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大学的改革(第4卷学子篇本科生)(精) 9787521730456

大学的改革(第4卷学子篇本科生)(精) 9787521730456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21730456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86.67 6.8折

定价 ¥12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129618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2006—2018);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西湖大学校董会主席。
      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77级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2006—2018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18年起任西湖大学首届校董会主席。
      学术荣誉包括:2012年当选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TheEconometricSociety)会士(Fellow),2018年当选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获得2009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6年度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中国教育。中文书著包括:《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理解现代经济学》《钱颖一对话录:有关创意、创新、创业的全球对话》。

      目录
      引言

      第一编  本科生与院长共品下午茶
      第一章  2008—2010学年
      第二章  2010—2012学年
      第三章  2012—2016学年
      第四章  2016—2018学年

      第二编  双学位本科生与院长共品下午茶
      第五章  2008—2013学年
      第六章  2013—2018学年

      致谢

      内容摘要
      钱颖一是清华大学1977级“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在美国留学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钱颖一总是与中国改革同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改革大幕初启,他远渡重洋,探寻现代化之道,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当改革如火如荼,他频繁回国讲学,为改革建言献策;当中国呼唤更多杰出人才时,他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投身教育事业。
      《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自2001年起在中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2年间不懈耕耘的实录。《大学的改革》体现出大学改革的一个主题——“大学为学生”,以及大学改革的两项内容——“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的改革》在阐述教育改革思想的同时,真实记述了教育改革行动,重点体现“思行合一”。所以,它不仅是一本理念上“为何改革”的书,更是一本实践中“如何改革”的书。
      该书《第一卷·学校篇》和《第二卷·学院篇》于2016年9月出版,《第三卷·学府篇》于2020年6月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超出了高等教育,甚至超出了教育领域。延续前三卷的主题,《第四卷·学子篇(本科生)》和《第五卷·学子篇(研究生)》实录了钱颖一与清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真实展现了他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并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把改革落实到位的全过程。
      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独特的一套书。

      主编推荐
      1.世界品质经管学院院长倾力打造,与靠前接轨的本土教育圣典;所有家长之枕边书,所以学子之解惑书,所有教育改革人士之指南书。
      2.诠释大学改革理念——“大学为学生”,践行大学改革内容——“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3.真实展现了钱颖一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并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把改革落实到位的全过程。

      精彩内容
      引言
      我是清华大学1977级“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1981年从清华提前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从2002年起,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特聘教授,并从2006年9月起担任学院院长,于2018年8月卸任,历经四届共12年。基于我在清华任教和担任院长的经历,我在2016年9月出版《大学的改革》“第一卷·学校篇”和“第二卷·学院篇”,又在2020年6月出版《大学的改革》“第三卷·学府篇”。这三卷书共收集了我在2002年至2018年,主要是在2006年至2018年担任院长期间的文章和讲话311篇。
      在我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期间,每学期定期举办一个活动,叫作“院长与学生共品下午茶”,简称“院长下午茶”或“下午茶”。“下午茶”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每次时长两至三个小时。在“下午茶”上我与学生面对面毫无拘束地自由对谈,所谈话题也没有限制。在我担任院长的12年间,一共举办了106场“下午茶”活动,其中本科生40场,研究生66场。《大学的改革》第四卷和第五卷就是“下午茶”活动中我与学生对谈的实录,由此定名为“学子篇”。其中第四卷是本科生卷,收录“下午茶”32场共32篇,第五卷是研究生卷,收录“下午茶”51场共54篇。“学子篇”两卷共收录“下午茶”83场86篇。
      贯穿《大学的改革》五卷的是我对大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一个主题——“大学为学生”,以及两项内容——“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阐述教育改革思想的同时,这五卷真实记述了教育改革行动。它既是一套理念上“为何改革”的书,更是一套实践中“如何改革”的书。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中国教育领域中一套独特的书。
      第四卷和第五卷在两方面不同于前三卷。其一是侧重点不同:因为是“学子篇”,所以后两卷聚焦于两项内容的第一项——“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其二是文字风格不同:前三卷是我的文章和讲话,所以场合正式、主题聚焦、行文连贯;而后两卷记录的是我与学生的对谈交流,是非正式的场合,话题随着现场学生的提问行走,口语性强。其实也正是这个特点使得这两卷具有前三卷没有的吸引力,那就是真实、朴实、现实。如果说大学教育管理者的文章和讲话总能看到的话,这种类型的与学生对谈就少见了,这也就有了它的额外价值。
      “下午茶”中对谈的内容广泛,话题多样,看上去零碎,但是它有三条反复出现的主线横贯于两卷之中。
      第一,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大学为学生,为学生的一生。教育要回归学生本身,回归人本身。学生进入大学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个性发展过程。教育是为学生打开多扇窗,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宽容、多元、共生的环境。学生在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大脑会思考,为此必须保持好奇心。从根本上讲,学生的问题是“三观”问题,即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也是眼光问题,视野问题,人格养成问题。这种回归学生自身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要使得学生在自由探索中认识自我,具有长远眼光、全球视野,因此不是短期功利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人才培养观。
      通过“下午茶”,我把现代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同时获得他们的反馈,再做出进一步解释,如此反复。重要的是,这个传递过程不是灌输,不是讲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教条,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回忆清华的百年历史,特别是早期历史;诠释大学的国际比较,特别是领先大学的办学经历;关注当今中国大学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一些普遍的问题。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我与学生共同推敲和理解现代教育的精髓、现代大学的本质,并从中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以这种教育理念来看国际化办学和海外交换学习,就不再是英语授课、海外交换、招收国际学生的问题,而是融入人类文明主流的问题。
      第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毋庸置疑,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都是精英学生。这期间参加“下午茶”的本科生以“90后”为主,也有“80后”。而研究生则以“80后”为主,也有“70后”“90后”。本科生中除了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还有在经管学院选修第二学位的非经管学院的学生,他们来自清华的理科、工科和其他文科院系。研究生组成也非常多元,除了学术导向的博士生外,还有就业导向的专业硕士生,以及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生。这些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自国内各地区,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来自各类中学,各类大学。除了国内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参加“下午茶”学生群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造就了这两卷中信息的丰富性和普遍性。
      通过“下午茶”这个渠道,我直接地、真切地听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对谈中我能够了解到“80后”“90后”学生关注的问题,他们的思维逻辑,以及他们的价值偏好,也就是他们的心智模式(mindset)。这是在其他正式场合不易获得的信息,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信息。与“50后”“60后”“70后”的教师不同,“80后”“90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国内外政治社会生态。我通过“下午茶”深切感触到,他们在面临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在新型竞争压力下感到迷茫、困惑和焦虑,最后导致不少无奈的选择,甚至落入博弈论中讲的“囚徒困境”。
      第三,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把改革落实到位。“下午茶”中我与学生对谈的大量时间花在落实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相互磋商。这些细节反映的是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中“如何改革”的过程。改革者呈现给读者的往往是最初的改革设计和最后的改革结果。因此看上去很干净、很漂亮。殊不知改革的实际过程很凌乱、很复杂,这是每个经历过改革的人在事中都很清楚,但在事后又容易忘记和忽略的。复原这些改革过程的细节,对理解真实的改革,而不仅仅是改革初衷和改革结果,很有意义。
      “下午茶”中的对谈记录了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调研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对改革方案的反馈意见,并且根据这些意见对改革方案做出解释、进行修改和补充。虽然其中不免有学生的误解和他们的惯性思维,但更多的是反映了真实问题。我们讨论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授课效果、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国企业案例的开发、清华资源的利用等。改革落到实处就是要具体落实每一门课程,落实每一个课堂,落实每一位教师,落实每一个环节,所以要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改革的整体结果是由无数的局部改变组成的。事实上,实践现代教育理念是一个把上述两条主线结合起来的过程:一方面需要传播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理解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把改革落实到位,是“学子篇”这两卷中的三条主线。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