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骨谜:人类骨骼的考古故事
图文详情

骨谜:人类骨骼的考古故事

举报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ISBN:    978710807825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10807825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59.78 6.8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5-11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2.64% (9278笔)
    好评率
    99.89%
    发货时间
    13.26小时
    店主
    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3237866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卓越教授。吉林大学生物考古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考古学和法医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序  张全超
      第一部分  骨骼之伤
        石尖上的舞蹈:甘青地区的史前治愈性开颅术
        2500年前欧亚草原南下牧人的刀光“箭”影
        战争之殇:吐鲁番早期铁器时代墓葬中发现的颅骨创伤
        蹒跚青春:骨癌少年的“成长痛”
        藏叶于林:一场千年前的谋杀与巧诈的脱罪诡计
      第二部分  “美”的代价
        沧海遗珠: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人骨遗存
        成为玛雅人:从“头”开始
        人工颅骨变形在新疆的昙花一现
        皮肤上的丹青:新疆地区先民的纹身艺术
        纤纤玉笋裹轻云:西冯堡清代墓地的缠足女性
      第三部分  与世长眠
        “奥茨冰人”:穿越5300年的冰雪战士
        “红皇后”:湮没在恰帕斯丛林中的玛雅第一夫人
        臂弯深处最安眠:青铜时代的母婴合葬墓
        “相拥千年”:白骨青灰一生两望,相拥而眠至死不渝
        黑暗中的怨灵:林道沼泽木乃伊
      第四部分  见微知著
        穿越时空:与良渚匠人“不期而遇”
        食物的“言外之意”:稳定同位素反映的古代社会等级
        以“齿”为鉴:新疆吐鲁番古代先民的牙齿磨耗与饮食结构
        汉东有佳人:曾国嫔妃乐工的礼乐之殇
        妙“手”偶得:解锁金元先民的掌纹秘密


      内容摘要
       考古遗址中沉睡的人类遗骸,是镌刻着文明基因的“历史档案”。如何破译其中的考古密码?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团队推出的这部科普作品,以20篇精微考据的美文为钥,从不同的视角解码人类遗骸这类特殊的考古遗存,书中内容包括古代开颅术、人工颅骨变形、相拥千年的拥抱葬、与良渚匠人的“不期而遇”、古代先民的纹身艺术、沼泽木乃伊等。作品中,研究者化身“文明侦探”,如破案一般,在历史的迷宫中抽丝剥茧,揭秘那些被尘土掩埋的文明真相。


      主编推荐
      众所周知,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文明之美,然而其中有一种东西,它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对它的解读,能直接复原古人的生活,考古现场如果发现它,必定会引发轰动效应,那就是人骨。它虽然重要,但在公众看来毕竟不如其他考古发现那样喜闻乐见,大家更是对它充满了敬畏甚至是恐惧。本书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从事考古和体质人类学的师生共同编写的一部科普作品,通过四个章节的20篇文章,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这种特殊遗物进行了科学解读,涉及的内容形形色色,宛如破案,抽丝剥茧。内容包括古代开颅术、骨骼上的刀伤、墓葬中的骨癌少年、古代盗墓者的火并、古人文身、缠足女性、奥茨冰人等等。每篇文章配合图片,专门讲述一个话题,从考古发现入手,运用体质人类学,结合考古学、民族学等,复原古人的生活细节。

      精彩内容
       第四部分见微知著人手——人类触觉的主要器官,它的功能涉及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如制造工具、梳妆打扮、辅助交流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手势进行交流方面,受文化差异
      的影响,同一个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有很大不同,如
      一个简单的竖大拇指,一般常用来表示好、很棒、非常出色等意思;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竖大拇指还通常用来表示搭车;而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这手势却被认为是带有侮辱性的含义。
      手印——我们别样的身份证
      作为非常独特的生物标记——手印(包括指印、掌印、拳印),记载着重要的体质人类学信息。指纹(弓型纹、箕型纹等)是最古老的“身份证”,人人都有,各不相同,终生不变,因此在识别鉴定方面非常有用。如有的民间契约和证言材料仍沿用摁指纹;有的单位以指纹记录作为职工考勤的依据来有效避免迟
      到早退事件的发生;指纹识别支付系统可快速完成消费支付,方便企业和消费者。另外,手的形态和大小还与人的基本体质信息(性别、体重等)密切相关,已在解剖学和现代法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手印——中国历史的万花筒在考古发现与研究中,生物考古学家十分重视人类遗骸中颅骨的分析,手骨因不易保存,常被忽略。手印是更加少见的一种遗迹。在更新世时期,手印曾是人类岩画艺术重要的表达主题,如西班牙加斯特罗、法国科斯凯洞窟岩画上均有手印;农业革命以来,手经常按压在陶器和砖的表面,但很少有完整的,多为指印或拳印。对于手印这样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民间和学界对产生的原因即背后的行为动机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提出过很多推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纵观中国的考古发现,手印的出现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岩画艺术中,在宁夏贺兰山、青海昆仑山和湖北天子岩等都有手印的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陶器成为日常使用的器皿,陶器上的指纹留痕比较常见,大多是陶器制作者在烧陶过程中无意留下的,细小模糊不清,也没有特定的位置。然而也有先民特意为之的证据,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缸鋬耳处留有一先人的指纹印,摁制流畅,完整清晰,乳突线纹不见丝毫挪动迹象,是仰韶人有意摁制的某种标记。
      位于湖北省的云梦睡虎地秦墓在2021年获评为我国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该墓地发现的秦简非常珍贵,所载《封诊式》是秦国的司法勘验记录和案例汇编,在其《穴盗》一文中有现今出土文物中最早利用手印进行现场勘查破案的记录:一个家庭失窃,盗窃者遗留于现场的手、膝痕迹多达六处(“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迹、手迹,膝、手各六所”),官府于是利用此痕迹进行侦查勘验,可惜的是,竹简并未记载案件最后是否侦破。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