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果然是好书店
  • 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第2卷整车动力学)(精)/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9787111655527

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第2卷整车动力学)(精)/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9787111655527

举报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 作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9787111655527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9787111655527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01.83 6.0折

定价 ¥16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1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1.17% (5892笔)
    好评率
    99.82%
    发货时间
    13.78小时
    店主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工程技术
      货号:
      1202304510
      商品描述:
      目录
      推荐序言
      译者的话
      前言
      撰写者
      1章  与动力学有关的道路车辆的概念设计
        11.1  引言
        11.2  地面(道路)车辆简史
        11.3  道路车辆(轿车)设计的基本问题
          11.3.1  道路车辆尺寸
          11.3.2  悬架系统
          11.3.3  充气轮胎
          11.3.4  动力传动概念
          11.3.5  驱动和制动
        11.4  主动安全
          11.4.1  操纵稳定性
          11.4.2  侧翻
        11.5  车辆惯性和尺寸
        11.6  结论
        参考文献
      2章  轮式和履带越野车辆
        12.1  引言
        12.2  分类
          12.2.1  通用分类
          12.2.2  轮式非装甲车辆
          12.2.3  轮式装甲车辆
          12.2.4  履带非装甲车辆
          12.2.5  履带装甲车辆
        12.3  车辆-地面相互作用
          12.3.1  行走机构-地面相互作用
          12.3.2  车辆几何-地面相互作用
        12.4  冲击和振动
          12.4.1  概述
          12.4.2  人体对振动的响应
          12.4.3  试验方法、推荐和标准
        12.5  技术概念
          12.5.1  车身
          12.5.2  动力传动
          12.5.3  轮式地面车辆的悬架
          12.5.4  履带车辆的悬架
        12.6  结论
        参考文献
      3章  摩托车和三轮车辆
        13.1  引言
        13.2  摩托车
          13.2.1  车架
          13.2.2  后悬架
          13.2.3  前悬架
        13.3  三轮车辆
          13.3.1  非倾斜式三轮车辆
          13.3.2  倾斜式三轮车辆
        13.4  结论
        参考文献
      4章  赛车的车架、悬架、空气动力学
        14.1  引言
        14.2  赛车动力学
        14.3  赛车的概念
        14.4  赛车的关键部件
          14.4.1  车架
          14.4.2  悬架
          14.4.3  空气动力学
        14.5  赛车性能:单圈时间
          14.5.1  赛车性能
          14.5.2  赛车改进
        14.6  结论
        参考文献
      5章  赛车制动系统
        15.1  引言
        15.2  直线制动下F1赛车的行为
        15.3  F1赛车制动系统的布置
        15.4  单圈的制动能量耗散
        15.5  制动钳设计和摩擦材料
          15.5.1  制动钳设计
          15.5.2  摩擦材料
        15.6  结论
        参考文献
      6章  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
        16.1  引言
        16.2  空气动力和力矩的定义
        16.3  空气动力和力矩的产生
          16.3.1  车辆周围的气流
          16.3.2  不同后部形状的阻力和升力
          16.3.3  诱导阻力(涡流阻力)
        16.4  空气动力和力矩的确定
        16.5  侧风行为
          16.5.1  侧风产生的车辆激励
          16.5.2  车辆对侧风的反应
          16.5.3  侧风行为的评价
        16.6  车辆激励动力学
        16.7  结论
        符号
        参考文献
      7章  越野车辆-地面相互作用力学——地面力学
        17.1  引言
        17.2  弹性理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地面应力分布分析中的应用
        17.3  塑性平衡理论在车辆牵引力预测中的应用
        17.4  基于圆锥指数预测越野车辆性能的经验方法
          17.4.1  预测履带车辆性能的经验方法
          17.4.2  预测轮式车辆性能的经验方法
        17.5  基于平均优选压力预测车辆机动性的经验方法
        17.6  预测履带车辆性能的半经验方法
          17.6.1  Bevaneter(贝克仪)技术
          17.6.2  履带的运动阻力
          17.6.3  履带的推力-滑转率关系
        17.7  预测轮式车辆性能的半经验方法
          17.7.1  刚性车轮的运动阻力
          17.7.2  充气轮胎的运动阻力
          17.7.3  车轮的推力-滑转率关系
        17.8  结论
        符号
        致谢
        参考文献
      8章  越野车辆动力学
        18.1  引言
        18.2  越野车辆机动性
          18.2.1  弹性履带车辆计算机仿真模型NTVPM
          18.2.2  刚性连接履带车辆计算机仿真模型RTVPM
          18.2.3  越野轮式车辆计算机仿真模型NWVPM
        18.3  越野车辆的操纵性
          18.3.1  履带越野车辆的转向
          18.3.2  履带车辆滑移转向力学简化分析
          18.3.3  滑移转向广义理论
          18.3.4  轮式越野车辆转向
        18.4  越野车辆的平顺性
          18.4.1  乘坐舒适性标准
          18.4.2  地面不平度的描述
          18.4.3  越野车辆行驶动力学建模
        18.5  结论
        符号
        致谢
        参考文献
      9章  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的动力学
        19.1  引言
        19.2  历史回顾
        19.3  振动环境
          19.3.1  成就
          19.3.2  悬架系统
          19.3.3  工作条件
        19.4  操纵性
          19.4.1  方向响应
          19.4.2  稳定性
          19.4.3  感知
        19.5  车辆模型
        19.6  验证和确认
        19.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  摩托车操纵动力学
        20.1  引言
        20.2  驾驶员特性
        20.3  理论背景
        20.4  摩托车建模
          20.4.1  最低要求
          20.4.2  计算机辅助建模
          20.4.3  摩托车车体和自由度
          20.4.4  悬架和转向系统
          20.4.5  轮胎/路面接触描述
          20.4.6  轮胎力和力矩
          20.4.7  空气动力和力矩
          20.4.8  单筒悬架
          20.4.9  链传动
          20.4.10  速度和转向控制器
          20.4.11  输入
          20.4.12  参数值
          20.4.13  平衡状态检查和功率平衡
        20.5  摩托车行为
          20.5.1  平衡状态
          

      内容摘要
          本书汇集了汽车行业多位靠前非常不错专家,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是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第2卷。
          本书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本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本书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推荐图书。

      主编推荐
      本书是汇集汽车行业多位靠前大牛如国内读者也比较熟悉的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手册由靠前大牛分章在自己的领域系统描述该方向的技术,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推荐图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