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汉唐图书旗舰店
  • 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图文详情

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举报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18453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818453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6.90 4.1折

定价 ¥6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1-25

    数量
    库存3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三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3.42% (1226笔)
    好评率
    99.79%
    发货时间
    11.7小时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29663030
      商品描述:
      前言
      译序陆达诚 1970年秋我抵达巴黎,准备在巴黎大学读个学位。有长辈向我建议:巴黎
      大学有两位出等的教授,可以请其中一位担任导师。这两位教授的名字是:列维
      纳斯和利科。我挑选了列维纳斯。此后我常与导师见面,他辅导我写完了博士论文。列维纳斯和利科都是马赛尔的
      学生。他们创立了“哲学星期五”,这个组织聚集了一群哲学爱好者,每周一次,在马赛尔的
      指导下,深入切磋哲学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利科参与保卫战不幸被俘囚于德国监狱中数年。战争结束
      后,他回到巴黎,第一件事就是拜访马赛尔。他渴望知道:这些年来,马赛尔的
      思想是否有新的见地。利科在二十年后,不但已在巴黎大学任教、出版了许多重要的书,还被邀请
      到欧美各国去讲学,可说著作等身,名满天下。但此时他却回来向恩师讨教,可
      见马赛尔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这六次访问,奠定及加深了利科的哲学根基,他发展出独特的诠释理论和现
      象学的反思,使法国哲学有“柳暗花浓又一春”(司马光诗句)的新鲜感觉。从这六次拜访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赛尔的思想实能助人重生,寻获人
      生的价值,使后生能冲破悲观的余迹,找到一大片光明的天地。这本书能在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实是我华人之福。愿更多寻找真理的朋友,能在本书中窥
      知人生的真谛,再将它与中国的文化和智慧结合,使读者都能再上一层楼,终
      使亿兆中国人民活得更丰硕与幸福。本书前后有两篇拙作:《保罗·利科的存有论立场》及《马赛尔的剧本〈破碎的世界〉——一个存在性的诠释》,有关现象学的讨论内容有相同之处,切请读者原谅。
      2023年9月

      导语摘要
      本书收录了两位思想巨擘保罗·利科与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六次对话的文字成果。1968年,保罗·利科多次拜访了业师马赛尔,并与他讨论有关形上学、存在主义、戏剧、神圣、死亡、科技等问题。在这六次讨论中,他们少有意见不一之处,二人有着基本的共识。利科采用了马塞尔的存有论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
      马赛尔认为,谦逊是“存有”的真实见证人的记号。而见证,则是为光作见证。利科说马赛尔首创了“光的形上学”。光照明、引导、吸引旅途之人与其他路人同步前行。这光也许变得黯淡,但它仍能指示晨曦的方向,给人带来希望。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马赛尔的剧本《破碎的世界》,在利科与马赛尔的对谈中,曾多次提及马赛尔的这部剧作,它是马赛尔存在哲学的文学性体现,也博得了利科的诸多赞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巴黎大学教授,并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与海德格尓、雅斯贝尔斯、萨特并列20世纪四大存在哲学大师的法国哲学家,影响深远。其哲学奠定后来梅洛-庞蒂的知觉/身体现象学,诠释现象学巨擘保罗·利科亦视其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与有》《临在与不死》《论人的尊严》等。
      译者简介:
      陆达诚,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列维纳斯,对马赛尔作过深入的研究和迻译。曾执教于政治大学哲学系(1977—1992)及辅仁大学宗教系(1992—2013),目前专注于著述和翻译工作。

      目录
      目录

      译序001

      上编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导读保罗·利科的存有论立场003
      第一次访谈:探索033
      第二次访谈:第二反省042
      第三次访谈:戏剧053
      第四次访谈:邻近062
      第五次访谈:忠信072
      第六次访谈:希望081
      参考文献089

      下编《破碎的世界》剧本

      序093
      剧中角色094
      第一幕097
      第二幕163
      第三幕214
      第四幕258

      附录一马赛尔的剧本《破碎的世界》
      ——一个存在性的诠释297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两位思想巨擘保罗·利科与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六次对话的文字成果。1968年,保罗·利科多次拜访了业师马赛尔,并与他讨论有关形上学、存在主义、戏剧、神圣、死亡、科技等问题。在这六次讨论中,他们少有意见不一之处,二人有着基本的共识。利科采用了马塞尔的存有论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
      马赛尔认为,谦逊是“存有”的真实见证人的记号。而见证,则是为光作见证。利科说马赛尔首创了“光的形上学”。光照明、引导、吸引旅途之人与其他路人同步前行。这光也许变得黯淡,但它仍能指示晨曦的方向,给人带来希望。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马赛尔的剧本《破碎的世界》,在利科与马赛尔的对谈中,曾多次提及马赛尔的这部剧作,它是马赛尔存在哲学的文学性体现,也博得了利科的诸多赞誉。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巴黎大学教授,并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与海德格尓、雅斯贝尔斯、萨特并列20世纪四大存在哲学大师的法国哲学家,影响深远。其哲学奠定后来梅洛-庞蒂的知觉/身体现象学,诠释现象学巨擘保罗·利科亦视其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与有》《临在与不死》《论人的尊严》等。译者简介:
      陆达诚,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列维纳斯,对马赛尔作过深入的研究和迻译。曾执教于政治大学哲学系(1977—1992)及辅仁大学宗教系(1992—2013),目前专注于著述和翻译工作。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