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石刚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09 / 精装
售价 ¥ 80.00 9.1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3-04-1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走向世俗:中古时期的佛教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立足并融入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书将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双向互动——即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本文不拟对学理佛教作思想史的梳理,重心在于考察作为信仰的佛教是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俗社会,并对民众心理、社会生活习俗产生影响的。本书是把佛教当成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研究,所以更多地采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本文力图证明,唐宋之际的佛教转型绝非偶然,宋代以后兴起的民俗佛教是晋唐时期佛教信仰民众化的必然结果。
石刚,哲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佛教、文化传播。
绪论 第一章神异与佛教初传:“神僧”群体研究(上) 第一节“异僧”与神异现象 第二节“异僧”群体的产生根源 第三节神异现象与早期佛教传播 余论 第二章“狂僧”与化导世俗:“神僧”群体研究(下) 第一节“狂僧”群体的出现及演变 第二节“狂僧”群体的特征 第三节“狂僧”群体出现的意义 余论 第三章医术与佛教传播:中古时期的僧医 第一节僧人行医方式再考察 第二节僧人行医与佛教的本土化 余论 第四章高僧预言下的历史:佛教的占相、谶言 第一节僧人占相与佛教的本土化 第二节佛教谶言与中国社会 余论 第五章宗教狂热的背后:中土佛教徒的焚身供养现象 第一节中土佛教徒的焚身供养行为及特点 第二节焚身供养引发的争议及衰微 余论 第六章从“岁三月六斋”到“岁三月十斋”:佛教的斋月和斋日 第一节佛教的斋月和斋日及在中土的流行 第二节佛教斋月和斋日的演变及引发的争论 第三节佛教斋月和斋日在佛教本土化中的意义与作用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