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汉唐图书旗舰店
  • 邹韬奋传

邹韬奋传

举报

正版图书。请注意!本店个别图片不太准,图片显示多本的 有可能是一本 下单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10805572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44.50 6.5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1-22

    数量
    库存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237701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原名恩润,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由沈谦芳著的《邹韬奋传》记录了这位英雄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沈谦芳,1965年5月生,安徽省岳西县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社科类领军人才。曾任江西财经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副主任、主任,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上饶师范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各类图书42部(册),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被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目录
      本书详细介绍了邹韬奋的一生, 分为“童年暗淡, 母爱殷深”“艰难求学, 砥砺品行”“曲线就业, 蓄势待发”“艰苦创业, 改造社会”“狼烟频起, 杜鹃啼血”“矢志救国, 书生谈兵”等十五个部分。

      内容摘要
       由沈谦芳著的《邹韬奋传》分十五章,对韬奋先生短暂而光荣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是国内已知的三本韬奋传记的作品之一(《邹韬奋传记》马克扬/苏克尘著,重庆社1997版;《韬奋评传》陈辉著,上海交大社2009版)。本书是在作者的硕士(1988年—1990年,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1993年—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论文基础上加以修订,1998年由山东人民社出版(20世纪中国思想史传记丛书)。与上述两本相比,材料详实、评价中肯,积十年之功而完成,是本书的特色。全书340千字,正文前有插图24幅。本书在当年出版后得到了邹嘉骊、邹家华等邹家后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各媒体曾转载相关章节;被评为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


      精彩内容
       二艰难求学砥砺品行1908年农历九月,祖父在江西余江老家去世。11月,邹韬奋随父亲回余江奔丧,并扶前一年去世的母亲的灵柩同往,在老家住了4个月。邹韬奋在一生当中,只到余江老家去过一次。老家对他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在以后的著述中没有任何记载。
      1909年春,邹韬奋回到福州。原来的塾师另谋高就了,新的塾师还没有请到。于是,邹韬奋的学习就成了问题。恰在这时,孩子上了洋学堂的邻居来鼓动邹韬奋的父亲,说洋学堂也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可以去上。这样,得到父亲的允许,邹韬奋和他的叔父邹国坷一同考取了福州工业学校。时年15岁。
      福州工业学校诞生于洋务运动中,在中国是较早的新学堂之一。该校学制6年,其中预科2年,本科4年,除开设有关的专业课程外,还开有英语和国文课。
      邹韬奋初学英文时,颇感吃力。有些字母总是记不清,他就写在纸上,反复诵读,连续默写达十几次,直到牢固掌握。他精通英文之路,正是从此起步的。国文课教的是“经书”和唐诗。他喜欢读《左传》等书,也常阅读梁启超的文章。邹韬奋从家庭走到学校,视野大为开阔,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其中梁启超的社会改良思想使他耳目一新,最终促使他把新闻记者定为终身志向。
      邹韬奋对一些历史陈案产生了新的看法。有一次,六叔邹国玖以《郭巨论》为题,命他作文。郭巨是晋朝人,据说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因为家里太穷,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忧虑,担心供养儿子会减少母亲的食物。于是,他决定把儿子活埋,省下粮食给母亲吃。在他挖穴时,突然挖出一坛黄金,坛中有一
      张纸条,上面写着12个字:“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被列为宣扬封
      建孝道的“二十四孝”之一。邹韬奋在文章中对郭巨的残忍行为严加痛斥,以为郭巨竞毫无人性,影响所
      及,就会杀人媚君,贻害无穷,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封
      建纲常礼教的义愤。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同盟会发动新军响应。福州光复后,邹韬奋异常兴奋,特约同学数人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他周游各省。4月20日到达福州。21日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主张兴船政以振海军。接着又到马尾船政局参观,一直到25日才离开福州。在这期间,邹韬奋初次见到孙中山,心中充满仰慕之情。1925年3月,邹韬奋从报纸上看到孙中山病逝的消息时,“不能自主地为之震掉下泪”。后来,他主编《生活周刊》时,编写过许多介绍孙中山生平及其革命思想、革命活动的文章。
      1912年秋,18岁的邹韬奋在福州工业学校肄业。
      父亲从“实业救国”思想出发,送他进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下院(附小)读书,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工程师。邹韬奋到校时,同学们上课月余,适逢四年级中有一缺额,乃为插班生。
      当时的南洋公学以工科见长,颇负盛名,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该校大、中、小学齐全,并且由下院毕业可直接升中院(附中),中院毕业可直接升上院(大学),上院毕业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资送出洋,就学于各国大学。所以一跨进附小,就好像是准备做工程师似的。
      邹韬奋1913年升中院,1917年升上院电机工程科,1919年9月考入圣约翰大学,在南洋公学共学习了8年时间。
      但是,“做工程师”只是父亲的一厢情愿,邹韬奋自己对“工程师”的概念则模糊不清,也不知道什
      么是“实业救国”,只是以为工程师能造铁路,薪俸很高,所以父亲叫他准备“做工程师”,他也就“冒冒失失地准备做工程师”。
      P5-7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