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李慧英 、 刘澄 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4-12 / 平装
售价 ¥ 48.00 5.0折
定价 ¥96.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11-2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
男女平等在国家意识中无疑具有合法性,但文化规则造成的社会性别差异已经深刻地内化,在理论工具缺乏,理性认识不足的前提下,光有对性别平等的一般愿望是无法识别性别不平等的,在性别不平等基础上所建立的平等规则,很难保证不是对女性的另一种不平等。而从“照顾”女性出发的规则考虑,也很难避免不是对女性权利的歧视性对待。《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特别坚持用社会性别方法,分析政策、法律、观念和行为,提高现行政策和机制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值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和高等院校的教师阅读和传播。
李慧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发展纲要)评估组专家;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副组长。从事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的研究与教学。 刘澄,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成员,江苏扬州市委党校教授,从事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 中央党校妇女研究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建立于2008年,由来自全国的从事性别研究与行动的专家与推动者组成,该课题组推动了性别平等村规民约的修订与政策倡导,在这一悄然而深刻的乡村性别文化变革和制度创新中,探索出内容合法程序民主民众参与的操作路径。该书是课题组的第五本书,也是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的第二本书。
前言第一单元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与性别平等的推进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劳动的性别分工与就业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美女经济”将性别视角纳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性别敏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践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如何体现社会性别意识第二单元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统一制度下的权利差异艾滋病政策法规的社会性别分析社会性别与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生殖健康服务中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与延续流动女性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制约性别结构与社区规则的实践逻辑一个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是如何产生的第三单元政治建设国内外妇女参政配额制的思考性别平等政策的转变:从倡导走向反歧视性别平等政策倡导的路径与方法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我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机构及其作用公共政策性别影响分析从性别视角看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第四单元文化建设祭祖热与父系传承婚居模式与从夫居的文化现象性别刻板定型与“文化陷阱”女人祸水论与性骚扰防治“怀孕歧视”:为什么有禁不止两性平等参与生育事务的立法可能性别平等是一种生活方式附录一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附录二“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法”附录三我国百年性别政策演变轨迹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