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果然是好书店
  • 佛度有心人2 9787504735867

佛度有心人2 9787504735867

举报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0473586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4.45 4.8折

定价 ¥2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0

    数量
    库存1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社会文化
      货号:
      11664364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佛门居士,法号“照空空照”,生于一九七六年农历七月二十九。他来自大西北,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他长期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及智慧的发掘,游心于佛、儒、道之间,骋目于古、近、现之变;目前,在北京潜心于大乘佛经的研读和修习,并以弘扬大乘佛法、饶益众生为己任;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的思辩能力、矫健酣畅的文字功力,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达三百余万言。
      己出版的代表作有:
      《品国学》(新世界出版社)
      《听老和尚解心经》(武汉出版社)
      《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中国物资出版社)
      《佛法就是活法》(中国言实出版社) 

      目录
      一、菩提心:誓愿广大,度尽苍生
      大乘佛典《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可见,只有发了菩提心,才能与佛心心相印。学佛的第一步,是发菩提心。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思为“觉”。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发菩提心之内容。即人们常说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最胜菩提十行愿

      二、平等心:众生平等,慈眼视之
      现代意义的平等。指的是人与人的平等:然而。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主张不仅人人平等,而且人与动物平等,即“众生平等”。所以,佛教的平等观。更为。更为博大。《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慈眼视众生”,就是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在慈悲者的眼里。人与万物平等,众生皆有佛性,没有种姓门第的高低。没有智愚之别。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美丑高矮的计较。对于一切众生。平等地予以关爱和救度。在现实中。我们如果真正拥有了这样的平等心,那我们的眼界该有多么宽广!没有了分别执著和万般计较。我们才能真正容纳天地六合。与万物融为一体!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下下之人,有上上智
      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一切职业,普皆平等
      美丑无别,相由心生

      三、给予心:广行布施,广植福田
      大乘佛法修持的“六波罗蜜”(即六度)的“波罗蜜”叫“布施波罗蜜”简称“施度”。布施。说通俗点就是将自己的财物饮食、身体器官、知识智慧给予需要的人。布施是一种付出:的布施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不计较施与者、接受者和所施之物。但以佛眼观之,这是为自己修福报的优选的方法。因为有舍才有得,有给予才能有收获。有些人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索取得太少。而是给予得太少。给予心契合佛陀悲天悯人的大慈悲心。胸襟在不断的给予中得以博大,福德在无私的给予中不断增长。广泛地给予,就是在广泛地耕种自己的“福田”。就是在广结善缘。改善命运。成就事业,怎能不从培养一颗给予心开始!
      伟大的赚钱秘密
      最的布施之法
      最殊胜的供养方式
      最便捷的成功途径
      最可悲的贫穷因缘

      四、感恩心:四重深恩,终身以报
      佛门天天要诵一首《回向偈》。其中两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其中“三途苦”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痛苦。那么,什么是“四重恩”呢?《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教导众生要知恩报恩。他说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我们去报答。这种四恩就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佛教所说的“上报四重恩”。就是这四种恩德。其中“国王恩”。现代称之为“国土恩”或“国家恩”。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所有的人都在沐浴这四种恩德,都在受益于四恩德。既然我们每个人平等荷负四种恩德,就应该知恩报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心,都要终身报恩。
      父母生养我,此恩如山
      众生成就我,此恩当知
      国家培育我,此恩当报
      三宝度脱我,此恩无边

      五、出离心:厌弃贪欲,远尘离垢
      学佛修行,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即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离苦得乐。这就需要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荷花之所以圣洁。是因为能从污泥浊水中出离;释迦牟尼之所以成佛。是因为能从五浊恶世中出离!在当今这个五欲炽盛、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出离心尤显重要。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如果我们整天驰骛系缚于位子、票子、房子、车子。难舍难离于美食、美色、美景,那只好在生死轮回的险途中受苦受累。疲惫不堪。泛滥的物欲的厚厚尘垢。覆蔽了多少众生的性灵!可悲的是。对物欲的不厌足地贪著和追逐。就如同口渴者饮用浓盐水止渴一样。喝得越多越口渴:如果执迷不悟。不果断舍离,难免被活活撑死!
      一切妙欲如盐水
      多欲为苦毁此身
      物欲障蔽出离心
      无出离心无熄灭
      舍弃执著即出离
      远离颠倒与梦想

      六、克制心:行有所戒,严谨自律
      当今物欲横流。很多人纵情于声色和口腹之欲。且美其名目“自由”。因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物种灭绝了。生态破坏了。人类也正在承受着大自然的种种报复。毫无节制的自由。使人们习惯于始乱终弃。视邪淫滥情为乐事。很多人不信因果。因而也就不克制自己的言行。假话妄语满口。互相忽悠欺骗: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自诩“能干”:嗔恨心炽盛。怒火时发,蝇头小事往往就引爆一场:中突斗殴。放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王贝代人。实在需要修炼一颗克制心。遵守基本的戒律。严谨自律,自求多福。克制心是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克制心是忍:忍辱、忍让、难忍能忍、无生法忍。克制心是修行的基础。是成佛的铠甲。
      克制杀生心,刀下留情
      克制盗窃心,不与勿取
      克制邪淫心,安住正念
      克制嗔恨心,降伏怒火
      不妄语假话,言辞诚谛
      ……
      七、当下心:人身难得,寸阴是竟
      八、淡定心:八风不动,笃定从容
      九、空灵心:空有不碍,心佛无二
      十、平凡心:凡夫即佛,佛在尘世
      后记 

      内容摘要
      《佛度有心人2》内容简介: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优选幸福。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主编推荐
      《佛度有心人2》:内心安适,俯仰无愧
      洒向物欲炽盛的红尘世间的清凉甘露
      疗救众生无穷烦恼和痛苦的心灵妙方
      点燃大法炬,洞悉苦乐人生纷繁世事的真实相状
      椎响大法鼓,唤醒生死轮回的沉迷与颠倒梦想
      遍洒大法雨,滋润因贪欲煎烤而几近枯涸之心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