨暴动”与台美之间的政策歧异
      西藏议题与台美之间的“冷战外交”
      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裂缝
      第八章冷战与台湾、印度之间的“密使外交”
      中印边界战争与印度拉拢台湾
      台印间“非正式外交”接触经纬
      高调“密使”惹尘埃
      台北、香港与新德里:台印“外交”折冲内幕
      美国的支持与印度驻港官员的阻挠
      台印关系胎死腹中
      第九章冷战与台湾在东南亚各国的秘密活动
      国共内战与国际冷战的相遇:滇缅游击队
      台湾的“国家安全”与“反共”输出
      国民党在东南亚的秘密冷战:缅甸与老挝
      唇齿相依般的台湾、南越关系
      冷战、越战与国共内战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蒋介石与亚洲冷战
      第十章台湾研发核武秘辛
      中共发展核武与台、美反应
      中共核试爆成功与台北高层的心理折冲
      鸭子划水的“核能外交”
      70年代“研究用途”的核武计划
      台美脆弱关系下的核武研发争议
      台美“断交”前夕的“核外交”风暴
      余波荡漾
      结语
      征引书目


      前  言
      序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正式宣告结束,然而世界大战的乌云才刚刚散去,美国与苏联两大超级强权,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大幕,又从战后的砖瓦废墟上,缓缓拉起。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 (Harry S.Truman) 于首都华府国会山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日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谈话,随后,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决定以大笔经援,用来帮助希、土两国政府压制其境内的共产主义运动,“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也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此后四十余年间,全球几被一分为二,以美、苏两强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情报、科技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里,不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对峙与对抗的戏码,由于美、苏两强各自拥有大量核武器,此一长达近半世纪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