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鲁是特
  •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49503971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141.00

定价 ¥98.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8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政治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定价:98.00元
      作者:马龙闪,刘建国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49503971
      字数:580000
      页码:5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指导,运用资料,在吸收后苏联时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俄国民粹主义产生、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历史,以及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征、各种思想流派,按照历史编年顺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析;也对过去由苏联意识形态屏蔽和时代变迁而掩盖的某些学术误区,做了拨乱反正的系统辨析和清理;同时,也对这一跨世纪、超国界的强大社会政治思潮在20世纪的影响,特别对其在俄罗斯、中国和非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做了重点考察。这对了解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民粹主义的争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19世纪60—90年代革命民粹主义组织状况和各派别演进示意图前言上编 俄国民粹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第一章 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第一节 民粹主义的起源与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一、农奴制度的危机和十二月党人运动二、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三、斯拉夫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渊源关系第二节 俄国民粹主义的起源和形成一、赫尔岑“俄国社会主义”的产生二、早期平民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民粹主义观点的发展第二章 19世纪60—7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民粹主义运动一、改革时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二、民粹主义运动的形成第二节 “小组”活动时期的民粹主义运动一、“伊舒金小组”二、涅恰耶夫及其“人民复仇”社三、“柴科夫派”和70年代初的其他社团第三节 70年代革命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一、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暴动派”二、以拉甫罗夫为代表的“宣传派”三、“到民间去”运动四、特卡乔夫的“夺权派”五、70年代下半期的“土地与自由”社及其活动第三章 19世纪80—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分化第一节 70—80年代之交的民粹主义运动一、70—80年代之交民粹主义运动的新趋向二、“黑土平分”社三、“民意党”第二节 改革派民粹主义一、改革派民粹主义的产生二、改革派民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三、对改革派民粹主义的评价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民粹主义第四节 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粹主义的危机二、民粹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劳动解放社”的建立三、俄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和首批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出现四、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第四章 俄国民粹主义的文化观第一节 文化观是俄国民粹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第二节 俄国民粹主义文化观的内涵第三节 对俄国民粹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评价下编 俄国民粹主义在20世纪的流变和影响第五章 20世纪俄国民粹主义在俄国本土的流变第一节 20世纪初至一战前期的民粹主义一、民粹主义的复兴——社会革命党的诞生二、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和党的分裂三、社会革命党的组织状况和革命活动四、社会革命党在战争中重新崛起第二节 二月革命至立宪会议解散时期的民粹主义一、二月革命前夕的社会政治形势二、社会革命党的复兴三、第一次政府危机和社会革命党策略的确立四、社会革命党联合策略的失败五、苏维埃与立宪会议的较量第三节 立宪会议解散后民粹主义的命运一、“布列斯特和约”和社会革命党的决策二、建立统一政权三、追求第三种力量四、对党纲的增补修改五、同布尔什维克在农民和新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六、社会革命党人的被捕与流亡第六章 中国革命中的民粹主义第一节 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一、民粹主义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土壤及思想因素二、从太平天国到孙中山的民粹主义三、辛亥革命前到十月革命前无政府一民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一、知识分子的无政府民粹主义二、乡村建设派的民粹主义三、章士钊“农国论”的民粹主义四、论中国共产党内“左”的民粹主义倾向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粹主义思想色彩一、从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到对这一理论的放弃二、“三面红旗”和带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实验三、“文化大革命”狂谰中泛起的民粹主义思想沉渣四、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批判民粹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受民粹主义思想影响之原因分析第七章 民粹主义在非洲第一节 非洲村社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二、村社制度——非洲村社社会主义的根源三、社会主义思潮在非洲大陆的传播四、国际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村社社会主义模式在非洲一、村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村社社会主义陷入困境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非洲的实践第三节 非洲村社社会主义的特征一、回归村社制度二、跨越阶段论三、非洲特定的民族主义第四节 非洲村社社会主义与俄国民粹主义比较一、共同的基础——传统村社制二、小资产阶级——非洲村社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俄国民粹主义的代表者三、无法超越的“卡夫丁峡谷”四、一种自身发展模式的探索五、非洲村社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教训结束语:俄国民粹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超阶段”社会主义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