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序
前言
章 绪论 1
1.1 研究意义 1
1.1.1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的前缘和热点 1
1.1.2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理论的薄弱环节 5
1.1.3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7
1.1.4 深水水道是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命题 8
1.1.5 本书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体系 9
1.2 章节概述 11
1.2.1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形成发育场所(第2章和第3章) 12
1.2.2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典型沉积响应的沉积构成、沉积模式及其全球尺度的剖面形态和叠置样式的变化(第4章和第5章) 12
1.2.3 深水单向迁移水道内交互作用的沉积动力学机制(第6章) 13
1.2.4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的油气勘探和古海洋学意义(第7章) 14
第2章 南海东北陆缘近海底重力流、底流及其交互作用过程响应 15
2.1 概述与区域地质概况 15
2.1.1 概述 15
2.1.2 区域地质概况与海洋学背景 17
2.1.3 npiw和npdw存在发育的地质证据 20
2.2 南海东北陆缘近海底沉积响应及其空间展布 20
2.2.1 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所揭示的近海底过程响应 20
2.2.2 大型重力活塞样中所识别的近海底的沉积响应类型 28
2.3 南海东北陆缘近海底沉积过程及其空间展布 36
2.3.1 南海东北陆缘近海底沉积过程及其空间演化 36
2.3.2 南海东北陆缘近海底重力流、底流及其交互作用过程响应 37
2.4 小结 38
第3章 南大西洋西侧晚白垩世重力流、底流及其交互作用过程响应 40
3.1 概述与区域地质概况 40
3.1.1 概述 40
3.1.2 区域地质概况与海洋学背景 45
3.2 晚白垩世阿根廷陆缘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形成发育场所和典型沉积响应 48
3.2.1 晚白垩世以来阿根廷陆缘井-震结合的层序划分对比 48
3.2.2 晚白垩世阿根廷陆缘重力流、底流及其交互作用的沉积响应 55
3.2.3 晚白垩世阿根廷陆缘重力流、底流及其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 59
3.3 晚白垩世乌拉圭陆缘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形成发育场所和典型沉积响应 60
3.3.1 晚白垩世以来乌拉圭陆缘地层发育情况 61
3.3.2 晚白垩世乌拉圭陆缘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62
3.3.3 晚白垩世乌拉圭陆缘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时空演化模式和典型沉积响应 68
3.4 小结 70
第4章 交互作用沉积响应(深水单向迁移水道)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和沉积模式 72
4.1 概述与区域地质概况 72
4.1.1 概述以及数据和方法 72
4.1.2 区域地质概况和海洋学背景 74
4.2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顺向迁移水道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和沉积构成 79
4.2.1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顺向迁移水道形态特征 79
4.2.2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顺向迁移水道沉积序列 81
4.2.3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顺向迁移水道充填演化 86
4.3 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反向迁移水道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和沉积构成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