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 9787225053363

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 9787225053363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青海人民
  • ISBN:    97872250533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青海人民
  • ISBN:  97872250533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12.55 3.6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18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货号:
      3000401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成公主,年仅十六岁的少女,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绝的献身精神,毅然离开温柔富贵之家,踏上了雪裹冰封、山高岭峻的险程,来到荒凉、落后、风习迥异、言语不通的西藏高原,充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致力于吐蕃王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唐蕃古道亦有丝绸南路之称,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汉藏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崔永红主编的《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述了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的历史史实。

      作者简介
      崔永红,1949年生,甘肃古浪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现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青海地方历史。主要著作有《青海通史》《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简史》(合著)等。张得祖,教授,男,1948年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青海省很好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青海历史》、《历代开拓西部人物选传》、《青海通史》3部著作,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很好作品提名奖,《青海历史》获国家教委全国很好乡土教材二等奖。杜常顺,教授,男,汉族,1963年12月7日出生于青海化隆,籍贯河南新野。历史学博士学位,青海省很好专家;2009年“新世纪很好人才”。现为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学术兼职为青海省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励,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

      目录
      第一章  唐蕃和亲千古绝唱
        负重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肩负重任公主远嫁
          文成公主贤淑多才
          松赞干布雄姿英发
          艳羡华风诚恳求亲
          婚使闯关唐王许婚
        示礼遇,松赞干布柏海迎亲
          干戈初息和亲相踵
          河源筑馆柏海迎亲
      第二章  古道畅通汉藏团结
        长路漫漫,名胜多多
          唐蕃通道古已有形
          公主入蕃古道定型
          千年帝都古城长安
          丝路明珠天水名胜
          高原商埠特色临夏
          西陲古地夏都西宁
        高原古道,风光旖旎
          叛巍日月山深情倒淌河
          通天长河美丽玉树
          勒巴沟的佛教石刻文化
          文成公主庙
          贝纳沟摩崖石刻佛教考古的新发现
          玉树风情
        汉家公主,拉萨安
          圣地拉萨
          雄伟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的诱惑
          小昭寺的安谧
        汉藏团结,垂范后世
          政治往来频繁
          经贸交往广泛
          文化交流深入
          南亚陆路辟通
      第三章  和战不休  古道繁忙
        唐蕃争战,生灵涂炭
          大非川一战仁贵解甲归田
          良非川之役常之名动河湟
        神龙盟约,再度和亲
          唐蕃争战赞普求亲
          金城公主逻些成婚
          唐蕃交恶赤岭树碑
        盟约破裂,争端又起
          白水扼守唐蕃道
          兵戈扰攘青海旁
          西屠石堡取紫袍
      第四章  盛衰有时  新姿频添
        古道冷藩鞍马稀
          分裂割据古道梗阻


      内容摘要
       崔永红主编的《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在历史事实准确的前提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述了唐贞观十
      五年(公元641年),唐朝与吐蕃国达成联姻,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在唐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从唐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河州(今甘肃临夏)、鄯城(今西宁),西越赤岭(今日月山),又行经今玉树前往逻些(今拉萨)的故事。还对唐蕃古道进行描述,并选择古道所经的重点城市、重点旅游景点作简要推介,对唐、蕃两个战略伙伴时战时和的变迁大势,发生在青海的与唐蕃古道有关的历史掌故,以及唐代以后唐蕃古道的利用情况、路线的变迁情况等也作了一些简明系统的交代。


      精彩内容
       负重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肩负重任公主远嫁
      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年轻有为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束了吐蕃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况,在青藏高原上建立起了统一而强大的吐蕃王朝。
      吐蕃兴起时正值青海高原草原王国吐谷浑的复兴时期,这使唐朝与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作为游牧民族,吐谷浑人和吐蕃人都期望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唐初,吐蕃、吐谷浑都没有放松对外扩张和对唐边境的侵扰。后来由于唐朝与吐谷浑的关系由战争归于和平,这让吐蕃深感不安,于是贞观十年(636年),吐蕃派使者向唐求婚。与此同时,突厥与吐谷浑也来向唐朝求婚,结果唐朝唯独没有答应吐蕃的求婚。这使松赞干布觉得脸上无光,他借使者回禀求婚未成是吐谷浑从中挑拨的谎言,乘机攻击吐谷浑。此时的吐谷浑国势衰弱,如强弩之末,而吐蕃正处于强盛的发展时期,因此这场战争最终以吐谷浑的战败而告终。
      战胜吐谷浑后,松赞干布率军20余万,趁势屯于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开始了他名为请婚,实际上是对唐朝进行胁迫的军事行动。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当时松赞干布扬言说:“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吐蕃军队对大唐的进犯使原先归附于唐朝的党项首领和阔州刺史、诺州刺史等纷纷背叛唐朝,归附于吐蕃。这使唐朝在松州都督府的防御实力大为削弱。面对严峻的形势,唐朝不得不调兵遣将,把原先准备用于经略西域的军事力量转向对付吐蕃。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派5万兵征讨吐蕃,并将蕃军击败。松赞干布一边引兵退回一边又遣使到长安,向唐朝谢罪并再次请婚。唐太宗看到吐蕃国势强盛,松赞干布求婚有诚意,于是便答应了他的求
      婚。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青年才俊,治国有方,进攻唐边境受挫后再次求婚,与唐朝和好的态度诚恳。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当时的形势下,唐蕃和亲不失为一种缓和双方激烈矛盾冲突的良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具体实施和亲的重任却历史地落在了文成公主的肩上。为了建立汉藏友好关系的桥梁,这位伟大的女性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选择高原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地,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跋山涉水远嫁到了吐蕃。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甚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虽然也有一些战事,但双方关系总体以和为主,使臣和商人的往来十分频繁。这次联姻的成功,揭开了唐蕃友好关系的新篇章,促进了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在汉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当年的公主们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国离乡,客死异域,我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