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吴震 著; 匡亚明 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08 / 精装
售价 ¥ 70.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1-11-1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罗汝芳评传
16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思想潮流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心学思想几乎成为明代中晚期的主流导向。《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罗汝芳评传》介绍了这股思潮中的代表人物罗汝芳的主要思想,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以“求仁”为宗旨、以“孝悌慈”为核心内容、以“天心”观为基础以化俗为目的的讲学活动几个方面。而近溪思想则是之后发展起来的对于以良知自律为基本特征的心学伦理学说作了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罗汝芳评传》介绍了这一思想的演变过程。
吴震,1957年生,上海市人。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8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3月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博士后期课程修了。1996年3月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聂豹·罗洪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一1602》(学林出版社,2003年)、《王阳明著述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中国思想家评传》序前言第一章思想背景——从王心斋到罗近溪第一节王心斋的生活世界一、盐丁、商人、布衣儒者二、格物安身三、小结第二节颜山农的生命体验一、生命体验与乡村教育二、“放心体仁”与“开心遂乐”三、急救溺世的政治主张四、小结第三节何心隐的社会实践一、乡村改良运动二、讲学实践三、小结第二章生平学履前言一、家族背景二、静坐制欲三、拜师山农四、回归孔孟五、归学十年六、拜师学“易”七、格物之悟八、浑化自然九、出仕与讲学十、晚年遗行十一、小结附录:罗近溪晚年“遗行”略考——从许敬庵、邓潜谷的角度来看第三章哲学思想前言:近溪以何为“宗旨”第一节求仁宗旨一、孔孟宗旨在于“求仁”二、《中庸》义理“含藏无尽”三、仁是归重在《易》四、仁是心之种子五、格物?“其格至善”第二节孝悌慈一、孝悌慈:“三件大道理”二、赤子之心三、源头心与后来心四、捧茶童子却是道第三节良知说一、对阳明良知说之评议二、现在良知、圣体具足三、无知无不知四、全体放下、破除光景五、“当下”与“因时”第四节身心观一、身心灵妙、形神俱妙二、身心“原不相离”三、形色与天性四、无善无恶第五节天心观一、“天心”说及其问题之由来二、心固天心、人亦天人三、形有生死、魂只去来四、上帝日监在兹五、近溪思想的宗教性问题第六节万物一体一、仁者:“浑然同体”二、乐体:“生活快乐”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第四章结语一、诠释视角的转换二、近溪思想的政治化倾向三、近溪思想的历史评价引征文献索引人名索引词语索引文献索引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