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钱冠连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20-04 / 其他
售价 ¥ 30.51 3.1折
定价 ¥98.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12-0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汉语文化语用学(第三版)
《汉语文化语用学》是国内外首部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专著,其构建体系与以英 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 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 学”。本版主要对“语用学的哲学渊源”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更详尽地讲解;同时,对上一版的 文字和排版作了细微的修正和调整。 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外语专业与中文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
第三版序 / .ii 第一版他序(一)——季羡林 / .vii 第一版他序(二)——王宗炎 / xi 面对三位先生的期待——第一版作者自序 / .xiii 自己的声音——第二版序 / .xvii 阅读指南 / xix 第一章 导论 / 1 第一节 “汉语文化语用学”诠释 / .1 一、不同的语言文化共用的语用原理 / 1 二、不同的语言文化升华出不同的语用原理 / 2 三、西方语言文化语用学对“禅门公案” 无能为力 / 6 第二节 什么是语用学 / .9 一、语用学的定义 / 9 二、语用学的课题不能封顶 / 23 三、语用学是“对语言任何一个方面的 功能性综观” / 24 四、语用学的实质 / 25 第三节 语用学的哲学渊源 / .26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7 一、研究对象 / 37 二、研究方法 / 40 第五节 国外语用学发展概况 / .41 一、语用学尚在幼年时代 / 41 二、哲人的探索 / 41 三、奥斯汀与言语行为理论 / 42 四、赛尔与言语行为分类 / 42 五、格赖斯与“会话含义” / 42 六、列文森与描写语用学 / 43 七、利奇与《语用学原则》 / 43 八、威尔逊和斯波伯的关联理论 / 43 九、维索尔伦与语言适应理论(以及综观论) / 45 十、新格赖斯语用机制 / 50 第六节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 .51 一、刘勰的语用观 / 51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语用学研究起步的十年 / 62 三、1990年以后的状况 / .66 四、对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基本估计与展望 / 70 第七节 国内外语用学选题对比研究 / .72 一、报告我国语用学者的选题状况 / 73 二、报告国际语用学者的选题状况 / 78 三、两点结论 / 82 四、我国语用学如何向前发展 / 82 第二章 语境干涉 / 87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干涉 / .87 一、何谓语境 / 87 二、何谓语境干涉 / 90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局限邀请语境介入 / .96 一、语言符号是有局限的 / 96 二、语言符号的这种局限性从何而来 / 100 三、语境介入又如何 / 101 四、语境克服线性造成的语言局限 / 105 五、小结 / 106 第三节 在语境上操作的语用推理 / .107 一、上下语作为语境对话语干涉的几个例子 / .107 二、推理可以在语境上操作 / 109 第四节 语境使符号信息量膨胀 / .112 一、一个词所产生的附加信息量 / 112 二、句子在语境中产生的意义膨胀 / 116 三、语篇在语境中的意义膨胀 / 116 第五节 零语境句与语境句 / .117 一、零语境句与语境句的对立 / 117 二、从语境句激起的反应看语境句的功能 / 119 三、一种特殊的语境句——跨时空语境句 / 119 第三章 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 / .121 第一节 什么是附着符号束 / .121 第二节 附着符号束参与言语活动的前提 / .123 第三节 伴随物的参与 / .124 第四节 面相身势的参与 / .126 一、面相身势与话语内容和谐 / 127 二、两者的和谐一致对成功的交际具有 普遍意义吗 / 129 三、所谓会话合作不只有一个层次 / 131 四、面相身势与话语和谐对成功的交际 有何功能 / 132 第五节 声、气、息的参与 / .134 一、声、气、息是人的生命迹象,亦即言语的 生命意识 / 134 二、某些无标记的句子(语用学里的“零语 境句”)配上不同的声、气、息,就会有 不同的隐含意义 / 137 三、违反三项配合对语用含义的影响 / 137 四、语调的意向含义 / 137 第四章 智力干涉 / .143 第一节 智力干涉:合适感觉的选择 / .143 第二节 语用推理为何不能走纯粹形式化的道路 / .148 一、推理模式的势头缘何而起 / 148 二、这些语用模式的问题 / 153 三、语用推导模式应该有什么样的出发点 / 157 第三节 智力必须进入语用推理模式 / .159 一、为什么智力必须进入语用推理模式之中 / .159 二、禅门对话中智力干涉(语用推理)的特 殊性 / 160 第五章 语用原则与策略 / 165 导言 / .165 第一节 目的—意图原则:兼论合作不必是原则 / .167 一、目的—意图原则的定义与由来 / 167 二、合作不必是原则 / 168 三、目的—意图原则 / 174 四、意图在语用学中的分量 / 180 第二节 语用策略:得体及其他 / .181 一、言语得体策略 / 181 二、谢绝夸奖 / 186 三、虚抑实扬的恭维 / 188 四、把对方当第三者 / 188 五、把自己当第三者 / 189 六、借第三者之口说出自己的意思 / 190 七、多种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伴随 / 191 八、运用权威 / 193 九、回避策略 / 195 十、表面一致而事实否定 / 196 十一、以行代言的答复 / 197 十二、禅宗公案极端手段与机巧策略 / 197 十三、小结 / 200 第三节 面相身势与话语和谐原则 / .200 第四节 假信息策略(假信息论) / .201 一、什么是言语假信息 / 201 二、利害假信息 / 202 三、功能假信息 / 202 四、能不能立即让对方从假信息中悟出真 信息来是区别功能假信息和利害假信息 的标准 / 204 五、假信息的证实背景 / 204 六、言语假信息论与语用学 / 206 七、假信息论与得体 / 206 八、假信息论与修辞(夸张与比喻等) / 207 九、假信息的两种情况 / 207 第五节 适当冗余信息策略(冗余信息论) / .208 一、什么是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 / 208 二、容忍度的三种情形 / 210 第六节 容忍语用失误策略(语用失误的容忍度) / .215 一、什么是“语用失误” / 215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容忍度 / 216 三、汉语文化中的语用失误的容忍度 / 217 四、避免语用失误的选择与修辞 / 227 第七节 从功能不完备原理到语用学的实质 / .230 一、什么是“功能不完备原理” / 230 二、功能不完备原理的深层原因 / 232 三、从功能不完备原理到语用学的实质 / 233 第六章 语用的体现关系 / 235 导言 / .235 第一节 句法体现 / .236 一、对句型作语用分析的理论准备 / 236 二、句式形成与变化的语用理据 / 239 三、语用介入句法的另一种形式:消除歧义 / 248 四、研究语用介入句法有两种方法 / 248 第二节 文学体现 / .251 一、体现之一:整个作品的语用含义 / 252 二、体现之二:人物对话的语用含义 / 254 三、体现之三:语境干涉 / 257 四、体现之四:附着符号束的参与 / 259 五、体现之五:智力干涉 / 268 六、体现之六:语用原则与策略 / 270 第三节 翻译体现 / .273 一、本书对翻译可译性与翻译等值的观点 / 274 二、翻译的语用观 / 276 第四节 禅门公案体现 / .293 一、为什么全方位对禅宗的考察中没有 语言学的位置 / 293 二、不立文字的宣言与文字禅的事实 / 294 三、禅门对话的三个显著特点 / 295 四、语用学如何切入禅门公案 / 298 五、禅宗对话对语用模式和各种语用原则和 准则的启发 / 300 六、禅门公案在汉语文化语用学中的安顿 / 301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