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二手书有笔记划线,显示套装都是单本,无光盘。介意勿拍
张国良 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21-09 / 平装
售价 ¥ 6.00 1.2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八五品品相描述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8-1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传播学原理
如何快速了解一门学科?最佳方式就是学习经典教材:教材提供学科框架,经典提供成熟理论。
对传播学人和学子来说,一个困扰已久的基本问题是:传播学到底是独立学科还是研究领域?深耕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数十年的知名教授张国良先生,用这部《传播学原理》(第三版)表明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传播学正成为一门走向成熟且朝气蓬勃的独立学科。
《传播学原理》初版于1995年,再版于2009年,又过了12年,张国良教授再度修订,几乎重写了所有章节,旨在绘制一幅完整的传播学科知识地图。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程,第三版的创作遵循三大原则:清晰严密的逻辑结构、完备翔实的传播理论、简约通俗的行文表述。由此告别传播学教材的四大通病:体系不全、结构松散、理论泛化、表达繁复。
为方便学习和教学,本书配有思维导图(书后拉页)和教学包(含PPT、案例、延伸阅读文献、样卷等)。欢迎您通过以下邮箱索取,并留下宝贵的想法和建议:cbxyl3@163.com。
章 传播概观
节 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的特与本质
二、传播与munication
三、传播的定义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一、两种分类方法
二、自我传播
三、人际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
六、各类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传播的结构
一、结构(过程)研究的意义
二、传播的基本模式
三、线模式
四、控制论模式
五、社会系统模式
第四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二、传播的工具和消遣
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四、传播的四大功能
五、传播功能的相对和双向
六、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第二章 传播学简况
节 传播学的学科特
一、传播学的三个特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类学科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三个差异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
二、重新审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世界传播学的沿革
一、传播研究的流变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三、传播学形成的过程
四、传播学的学术渊源
五、奠基人的生和贡献
六、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传播学的历程
一、传播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二、中国传播学成长的四个动因
三、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与成
四、建设具有本土特的传播学
第三章 传播技术的演进
节 传播的迭代
一、漫长的亲身传播时代
二、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幕
第二节 信息社会的到来
一、新媒介与信息社会
二、信息社会理论的启迪
第三节 媒介理论的兴起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梅罗维茨的“情境”理论
三、威廉斯的“”理论
四、莱文森的“新新媒介”研究
五、其他若干媒介理论
第四章 传播制度的变迁
节 传播过程中的“把关”现象
一、传播制度与“把关”现象
二、“把关人”研究述略
第二节 传播的自由与责任
一、四种传播制度理论
二、其他传播制度理论
第三节 传播的法制与伦理
一、中外传播法制概要
二、中外传播伦理概要
第五章 传播内容的建构
节 信息与符号
一、信息的特点和类型
二、符号的特和作用
第二节 语言符号及其传播规律
一、语言学的源流
二、哲学视野中的语义研究
三、语言学视野中的语义研究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及其传播规律
一、非语言传播的功能
二、非语言传播的特点
三、非语言传播的种类
第六章 传播主体的形貌
节 传者观察
一、何谓传者
二、传者的类型
三、传者的特
四、传者的权利
五、传者的义务
第二节 受者图像
一、何谓受者
二、何谓受众
三、不同学科视野中的受众观
四、受众研究的主要视角
五、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第三节 传受者展望
一、传受关系的变化
二、交流陷阱的困扰
三、媒介素养的培育
第七章 人际传播的探索与成果
节 人际传播概述
一、人际传播的含义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三、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第二节 群体传播概述
一、人际传播中的群体传播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传播
第三节 人际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人际传播学的沿革
二、人际传播研究的特点和取向
三、自我表达取向的研究
四、关系处理取向的研究
五、劝说服从取向的研究
第四节 群体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功能视角的群体传播研究
二、结构视角的群体传播研究
第八章 组织传播的发生和发展
节 组织传播概述
一、组织传播的定义
二、组织传播的内涵
三、组织传播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组织传播研究的主要学派
一、组织传播研究的基础学派
二、组织传播研究的现代学派
第三节 各个层面的组织传播研究
一、决策行为层面的研究
二、管理层面的研究
三、媒介技术层面的研究
四、对外传播层面的研究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节 大众传播概述
一、大众传播的特点
二、大众传播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从迷思到科学:早期研究
一、概念内涵与发展阶段
二、早期的思潮和研究
三、有限效果论的研究视角和主要成果
第三节 从单一到多元:近期研究
一、多元效果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三、“涵化”理论
四、“知识沟”理论
五、“沉默螺旋”理论
六、“第三人效果”理论
七、“框架”理论
八、“敌意媒介”理论
主要参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