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华奎,李艳萍,张立毅,王鸿斌,李鸿燕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2185864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7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王华奎,李艳萍,张立毅,王鸿斌,李鸿燕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2185864
-
出版时间:
2009-01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7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
18.17
3.1折
定价
¥59.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25-04-2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定价:59元
作者:王华奎,李艳萍,张立毅,王鸿斌,李鸿燕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302185864
字数:1020000
页码:6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全书共16章,分为基础篇和技术篇。基础篇(~7章)为移动通信的理论基础,包括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语音编码、信道编码、调制技术、扩频通信、组网技术以及分集与均衡技术;技术篇(第8~16章)介绍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与应用,包括GSM/GPRS系统、IS-95 CDMA系统、卫星移动通信以及WCDMA系统、cdma2000系统、TD-SCDMA系统,并对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一些热点技术(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OFDM、MIMO以及MIMO-OFDM技术等)做了介绍。 本书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浅入深,可作为信息与通信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0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概述 0.1.1 移动通信概念 0.1.2 移动通信特点 0.1.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0.1.4 我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0.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0.3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0.4 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0.4.1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0.4.2 无线寻呼系统 0.4.3 无绳电话系统 0.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0.4.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5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基础篇 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1.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 1.1.1 无线电波传播主要方式 1.1.2 陆地移动无线电波传播 1.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1.3 地面电波传播机制 1.3.1 反射与多径信号 1.3.2 绕射 1.3.3 散射 1.4 移动无线信道及其特性参数 1.4.1 多普勒频移 1.4.2 阴影效应 1.4.3 多径效应 1.5 多径衰落对数字通信的影响 1.5.1 多径时延扩展 1.5.2 相关带宽 1.6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1.6.1 地形地物的分类 1.6.2 奥村(Okumura)模型 1.6.3 市Ⅸ传播损耗中值 1.6.4 郊区和开阔区的传播损耗巾值 1.6.5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损耗中值 1.6.6 任意地形的信号中值预测 1.6.7 其他因素的影响 1.7 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1.7.1 室外传播模型 1.7.2 室内传播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语音编码 2.1 概述 2.1.1 发音的生理机构与过程 2.1.2 语音信号的模型 2.1.3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 2.2 语音压缩编码 2.2.1 语音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2.2.2 语音编码技术的分类 2.2.3 线性预测声码器 2.2.4 码书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原理 2.2.5 语音激活检测(VAD)技术 2.3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 2.3.1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编码(RPE LTP) 2.3.2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 2.3.3 Q公司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QCELP) 2.3.4 增强型可变速率语音编解码(EVRC) 2.3.5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信道编码 3.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3.1.1 概述 3.1.2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3.1.3 信道编码系统的性能指标 3.1.4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3.2 线性分组码 3.2.1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3.2.2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 3.2.3 循环码 3.2.4 循环码的编码 3.2.5 BCH码 3.3 卷积码 3.3.1 卷积码编码 3.3.2 卷积码解码 3.4 交织编码 3.4.1 交织编码的概念 3.4.2 交织码的生成 3.5 Turbo码 3.5.1 Turbo码编码原理 3.5.2 Turbo码解码原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调制技术 4.1 慨述 4.1.1 移动通信系统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 4.1.2 数字调制技术的分类 4.2 数字相位调制 4.2.1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渊制 4.2.2 4相相移键控(QPSK)和交错4相相移键控(OQPSK)调制 4.2.3 n/4 QPSK调制 4.3 频移键控(MSK)和高斯频移键控(GMSK)调制 4.3.1 频移键控(MSK) 4.3.2 高斯频移键控(GMSK) 4.4 正交振幅调制(QAM) 4.4.1 QAM信号的基本原理 4.4.2 MQA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4.4.3 MQAM信号的性能 4.5 网格编码调制(TCM) 4.5.1 TCM的基本概念 4.5.2 TCM信号的产生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扩频通信 5.1 扩频通信原理 5.1.1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5.1.2 扩频通信理论基础 5.1.3 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5.1.4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性 5.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5.2.1 直扩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5.2.2 直扩系统的同步 5.3 跳频系统 5.3.1 跳频系统概述 5.3.2 跳频系统的同步 5.4 跳时系统 5.5 混合式扩频系统 5.5.1 各种扩频方式的比较 5.5.2 几种混合方式 5.5.3 混合式扩展频谱系统的应用 5.6 伪随机(PN)序列 5.6.1 伪随机序列的特性 5.6.2 m序列 5.6.3 Gold序列 5.6.4 M序列 5.7 沃尔什(Walsh)码 5.7.1 哈达马矩阵 5.7.2 沃尔什码的产生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分集与均衡技术 第7章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 技术篇 第8章 GSM/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9章 IS-9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0章 卫星移动通信 1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述 2章 WCDMA系统 3章 cdma2000系统 4章 TD-SCDMA系统 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