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艺雅文化的书店
  • 正版NY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陈东晓 主编 季路德 副主编 9787543230590

正版NY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陈东晓 主编 季路德 副主编 9787543230590

举报

店铺商品库存书 ,正版新书 ,为了避免争议备注95品,请放心下单。有品相问题发货前客服会联系您。

  • 作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ISBN:    978754323059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ISBN:  978754323059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32.56 3.7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7

    数量
    库存2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经济
      货号:
      T9637904
      商品描述:
      前言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代序)周汉民(2018年10月11日) (2018年10月11日,第十一期“浦江养老金融夜话”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此次活动中作了“从世博会到进博会”的主题报告。本文转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公众号2018年10月17日。)     进博会首次向世界宣告是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进步、进展和发展,我们中国作为倡议的首创国,要做四件事,其中有一件就是2018年秋季将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着重提出这届博览会是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为世界瞩目,说的件事就是我们要更加扩大市场准入的范围。“市场准入”这个词是舶来的,市场准入是世界组织贸易六大原则中的一项原则,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的范围?用大白话说,进一步开放市场。第二件事,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每年发布营商环境年度报告,而2017年、2016年两次年度报告在全球193个经济体的排行中,我们只得到了78名。而世界银行发布这样的报告,它取用的样本在中国只来自两座城市,一为上海,一为北京,上海占比55%,北京占比45%,所以中国营商环境的好坏上海承担主要责任。第三,在演讲中提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举措,就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说:“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人付出更大的代价。”第四,我们宣告,2018年11月5日到10日,在中国上海要举办这一届进博会,而且就提到这是“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 一、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40年,有三个时间点,这三个时间点讲明了,就能了解为什么上海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首先是1978年。4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情况?中国的生产总值是3000亿美元,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2.22万亿美元,在今天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只有两个国家,2017年接近20万亿的美国,和2017年超过12万亿的中国。但反过来说,20万亿和12.2万亿就是我们的差距。中国人均GDP在1978年是376美元,到2017年是8700美元。从2017年反观1978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09亿美元,当年占世界贸易总额1%都不到,是0.8%,排行第32位。201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00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世界贸易大国。1978年12月22日,一个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期,改革开放就从这一天起步,到2018年的12月22日,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 (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入世”。这个历史时期特别关键,特别重要。也就是由于这个时间点,中国多了一个政治语汇叫“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就是与国际规则融合向国际惯例靠拢。中国是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的,从1986年7月11日努力到1994年12月31日,后来无法完成“复关”的使命,转而开始向“入世”进军。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历经千辛万苦,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完成入世的宏愿。从1986年7月11日到2001年12月11日,一共15年5个月的努力。2001年,中国的贸易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从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国家,到2001年的时候外汇储备达到了2000亿美元,2017年12月31日外汇储备能够达到3万多亿。中国打开国门,成为世界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是整个世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利用外资的第三国家。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的第二大国,这就是中国的地位。由此,必须把结论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国家2001年的经济总量是10.9万亿人民币元,2017年是82.7万亿人民币,靠的是什么?中国人以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更深入的改革,国家有幸,民族有未来。  (三)2012年,党的十八大    2012年,十八大标志进入新时代。第三个是中共召开十八大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中国发生了很多事。2012年成了大的转折,1978—2012年,连续35年,中国年均GDP增长率是9.9%,从2012年开始到201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已经下行到7.1%,而这五年中有一年已经跌入了7%以下,那就是2017年是6.9%,2018年要保住6.9%是十分困难的,其中有重大的因素,那就是中美贸易严重摩擦。因而中国进入了新的常态,完全可以用一个“低”三个“高”来形容,低的就是增长的速度。高的是,,劳动力成本极大提高。今天中国小时工资已经达到5美元了。而在中国的邻国印度尼西亚,今天的小时工资是0.95美元,这就是差异。劳动力成本的极大提高,是从2012年开始的,中国人口进入了刘易斯拐点的区间。从2012年到2018年,每年新增劳动力锐减300万—400万。第二,环境成本极大提高。大气环境如此,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也是如此。第三,能源资源对世界的依赖度越来越高。2017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中国对世界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达到69%,是相当令人震撼的。这就是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的新常态,在这样新常态的影响下,一路走到了今天。
      【书摘与插画】
      陈东晓    进入21世纪,上海承办了两项中央政府交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世博会、进博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国际盛会,实在是难得的发展契机。至今,世博会的延伸效应仍在持续。进博会更将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会,而且要越办越好。这不是上海的侥幸,不是偶然,而是有历史必然性。    一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将对外开放作为国策已经几十年了。中国对外开放,不仅是民族心理的伟大解放,更是科学思考的重大结果,体现在无数个波澜壮阔的政策实践之中。中国打开了国门,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物质、人员、信息交流。中国人渴望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了解中国。    二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和前端。国际社会重视并期待中国扮演更加积极和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或是欣赏中国文化,或是相信中国对外交往的诚意,或是希望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愿意和中国人民有更多的往来。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正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无论是公共管理能力还是经济实力,无论是城市精神、市民素质还是国际形象,都更经得起大型国际活动的考验。因此,中央政府要求上海承办世博会、进博会,不仅是赋予上海新的历史责任,也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充分信任。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每座城市从诞生到发展,都是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当地的自然禀赋,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二是人文景观,特别是围绕着这座城市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果说,自然地理决定了某处是否可以出现城市,那么重大事件则加快或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速度。而“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就是主观上认识到这个规律,有意识地去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为此,需要剖析大型国际活动究竟对上海有哪些要求、上海如何通过这些考验来发展自己。    首先,要分析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策划过程。组织者如何上接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下接上海的具体情况,对外还要密切把握国际社会的期待,从某个理念出发(比如,上海世博会从主题出发,进博会从“进口”出发),层层展开,终形成多层次多板块的工作体系和组织框架。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其次,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社会资源组织管理过程。不管是世博会还是进博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足够的空间,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需要社会公众的热情支持。而这些资源,都需要在短期内集聚,并在项目结束后回归原位。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的社会经济实力,考验着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考验着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拥护程度。    再次,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运行过程。包括常规交通、安全、商业服务、外事、信息流动、能源保障等,以及对诸如大客流、不良天气、政治事件、暴恐活动甚至自然灾害等的应急管理。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的综合管理系统。    后,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溢出效应。包括活动举办前的预评估,结束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外交等方面的成果总结和继承。这项工作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远见。    以上几项考验,是上海面临的几座“龙门”,如果跳过去了,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当我们面临大型国际活动时,不能就事论事,满足于“成功举办为止”,而是要从如何通过大型国际活动来进一步“搞活”上海,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从而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大型国际活动举办之前认真策划,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在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总结经验教训。这里,记录历史是前提,如果没有完整的记录和总结,今人便难以依此举一反三,后人更是无法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系统研究。    记录历史有两大途径,一是官方组织的方志编纂,二是个人回忆,包括参与者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前者的优点是更系统、更权威、更可靠,但因为经过总纂整合,不够个性化,缺乏参与历史活动主体的鲜活感;后者的优点是更感性、更生动、更贴近实际,但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又受到回忆的局限性,难免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不足。因此,这两类记录都是必要的,而且相互补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更加完整和生动的历史画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有幸深度参与了世博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工作,也有幸参与了进博会中的“虹桥国际贸易论坛”的策划和筹备。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邀请相关人员回忆参与经历,还从其他书籍、期刊、网络上收集了参与过两大活动的个人回忆。我们相信,这些回忆,虽然不能反映这两大活动的全貌,但是一定能对今人如何搞活一座城,对后人开展历史研究提供可贵的资料。    当然,世博会和进博会有同有异。其中明显的差异是,进博会不仅是上海举办的进口商品、服务、技术展览的年度盛会,也将成为世界瞩目的探讨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的思想盛会。    因此,我们的个人回忆汇编也不限于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世博会方面的回忆居多,而且比较集中在软件策划和公共外交方面。今后,我们将从实际出发,继续编辑第二册、第三册,除了继续回忆世博会的参与经历之外,还将更多地反映进博会方面的个人实践。    我相信,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但是究竟要怎样做得更好,我们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指导,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记录对上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际活动,引领当下,启迪未来。
       
       
       
       

      作者简介
      陈东晓,上海靠前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靠前关系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数十项课题。主要著述包括《优选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等。《靠前展望》和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外交部靠前经济司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论坛(ARF)专家名人小组(EEP)中方专家,曾担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改革(2016)不错别独立顾问组(ITA)专家。

       季路德,上海靠前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1月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办、举办、编志全过程。曾任上海申博办综合部部长,上海世博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主题演绎部部长。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担任《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

      目录
      认识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研究孟育建

      上海世博会的优选影响是价值观吴建中

      组织文化的力量朱贤钢

      世博盛会,外交盛典——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抒怀夏永芳

      从世博会到全球城市苏宁

      筹备世博会

      关于中国首次宣布申博情况的回忆郭启元

      申博日记张帆

      回忆2010年世博会申办调研周先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申博片拍摄回忆王光建

      我的世博缘杨伟皓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回眸2002年12月3日杨庆红

      一如既往支持世博——访部分“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胡志刚

      上海世博会主题诞生回眸朱林楚

      世博会主题展的理念选择、拓展和推介徐泓

      世博留言夏骏

      在演绎世博理念的日子里陆晓文

      记忆主题演绎路朱航

      我的主题演绎之路俞康乃

      “制高点”与“突破口”——中国国家馆展示主线的确定陈先进

      参与中国馆展陈策划经过王军

      中华智慧的演绎钱之广

      世博四忆胡学增

      我的世博事张克

      主题馆你我他章克勤

      主题馆的主题演绎许润禾

      文创街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新探索方颖

      演绎“城市生命”主题的过程——“城市生命馆”策展工作得失的反思宋建明

      理念的互动,精神的展示张春

      重中之重的“主题演绎”龚克喻

      非洲国家展馆的主题演绎舒运国

      一切始于主题演绎曾原

      慢馒走近她,三年匆匆过汤丽蓉

      酸、甜、苦、辣——记上海世博会主题沟通中的四味体验叶建英

      上海世博会官方评奖工作之幕后一瞥殷舒啸

      展示全记录之二三事费晓舟

      圆梦世博会张定国

      依然是一棵“小白菜”吴传贤

      永远的新天地——上海世博会上海馆诞生散记王昊青

      世博论坛举办手记王隽成键

      筹办世博会论坛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于宏源

      一支高素质的“办博大军”是怎样组建的柯继生张彭鑫

      高速度高质量的上海世博会园区是如何建设的?席群锋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苏梅

      世博会志愿者之徽章文化胡倩立

      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点滴回忆陈江

      我的世博缘唐子来

      镌刻历史的记忆——世博会天安门计时牌竖立的台前幕后宋仲琤

      命题与深耕滕俊杰

      参与世博规划设计的回忆郑修宁

      从申博到办博,难忘的十年!张伊兴

      盛会时光已逝,世博印记永存李和平

      世博情结终身难忘朱伟

      世博公共外交效应

      外交盛会丰富地方外事内涵邵慧翔

      同心协力迎挑战,“世博外交”创新路傅继红

      精心准备,只为这庄严的一刻孙为民

      难忘的经历钱玉林

      以我点滴工作,推介真实中国遇建洁

      以人为本,追求精致刘伟东

      由交流而融合,经学习而成长颜艳秋

      架起同国际友城之间的心灵之桥叶靓

      确保世博外交的信息畅通陈晖

      借世博契机,促民间外交汪小澍

      亲历世博的三个“没想到”杨洁勉

      世博会是加深相互理解的硕大平台徐波

      有朋切磋乐无穷——参与世博学术交流的感悟俞新天

      拓展世博学术外交内涵,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林拓

      饮水思源感旧知,举杯祝寿普新曲吴寄南

      为世博贡献智力支撑赵干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体会严安林

      上海市政协参与世博外交的回忆王军玮

      做好民间外交,推动中日交流王加新

      推动青年交流,播种中日友谊钟晓敏

      世博,中非友谊的见证陈锦田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进博会国家馆面面观张洪涛

      我看进博会肯尼亚国家馆林晓盈

      对进博会的两点思考季路德

      从世博到进博——本土元素如何全球表达金涛

      走好主场外交最后一公里——首届进博会要客组联络员工作小记励仿夏

      不一般的展会,不一般的平台毛慧红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信心与中国承诺陈康令

      “进博人”不一般王一飞等

      从“心”出发,一场同自己的较量洪贝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进口博览会张海冰

      “主场外交”三大平台:经贸外交、元首外交、民间外交陈东晓

      借外脑,引智慧,推动进博会落户上海上海国际会展行业协会秘书处

      参与筹办首届进博会的感想牛海彬

      大乐章中的小音符黄放放

      进博会接团那些事儿孙莎莎

      零距离接触——我的首届进博之旅张翀

      后记


      内容摘要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在家门口进行“万国博览”的百年梦想。2018年,首届中国靠前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成果斐然,意义重大。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靠前盛会,是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上海要有意识地组织大型靠前活动,从而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大型靠前活动举办之前认真策划,另一方面,要在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总结经验教训。本书旨在通过世博会和进博会参与者的个人回忆,记录这两场对上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靠前活动,引领当下,启迪未来。

      主编推荐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每座城市从诞生到发展,都是受两大因素影响:自然禀赋和人文景观。如果说自然地理决定了某处是否可以出现城市,那么重大事件则加快或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速度。若要“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就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大型国际活动。通过世博会、进博会筹划者和参与者对亲身经历的回忆,我们或可一窥大型国际活动对上海有哪些要求、上海应当如何通过这些考验来发展自己。本书汇编了90余篇个人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世博会和进博会的策划过程、社会资源组织管理过程、运行过程和溢出效应。
      【内容推荐】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在家门口进行“万国博览”的百年梦想。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成果斐然,意义重大。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国际盛会,是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上海要有意识地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从而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大型国际活动举办之前认真策划,另一方面,要在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总结经验教训。本书旨在通过世博会和进博会参与者的个人回忆,记录这两场对上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际活动,引领当下,启迪未来。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进入21世纪,上海承办了两项中央政府交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世博会、进博会。
      总书记说过,“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国际盛会,实在是难得的发展契机。至今,世博会的延伸效应仍在持续。进博会更将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会,而且要越办越好。这不是上海的侥幸,不是偶然,而是有历史必然性。
      一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将对外开放作为国策已经几十年了。中国对外开放,不仅是民族心理的伟大解放,更是科学思考的重大结果,体现在无数个波澜壮阔的政策实践之中。中国打开了国门,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物质、人员、信息交流。中国人渴望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了解中国。
      二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和前端。国际社会重视并期待中国扮演更加积极和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或是欣赏中国文化,或是相信中国对外交往的诚意,或是希望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愿意和中国人民有更多的往来。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正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无论是公共管理能力还是经济实力,无论是城市精神、市民素质还是国际形象,都更经得起大型国际活动的考验。因此,中央政府要求上海承办世博会、进博会,不仅是赋予上海新的历史责任,也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充分信任。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每座城市从诞生到发展,都是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当地的自然禀赋,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二是人文景观,特别是围绕着这座城市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果说,自然地理决定了某处是否可以出现城市,那么重大事件则加快或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速度。而“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就是主观上认识到这个规律,有意识地去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为此,需要剖析大型国际活动究竟对上海有哪些要求、上海如何通过这些考验来发展自己。
      首先,要分析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策划过程。组织者如何上接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下接上海的具体情况,对外还要密切把握国际社会的期待,从某个理念出发(比如,上海世博会从主题出发,进博会从“进口”出发),层层展开,最终形成多层次多板块的工作体系和组织框架。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其次,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社会资源组织管理过程。不管是世博会还是进博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足够的空间,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需要社会公众的热情支持。而这些资源,都需要在短期内集聚,并在项目结束后回归原位。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的社会经济实力,考验着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考验着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拥护程度。
      再次,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运行过程。包括常规交通、安全、商业服务、外事、信息流动、能源保障等,以及对诸如大客流、不良天气、政治事件、暴恐活动甚至自然灾害等的应急管理。这项工作考验着城市的综合管理系统。
      最后,要分析大型国际活动的溢出效应。包括活动举办前的预评估,结束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外交等方面的成果总结和继承。这项工作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远见。
      以上几项考验,是上海面临的几座“龙门”,如果跳过去了,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当我们面临大型国际活动时,不能就事论事,满足于“成功举办为止”,而是要从如何通过大型国际活动来进一步“搞活”上海,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从而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