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李斌 、 陈达灿 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7-08 / 平装
售价 ¥ 20.00 2.4折
定价 ¥82.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11-1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新世纪第三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新世纪第三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在新世纪以来三版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本套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办还聘请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三个专业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编审专家组,请他们参与主编确定,列席编写会议和定稿会议,对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参加教材间内容统筹、审读稿件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
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
上篇 总论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导论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发展历程与现状一、中医学在皮肤性病学方面的历史贡献二、西医皮肤性病学的发展三、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研究发展简史四、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临床、研究机构建设和院校教育五、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团体的建设与发展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的特点一、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二、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三、病种繁多、分类复杂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一、打下扎实的中西医学理论基础二、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理论联系实践三、终身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一、表皮二、真皮三、皮下组织四、皮肤附属器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一、西医学对皮肤生理的认识二、中医学对皮肤生理的认识第三章 皮肤性病的病因与病理(机)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一、病因二、组织病理三、发病机制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诊断与辨证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一、症状二、体征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诊断一、病史二、体格检查三、其他临床检查四、实验室检查五、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三节 皮肤性病的辨证一、四诊二、辨证方法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第一节 西医治疗一、系统药物治疗二、外用药物治疗三、物理疗法四、化学换肤术五、皮肤外科治疗第二节 中医治疗一、内治法二、外治法三、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第六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与皮肤保健、美容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一、一般预防措施二、皮肤性病的预防原则第二节 皮肤的保健与美容一、皮肤的保健二、皮肤的美容下篇 各论第七章 病毒性皮肤病第一节 单纯疱疹第二节 带状疱疹第三节 疣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第五节 风疹第六节 手足口病第七节 水痘第八章 细菌性皮肤病第一节 脓疱疮第二节 丹毒第三节 类丹毒第九章 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 头癣第二节 手癣和足癣第三节 甲真菌病第四节 体癣和股癣第五节 花斑糠疹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第十章 动物源性皮肤病第一节 疥疮第二节 虱病第三节 虫咬皮炎第十一章 物理性皮肤病第一节 日晒伤第二节 痱子第三节 冻疮第四节 鸡眼与肼胝第五节 手足皲裂第十二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 湿疹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第三节 接触性皮炎第四节 汗疱疹第五节 药疹第六节 荨麻疹第十三章 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第二节 瘙痒症第三节 痒疹第十四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第二节 玫瑰糠疹第三节 多形红斑第四节 扁平苔藓第十五章 血管炎和脂膜炎第十六章 结缔组织病及大疱性皮肤病第十七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第十八章 色素性皮肤病第十九章 遗传、代谢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第二十章 性传播疾病附录一 中医方剂附录二 中英文名词对照附录三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