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翰林文轩旗舰店
  • 中国美学史新著 美学 王振复  著 新华正版
  • 中国美学史新著 美学 王振复  著 新华正版
  • 中国美学史新著 美学 王振复  著 新华正版
  • 中国美学史新著 美学 王振复  著 新华正版

中国美学史新著 美学 王振复 著 新华正版

举报

美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页
  • 字数:    440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页
  • 字数:  440千字

售价 22.80 5.8折

定价 ¥39.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22

    数量
    库存3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xhwx_11296735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人类学三路向:“神话”说、“图腾”说与“巫术”说
      章  巫史根与原始审美意识
        节  原巫
        第二节  史的
        第三节  原始审美意识何以发生
        第四节  卜辞原始审美意识探问
        第五节  龙与原始审美意识
      第二章  先秦子学与“前美学”
        节  “轴心时代”的“祛魅”
        第二节  郭店楚简《老子》的美学贡献
        第三节  通行本《老子》的美学贡献
        第四节  孔子仁学的美学意义
        第五节  楚简《自命出》的审美意识
        第六节  孟子心说与审美意识
        第七节  庄子哲学的美学精神
        第八节  《易传》思想的美学蕴涵
        第九节  荀子思想的美学蕴涵
        第十节  值得注意的美学范畴与命题
      第三章  秦汉经学与“前美学”
        节  黄老之学的美学理念
        第二节  “独尊儒术”的美学理念
        第三节  人文时间与人文初祖的美学意义
        第四节  谶纬神学与审美
        第五节  唯“物”而“疾虚妄”的审美
        第六节  美学范畴、命题俯瞰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玄、佛、儒的趋于融合如何促成美学建构
        节  自然、名教之辨
        第二节  言、意之辨
        第三节  有、无之辨
        第四节  才、之辨
        第五节  以“无”说“空”
        第六节  “唯务折衷”:《文心雕龙》美学的素质
        第七节  美学范畴、命题择要
      第五章  隋唐佛学与美学
        节  隋唐美学的人文品格
        第二节  海本《坛经》的美学诉求
        第三节  审美“意境”说的佛学解析
        第四节  美学范畴、命题解读
      第六章  宋明理学美学的完成
        节  理学美学的前奏
        第二节  道德作为本体:审美如何可能
        第三节  道德本体与存养工夫
        第四节  良知:“为动去静是格物”
        第五节  人世、出世与弃世
        第六节  文、道之辨
        第七节  “闲和严静”的美学
        第八节  美学范畴、命题讨论
      第七章  清代实学与中华古典美学的终结
        节  “气”哲学的美学之思
        第二节  尚“实”的美学思
        第三节  从古典走向现代
        第四节  值得重视的美学范畴与命题
      第八章  20世纪中华美学的现代格局
        节  守成主义
        第二节  自由主义
        第三节  激进主义
        第四节  美学范畴与命题问题简说
      主要征引与参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人类学关于巫学的理念、方、论证中华原始审美意识起源与原始巫史传统的关系,进而由哲学进入,研究自先秦到现代各个时期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轨迹,品格及其影响。所论尤为注重文脉的历史联系,富有独立见解。

      精彩内容:

          “龙凤”的原型,即为“鱼鸟”。鸟者,凤也;鱼者,岂不是龙么?龙的形象建构,与鱼有关。鱼纹大约是一种“原龙”之纹。
          
      据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编号为m45的一座墓葬中,发现“龙虎蚌塑”图样。据测定,该墓葬之年代距今六千四百六十年左右,该遗址发掘于1987年。《龙与中国》一书对该纹样的描述颇为生动:“这幅原龙纹出现在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号大墓墓主人骨架的东侧,由白的蚌壳精心摆塑而成。‘龙’长1.78米,高0.67米,头北尾南,背西爪东。‘龙’头似兽,昂首瞠目;它的吻很长,半张的大嘴里长舌微吐;颈部长而弯曲,颈上有一撮小短鬣;身躯细长而略呈弓形,前后各有一条短腿均向前伸,爪分五;尾部长而微曲,尾端具有掌状分。体上看,这条‘龙’似乎在奋力向前爬行。”而“墓主人骨架的西侧,是一幅与原龙纹相对称的虎形蚌塑。虎头微垂,圜目圆睁,张露齿,长尾后撑。虎的四肢作交递行走状,真可谓下山猛虎。”同时,“墓主人骨架的正北(足部)有一蚌塑三角图案,三角图案的东侧横置两根人的胫骨。被蚌塑环绕的墓主人是一位身长1.84米的壮年男子,他头南足北,仰身直肢葬于墓室正中。整个墓室布局严谨,充满了庄严、神秘的气氛”。
          
      这一罕见的古发现,学界称为“龙虎墓”,由此研究中华“四象的起源”。四象者: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李学勤说:“特别奇怪的是,在墓主骨骼两旁,有用蚌壳排列成的图形。东方是龙,西方是虎,形态都颇生动,其头均向北,足均向外。”并说,该“龙虎墓”的方位排列,“龙形在东,虎形在西,便和青龙、白虎的方位接近相合”。②如果说陕西宝鸡北首岭的仰韶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鸟啄鱼”纹中的鱼还不太像龙的话,那么,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大墓出土的这一龙样,已与后世的龙在造型上极为相似。学界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真正的中华“原龙”图样,而且它与虎图相对,称它为龙,殊无疑问。学界有人曾认为,中华四象观起源甚晚。《中国天文学》一书甚至说“是秦、汉之后的产物”。实际上,《礼记·曲礼上》已有关于四象的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据,《曲礼》乃孔门后学七十子所作,由此,以往学界多持“四象起于战国”之说。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