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侯外庐 编 / 人民出版社 / 2011-10 / 平装
售价 ¥ 36.00 5.4折
定价 ¥67.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2-2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下)
《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下)》主要叙述从南宋朱熹到明末的思想发展,五十余万字。作者通过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一体,对南宋朱熹至明末这一时期的思想历程展开系统梳理和考察,比较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了这一时期所有重要的思潮和理学家的思想,如朱熹、陆象山、陈亮、叶适、黄震、邓牧、王阳明、王廷相、黄绾、吕坤、王艮、何心隐、李贽、方以智等。
第十三章朱熹的思辨哲学及其反动的正宗性质第一节朱熹的思辩结构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第二节朱熹的自然观、社会秩序论及其品类存在说第三节朱熹的人性论第四节朱熹的唯心主义的“格物致知”说第十四章陆象山的唯心主义“心学第一节陆氏宗法家族和陆象山的身世第二节陆象山的社会思想及其社会根源第三节陆象山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第四节陆象山的直觉主义的方法论第十五章陈亮思想及其反对思辨哲学的战斗性格第一节陈亮思想的学派性第二节陈亮的军事、政治观点第三节陈亮哲学思想的根本倾向第四节陈亮与朱熹之间理论斗争的实质及历史意义第十六章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第一节永嘉学派从道学反对派到异端的转化和叶适的地位第二节叶适的开明的社会思想及其局限性第三节叶适哲学的唯物主义实质及其对哲学遗产批判的意义第十七章封建社会后期道教的传统及其僧侣主义第一节隋唐五代的道教及其与封建政治的关系第二节宋元时代的道教及其与道学的关系第十八章宋元之际黄震和邓牧的进步思想第一节黄震的思想第二节宋元之际邓牧“异端”的社会空想第十九章元代马端临进步的史学思想第一节马端临对杜佑、郑樵史学传统的发展第二节马端临史论的科学的因素第三节马端临史论的人民性第二十章王阳明的唯心主义思想第一节王阳明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第二节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第三节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评价问题第二十一章王廷相、黄绾、吕坤的反道学思想第一节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及其对道学和神学的批判第二节黄绾的哲学思想第三节吕坤的元气守“恒”学说及其进步思想第二十二章泰州学派的思想及其阶级性与人民性第一节泰州学派的创始者王艮的生平及其著作第二节王艮的进步思想及其人民性第三节泰州学派的传统第二十三章泰州学派继承者何心隐的乌托邦社会思想第一节何心隐战斗的生平第二节何心隐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第三节何心隐的政治思想和人道主义的社会空想第二十四章李贽战斗的性格及其革命性的思想第一节李贽生平的战斗历程及其著述第二节李贽思想的承传关系、社会根源及其战斗性格第三节李贽的人道主义的平等观和个性说第四节李贽的反圣教、反道学的战斗思想第五节李贽思想中的唯心主义的“彼岸”第二十五章东林党争的历史意义及其社会思想第一节东林党人文化斗争的形式第二节东林党人的社会思想第二十六章方以智战斗的社会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第一节方以智著作所表现出的历史意义第二节方以智社会实践的悲剧性及其社会思想的人民性第三节方以智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第四节方以智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五节方以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节方以智哲学的局限第二十七章明末天主教输入什么“西学”?具有什么历史意义?第一节神学和经院哲学的输入及其历史意义第二节天主教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论争第三节天主教输入中国的自然哲学和思想方法第四节从技术科学看耶稣会所输入的“西学”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