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翰林文轩旗舰店
  • 草原茶叶之路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达·查干,尧·额尔登陶格陶 新华正版
  • 草原茶叶之路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达·查干,尧·额尔登陶格陶 新华正版
  • 草原茶叶之路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达·查干,尧·额尔登陶格陶 新华正版
  • 草原茶叶之路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达·查干,尧·额尔登陶格陶 新华正版

草原茶叶之路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达·查干,尧·额尔登陶格陶 新华正版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04159079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20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20千字

售价 18.89 3.3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5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社会文化
      货号:
      xhwx_1201906816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经过塔木钦塔拉草原的驿站驿路
        一、驿站与驿路
        二、交通与站台
        三、丝绸之路
        四、古丝茶驼路
        五、张家—大库伦驼道及茶路驿站
        六、张家—大库伦驼道及老倌之路
        七、经过苏尼特右旗的张家—大库伦驼道及老倌之路
        八、茶叶之路与大盛魁的买
        九、大库伦—多伦淖尔沙拉扎木
        十、北京—张家—达里甘嘎之大库伦路
        十一、二连盐池及运盐道
        十二、古尔班马塔拉盐湖
        十三、从额吉淖尔到各地方的运盐路线概况
        十四、格鲁格泰率领探马赤军伐金路线
        十五、和木之路
        十六、查干敖包庙红秘密据点
        十七、茶叶之路上后一个边境贸易站———蒙马站
        十八、楚古兰路
        十九、探秘格鲁格泰历史传说之旅
      第二章 蒙古人的拉脚贩运
        一、运输
        二、骆驼运输之观察
        三、蒙古地区运输线路
        四、蒙古地区古代运输线路及“丝绸茶叶之路”的一些名称
      第三章 蒙古人运输俗
        一、训驼
        二、运输设备
        三、脚夫用具
        四、出发看子
        五、出行“芒来布达勒”(初宿宴)
        六、长途运输
        七、运输途中的禁忌
        八、“巴音乌德”(丰盛午宴)
        九、出征祝词
      第四章 蒙古族丝绸
        一、蒙古族丝绸起源
        二、丝绸种类、名称及用途
        三、蒙古人使用丝绸的俗
      第五章 茶
        一、蒙古族茶起源及演变
        二、蒙古族茶俗
        三、煮茶种类
        四、蒙古地区植物茶
        五、砖茶
        六、茶具
      第六章 沿着绸缎一样伸展的运输路线进行探访
        一、 扎门乌德、额尔德尼县、额尔德尼敖包、公主路
        二、翁贡县、塔班陶勒盖石人、道可辛
        三、阿拉坦敖包、石人、甘嘎淖尔、茂勒朝克沙地、锡林宝格达
        四、锡林宝格达至成吉思汗浩特的路上
        五、成吉思汗浩特市、孛斡儿出草原、迭里温孛勒答合
        六、克鲁伦河、贡嘎鲁泰、奈嘎力那布其图、达·纳楚克道尔基故居遗址
        七、乌兰巴托市
        八、将军乔伊尔山、卫井驿站、赛音山大
        九、赛音山大至哈玛尔庙驿站
      第七章 经过塔木钦塔拉草原的茶叶古道沿途风景区
        一、古道横穿、辽阔无垠的塔木钦草原
        二、具有历史传说的诺毛都敖包
        三、沙海深处潺潺而流的努贺斯因高勒
        四、为路人提供甘泉的清澈见底的恩格尔高勒
        五、库伦路旁的格根图因阿尔善
        六、喷涌而流的额木图因乌孙———哈纳哈达阿尔善
        七、雄鹰守卫的苏莫图宝德尔朝鲁石林
        八、连绵起伏的达尔罕乌拉山
        九、海市蜃楼般的准哈达山
        十、宛如驼峰相连的阿查图山
        十一、神奇的布图木吉山
        十二、多路交汇的驿站———美丽的温都尔庙
        十三、远处招手相望的脑木更山
        十四、与蓝天辉映的呼尔查干淖尔
        十五、在草原上地而起的成吉思宝格达山
      第八章 运输古道沿途文物古迹
        一、古丝绸之路、茶叶之路沿途恐龙化石
        二、古商道沿途岩画奇观 
        三、脚夫、车夫崇拜的神物———敖包
      第九章 运输古道沿途具有历史传说的山水
        一、沿途石人 
        二、布拉格图因路边敖包 
        三、苏莫图布拉格路边敖包 
        四、楚古兰高勒“物资交换站” 
        五、楚古兰高勒路边敖包 
        六、阿其牙朝鲁的传说 
        七、楚古兰高勒
        八、老琴呼拉尔
        九、锡里叶图音呼拉尔
        十、苏莫图因呼拉尔
        十一、塔拉因呼拉尔
        十二、 胡很哈扎尔图因敖包
        十三、 乌恩巴图山称谓之来历
        十四、和阿吉尔嘎路的传说
        十五、阿鲁额勒斯太
        十六、公主路之传说
        十七、朝包毛都之传说
        十八、北京浑地
        十九、买渡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草原茶叶之路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从蒙古高原东、中、西部通往恰克图乃至莫斯科,除了大道还有很多支路,形成一张网眼细密的大网。本书从草原丝绸、茶叶之路的起源、发展、运输、驿站、路线、方式、遗迹到运输队伍的组织、运输货物的类别详细叙说。共分为七个章节,章主要介绍欧洲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古代丝绸、茶叶之路起始,茶叶之路发展及发挥的重要作用,漠南、漠北在古代军事、贸易中的地理重要和路线上的遗址遗迹等。第二章主要介绍草原上的丝绸、茶叶之路的起始、发展、路线、景点等。第三章主要介绍丝绸、茶叶运输中的组织、筹备、分类、货物、时间、出行方式、装运、保护等情况。第四章介绍古代丝绸、茶叶之路的路线以及驿站情况。第五章详细诉说经过草原的“乌拉驿站路”和前往库伦、恰克图的其他路线以及短途路线。第六章论证丝绸、茶叶之路对北方草原以及俄罗斯和欧洲产生的历史意义,草原游牧民族的茶、绸缎。第七章由丝绸、茶叶之路上的遗址遗迹、故事传说、象征禁忌等组成。

      作者简介:

      尧?额尔登陶格陶  蒙古族,内蒙占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人,出生于1961年11月1。苏尼特左旗委会干部。系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传承人,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传承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锡林郭勒盟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发表600多首诗歌作品和30余篇散文、小说;先后出版诗集辽阔的探马赤草原(合集)及苍天的苏尼特英雄的苍鹰黄骠马好歌伴你行诗之云骏马善良的河(汉文)等,著作有苏尼特红食传统风俗(蒙古文)和苏尼特民间故事集等。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如2007年被评为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建设突出贡献者”:2008年分别荣获蒙占国作家协会“为了文学奖”、锡林郭勒盟歌词作者奖、八省区蒙古语工作委员会与中国苍天的驼羔诗歌组委会的“蒙古功勋奖”;2009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文学优选奖“索伦嘎奖”;201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文艺创作“萨纳奖”和锡林郭勒盟2013年度音乐文学作家奖。

      精彩内容:

      一、驿站与驿路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蒙古高原上的驿站系统。形成于大蒙古帝国时期,发展于元代,随着清朝政权的衰败而失去了作用。据记载:清朝于1899年架通了北京至喀尔喀恰克图的电话线,在苏尼特右旗的哈木呼设立电信局。1917年,架设了张家至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的电话线,沿途设了11个站台,其中,在苏尼特地区哈木呼、二连盐湖各建有一个站台。    驿站制度,源远流长。蒙古帝国建立之前。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逐水草而迁徙,过着四季游牧的生活。在偏僻、分散的自然环境中,部落姓氏之间取得联络、了解草牧场情况、商议倒场轮牧、举行忽里勒台、举办那达慕以及遇到紧急情况都需要有速通信息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游牧民族开创了“传递信息”的初形式――用于上令下传、下情上报的“箭速传骑”这个组织,进而在此基础上。作为传递军情和运送物资的驿站组织逐步建立起来,除注意保存原有的驿站外,根据政治、军事、通商的需要,大蒙古帝国建立了一整套驿站制度,保证了军队交通、通信畅通无阻,对于贸易、外交以及政权的巩固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翻开古代传递信息、箭速传骑、驿站的发展历史,如同古代人结绳、以烽火准确传递军情一样,驿站以传递军情、火速传达皇上的圣旨为己任,形成了一套各有专业名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专业系统。    成吉思汗是历早建立运输联络系统的人,这是闻名于世的蒙古驿站通信联络系统。因为有了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欧亚之间畅通的运输线和通讯联络线,从此,彼此的疆界尽被扫除,一个完善的驿站系统把辽阔领域的各个部分彼此连接起来,商人使者只要持有蒙古帝国下发的乘驿牌,可以畅通无阻,所谓“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在邻家”。据史载,蒙元时期驿站多达1383处,作为辅助手段每十公里设急递铺。所以。战线长达欧亚两洲,能够做到“脉络顺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可以说,成吉思汗所建立的通信网络系统是现在电子信息网络的雏形。韩国出版的千年历史人物一书中说:“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很好快形式。是当今世界因特网的前奏。”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说:“这是人类之间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站户,元代服役于站赤之户,是交通运输战线上的专业劳动大军。成吉思汗时期,在大蒙古国的广大驿道上设置的站赤,没有固定地点,更没有站户。站赤是由千户进行管理,其所需的费用和站役,和兵役一样,随成吉思汗征战的人,都是自带马匹和其他物品。    驿站制度,起源于大蒙古国时期,形成于窝阔台时期,发展于元朝时期。窝阔台即位之后,为了加强大蒙古国的统治,设置了从察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和哈剌和林通往中原地区的新的驿道,还创立和完善了驿传制度,加强驿站组织建设。如今,人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当年驿道所经过的山头、高地、川、台地上的石头堆子、烽火台遗址依稀可见,遥想当年,那些肯定是穿梭于驿站之间的站户、驼夫、车夫们为了辨明地形地貌、辨别方向、寻找水源而留下的标记。    追溯驿站驿路的轨迹。早在蒙古高原称霸一时的匈奴时代,与中原汉朝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已经开通了驿站驿路。中原地区的商人沿着这条驿站驿路以内地土特产、丝绸、布匹等物品和匈奴人交换牛、马、羊等牲畜及皮毛和珍稀动物皮张,打开了一条商路,繁荣一时。当时,匈奴人的主要驿站驿路和商路,是通过浑善达克沙漠、塔木钦塔拉草原、鄂尔浑河、肯特山脉,绵延一千多公里。延展到贝加尔湖。    p1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