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果然是好书店
  • 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图文详情

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举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30510262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30510262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86.75 5.9折

定价 ¥1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10-12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三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97% (11751笔)
    好评率
    99.51%
    发货时间
    15.18小时
    店主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201094033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民国乡村变迁之思想渊源:以“乡村问题”的建构与表达舯心
      一、现代性建设与乡村问题的凸显
      二、蓬勃发展的中国乡村问题的研究
      三、朝野各界关于乡村问题的认知与表达
      章 省制与地方政治的变迁
      节 省制改革思潮的起落
      一、清末省制问题的浮现
      二、共和革命的昂扬
      三、北京政府时期的省制问题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缩省思想
      第二节 省制的实际变动
      一、北京政府时期
      二、南京政府时期
      第三节 省制与中央地方关系
      一、北京政府时期
      二、南京政府时期
      第四节 省制对地方政治的影响
      一、两者相同点
      二、两者相异点
      第二章 重建国家:乡村政治改革的试验
      节 村规民约与村庄共同体
      一、传统的乡约制度与乡村自治
      二、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节 乡村自治理论
      一、清末知识分子的地方自治主张
      二、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理论
      三、翟城村治与地方自治实验运动
      第三节 从自治到保甲
      一、地方自治的开办与顿挫
      二、由自治到保甲
      三、保甲制度下的地方政治
      四、新县制的实施
      五、农村基层结构的变迁与“国家重建”的失败
      第三章 重建自耕农社会:土地问题
      节 孙中山及国共两党关于土地问题的理念
      一、孙中山: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
      二、国民党:繁多的法规与悬置的问题
      三、共产党:减租限租·耕地农有·土地革命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改良与共产党的革命
      一、国民党的改良
      二、共产党的革命
      第四章 难以逃脱的怪圈:赋税问题
      节 田赋与田赋附加
      一、征收制度
      二、田赋积弊
      三、田赋附加
      第二节 黄宗羲定律:田赋整理
      一、北洋时期田赋因革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革
      三、田赋整理结局:黄宗羲定律
      第三节 赋税与民生
      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二、赋税与土地收益、农户支出比例
      三、赋税税率高低的多角度考察
      第五章 走向市场:乡村经济
      节 乡村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变迁
      一、前近代乡村市场
      二、近代以来乡村市场的纵深发展
      第二节 市场扩大与农业生产商品化
      一、20世纪上半期农产商品化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农民生活
      一、农民对市场的依赖
      二、市场左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六章 开启民智:乡村教育
      节 乡村教育理论的变迁:从“致仕”到“馆民智”
      一、传统中国的乡村教育体系
      二、民族危机与近现代中国的兴新学、开民智、求民生教育思想
      三、中国乡村教育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乡村教育体系的演进:从私塾到学校
      一、废科举兴新学与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转型的启动
      二、普及义务教育运动与民国时代乡村教育规模的扩大
      三、乡村建设运动与乡村教育实验
      第三节 乡村教育内容的转变:从道德知识到科学知识
      一、中小学课程体系的更新
      二、乡村师范学校的出现与发展
      三、农业职业教育的兴起与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精神空间:乡村文化
      节 塑造新文明:移风易俗
      一、摊广新历法
      二、反对封建迷信
      三、禁毒品
      四、兴女权
      第二节 民国乡村的宗教信仰世界
      一、基督教来华与乡村传播
      二、民国上层佛教的复兴无力与民俗佛教的发展
      三、民国道教的日趋没落与进一步民俗化
      四、民间宗教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变化
      一、乡村消费的变化
      二、乡村年节变化
      三、婚丧嫁娶的变与不变
      四、迷信活动的屡禁不止
      第八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结构:人口与环境
      节 人口发展与家庭变迁
      一、乡村人口的数量
      二、乡村人口的流动趋势
      三、乡村人口的结构
      四、家庭变迁
      第二节 战争与匪患
      一、战争
      二、匪患
      第三节 灾荒与灾荒救济
      一、中国近代的灾荒
      二、救灾和救济体系的建立
      三、传染病与公共卫生
      结语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建设之反思
      一、乡村何以衰败
      二、各不相同的改造道路
      三、结局――并未了结的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于民国时期的农村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到现在仍留有痕迹。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