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醉春风书院的书摊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举报
  • 尺寸:    30 × 15 × 30 cm
  • 尺寸:  30 × 15 × 30 cm

售价 9999.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2-25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陶器瓷器 > 瓷器
      商品描述: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梅瓶一对,高30/径15Cm。口沿为紫色,足底露铁样胎,学称"紫口铁胎"。开片遍布,无规则分布,大小形状不一。瓶体优美清秀,内外双釉,包浆厚重,润泽如玉。宝光璀璨。为龙泉溪口窑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

      ⭕️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瓷器特征:
        一、造型古朴、典雅,设计精巧,工艺精细,是珍贵的官用陈设器,器物轮廓圆润有度,器物小但气度不凡,体现出高雅凝重的神韵,各部分衔接自然,比例非常协调,超凡脱俗,极具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宋人的审美理念,凝聚了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二、胎质致密坚硬。黑胎墨绿釉出现于南宋中晚期,正值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胎料加工精细,黑胎青瓷的胎土加有大量的紫金土等高铁原料,胎色呈铁黑、黑灰、深灰、紫黑等颜色,在胎色的映衬下釉色凝重沉静。

        由于加工精细,胎泥质量很高,胎骨很薄仍不变形,密度大孔隙小,黑胎器胎质是龙泉青瓷中最好的,一般烧成温度很高。黑胎墨绿釉真品胎骨较薄,重量适中,上手感觉轻而不飘,没有下坠感,而类似器物仿品胎骨较厚的,上手有下坠感,胎骨薄的上手有轻飘感。

        三、釉质如墨绿美玉。釉色呈墨绿色,柔和淡雅,玉质感强,极显名贵高雅,釉层不薄不厚,烧成温度高,已呈玻化状态,釉面光润细腻,平滑如镜,釉光内蕴外发,釉质之美已达南宋龙泉青瓷之巅。

        龙泉墨绿釉的釉质呈半透明状,釉面亮润光滑,通透凝润,釉光含蓄,故观察墨绿色釉器物,给人的感觉是滋润深沉、幽光弥漫,叫人叹为观止。如此的釉质与极具内涵的质感,现代仿品目前还做不出,烧成温度高玻化程度好的,釉质过于透明釉光浅浮刺目,烧成温度不高,又缺乏那种滋润油亮的玉质感,现代仿品为去火光常用化学腐蚀,土埋等方法,结果是釉光板滞或是酸孔斑驳,不见古代龙泉青瓷特有的“宝光”。殊不知,古瓷之“宝光”,尤其是墨绿色釉那种弥漫状的宝光,无论现代高仿如何模仿或者做旧,都很难乱真。

        四、时代工艺特征明显。墨绿釉青瓷采用垫具烧制,足端露胎,垫具垫于器物的足端,烧成后圈足基本不留痕迹。据石少华先生介绍,黑胎器底多数平坦,修胎精细且黑胎圈足的胎釉交界的边 缘处一般不显火石红色,在器物的腹部有接胎痕迹,但修胎很精细,接缝经修整后多不显露痕迹,对黑胎器物的器口,石少华先生的《龙泉青瓷赏析》第382页是这样陈述的:“黑胎器利口较多,口沿的釉层较薄,呈紫黑、灰黑、紫褐等色,开片常较其他部位细碎,有老化痕迹或者轻度剥釉,手感稍涩”。

        五、一是器物口沿和底足釉薄处的旧气特征。该器物口沿、贯耳沿和底足的釉稍薄,由于年深日久,釉质自然质变发黑,这部分釉面都有明显的自然腐蚀,口沿釉薄且轻度腐蚀,“紫口”特征自然天成,足端露胎处呈“铁色”,颜色比胎体深,是瓷胎氧化后的颜色。

        二是釉下气泡润亮如珠,大小交错,用40倍放大镜观看釉下气泡通透光亮,透明如珠,产生聚沫攒珠的效果。黑胎青瓷釉中气泡层次感强,极其透明光亮,在古瓷中这一特征很是特别,独具特色。现代仿古瓷,尤其是仿黑胎青瓷釉中气泡缺乏层次感,在通透明亮这一特征上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釉的片纹紧密自然,交错灵活,是龙泉黑胎青瓷的典型纹片。器物里外开片一致,因埋在地下的时间长,外来物质渗透入片纹,在纹路的釉下慢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但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的白色物质,在40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还可以观察到这些白色物质的生成过程,有的纹路下多些,有的少些,且分布自然。这一点最为重要,也是仿品无法仿的,现代仿品在仿纹片时多数是将片纹染成黑褐等色,这种黑褐色在40倍放大镜下观看,其颜色变稀变浅,甚至观察不到,这种染上的颜色,眼睛观之仅附在纹片与纹片之间的裂纹间,不渗透到釉下,不在釉下凝聚扩散。不象真品片纹外来物质渗入釉下,用越高倍的放大镜观看渗入“物质”就越清晰。

        四是釉面宝光弥漫,幽光灼灼。釉层中厚呈色墨绿,当是在高温还原的条件下烧成的,显得极其高贵典雅,近看温润逼人,精光显露,这是黑胎青瓷胎釉、工艺、烧成气氛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使得釉光外蕴内发,极其润泽莹澈,几百年时空流逝,使得该器釉面宝光弥漫,形成古瓷特有的包浆亮。这一点现代仿制者目前还不可逾越,仿品釉面的那种“贼光”一看便知。

      ⭕️龙泉溪口窑史料考证:
        哥窑一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神秘而有趣的话题,关于其窑口历来存在着很多争论,大致上有“龙泉说”、“杭州说”、“北方说”和“景德镇说”四种。随着近年来杭州老虎洞等地的考古新发现,杭州、北方、景德镇之说似可排除,龙泉才最有可能烧造哥窑。但龙泉范围大、窑口众多,因而哥窑的具体窑口又存在着三种说法:一是在大窑与溪口等地。20世纪40年代初的窑址发掘中,溪口与大窑两地的多处窑口都出土了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的黑胎类青瓷残片。五、六十年代正式开展考古发掘后,很多学者根据出土的标本认为,龙泉黑胎类青瓷就是哥窑。二是在溪口。相对于大窑,溪口窑的黑胎类制品以厚釉薄胎类为多。尤其是瓦窑垟窑的发现,更能证明哥窑窑址很可能就在溪口。三是在大窑。明清两代的《天工开物》等文献普遍认为,哥窑应在大窑(古称“琉田”或“琉华山下”)。那么,哪种观点更合理呢?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笔者认为,真正的宋代哥窑应当在龙泉溪口。
        首先、如果将“哥窑在大窑与溪口”与历史文献普遍记载的“哥与弟各主一窑”相对照,便能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矛盾,该说不能成立。其次、大窑所产的黑胎系列大部分属于厚胎厚釉型,从青瓷工艺发展史角度来说,薄胎厚釉无疑早于厚釉厚胎,所以大窑窑应晚于溪口窑,“哥窑在大窑”也不能成立。或许该这样说,大窑是弟窑白胎系列的典型产区,其黑胎类产品是在溪口窑影响下产生的,不是典型的哥窑窑口。所以,真正的宋代哥窑应在龙泉溪口。
      那么究竟有什么证据呢?
        溪口位于龙泉县南35公里的马鞍山东南麓,瓯江上游秦溪和墩头溪汇流于此。所谓“溪口窑”是指龙泉溪口一带多个烧造黑胎类青器窑口的总称。它们大多分布在墩头溪两岸的山坡上,包括瓦窑垟、骷髅湾、李家山等。宋代文献对于龙泉窑的记载不多,且大都较为简略,对于龙泉溪口窑的记载更为罕见,但绝非没有。譬如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编·卷上》中,就有“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的记载,其中所描述的地点应该在龙泉溪口一带(“豫章”就在溪口附近),而“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则表明了龙泉溪口窑烧造贡瓷的时间。
        由于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宋徽宗积极身体力行,作为工艺品的瓷器自然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于是,从北宋末期开始,瓷器的烧制出现了中央官窑与地方官窑并存的特有现象。溪口窑原属民窑,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民窑,从五代起就为地方政权烧造过贡瓷(“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到了北宋宣和时期,朝廷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实用需求,为官窑器物制定了统一的造型、纹饰、尺寸、胎釉特征等样式,下发到中央官窑和地方官窑,于是龙泉窑又一次开始为政府烧造贡瓷,且产品的质量更加精致。由此可见,溪口窑在北宋末期便具有了地方官窑的特殊性质河地位。庄季裕学识渊源,亦多识轶闻旧事,虽然具体活动时间不详,不过从书中所载内容推测,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到南宋初这段时间,因此他的记录应该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
        无独有偶,在宋代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也有“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云出钱王。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近临安亦自烧之,殊胜二处”的记载。《云麓漫钞》成书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通过这段记录可知,在南宋开禧年间,朝廷已自置官窑烧造宫廷用瓷,而先前作为地方官窑的龙溪窑、越窑也同时一并经营。当时的青瓷器窑口以处州龙溪窑(“处之龙溪”即处州龙泉溪,溪口也包括在内)、越窑和临安窑为代表。龙溪所产瓷器釉色粉青,越窑为艾色,临安也有一处窑口烧造瓷器,且比龙溪、越窑更加精巧,即杭州郊坛下的南宋官窑。
        综合以上两条宋代文献可见,在北宋晚期至南宋早、中期,朝廷曾在龙泉溪口一带设置官窑,订购过官用青瓷,从而使溪口窑在南宋时期成为了龙泉窑中最优秀的窑口之一。
        宋代以降,元、明、清的文人笔记中均有哥窑的记载,尤以明、清最为繁多。从各种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所述的哥窑与溪口窑考古发现的黑胎类青瓷十分相似。早在民国年间,大窑、金村一带就发现了不少窑址,出土了众多破碎缺损的黑胎类青瓷,尤以溪口为最。距溪口村2公里、墩头村1公里的瓦窑垟窑堪称其中的代表。瓦窑垟窑窑址位于瓦窑垟山东面的山坡上,坡中间低,南北两边各有窑床和瓷片堆积坑的隆脊条,窑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多紫口铁足的产品——其它窑口属白、黑胎混合烧,黑胎瓷器数量只占到一、二成,而瓦窑垟窑却截然相反,黑胎开片青瓷占到九成左右———这些南宋时期的黑胎类青瓷用垫饼垫烧,胎薄釉厚,多纹片,呈单色纹线,部分器物口沿隐露胎色,呈紫褐色,圈足底端呈铁黑色(即俗称“紫口铁足”),常见器形有碗、洗、五管灯、大吉瓶、白菜瓶、器盖、执壶、扁壶、方座等数十种,种类比老虎洞与郊坛下窑更加齐全。将龙泉溪口窑出土的实物与历代文献中对哥窑的记载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间惊人的相似:譬如胎色都以黑褐色为主,露胎处具有“紫口铁骨”的特征;施青釉,烧造出来的釉色呈现多种色调,以粉青为上;釉面有开片,以鱼子纹为主,间含冰裂纹;虽总体与官窑很相像,但更质薄、性坚、体轻、玻璃质感较强。因此可以断定,文献中所记载的宋代哥窑就是龙泉溪口所烧造的黑胎类青瓷。
        关于哥窑的传说在龙泉民间历代口口相传:据说宋代时,有章氏二兄弟在父亲去世后分家,各自开办窑场,即“哥窑”和“弟窑”。虽然弟弟烧制的青瓷胎白质厚、色泽清亮,但制瓷技艺远不如哥哥,于是心生妒忌,偷偷在哥哥已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当哥哥把这种釉施在胚件上并烧成开窑后,发现瓷器釉层全都出现了各式裂纹,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把有裂纹的瓷器拿去出售,没想到竟被抢购一空,从此哥窑名震天下。
        除了民间传说外,从明代开始,“哥窑与弟窑”就被地方县志等文献所收录。到了清代,几乎所有《龙泉县志》中都有“哥窑与弟窑”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估计是前后辗转抄录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记录中虽然对哥窑烧造年限的记载普遍比较模糊,但对哥窑烧造的地点却很一致———琉田窑(大窑),这也成了哥窑在大窑的最重要依据。
        不过据近年来溪口与大窑的考古出土情况分析,溪口窑黑胎类青瓷与大窑等地的黑胎类青瓷并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溪口窑产品的胎骨比大窑的更薄,因而溪口窑在时间上应早于大窑,把大窑的黑胎系列看做受溪口窑影响而产生的可能更为合适。溪口窑在南宋初期曾生产过官窑产品,在停止为官府烧造后,大窑等地的一些窑口努力加以模仿,产生了一些黑胎类产品,也是合乎情理的。溪口窑为宫廷烧造的时间比较短(估计也就几十年),加之大窑等窑口的竞相模仿,才会出现所谓哥窑在“琉田窑”烧造的以讹传讹。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记载与溪口窑烧造技术分析可知,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溪口窑一直是具有官窑性质的特殊窑场,这里发掘出土的黑胎类青瓷可以与文献记录相印证。结合龙泉地区“哥窑与弟窑”的传说和龙泉县志中关于哥窑的记载,或许能从理论上得出结论:溪口窑就是宋代的哥窑。它是宋代的一个特殊窑场,也是南宋官窑辐射到龙泉地区的一个分窑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