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理解、尊重与包容 9787522710884

理解、尊重与包容 9787522710884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2271088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48.74 5.5折

定价 ¥8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677199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虎,男,1987年7月生,祖籍山东平阴,哲学博士,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和政治哲学,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当代西方道德和政治哲学视阈中的残疾问题研究”(18CZX054)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女性主义哲学视野下家庭—工作冲突的产生、实质及解决路径”(18DZXJ01),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伦理学研究》和《中南大学学报(社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当代“残疾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哲学史中的残疾
        第二节  残疾人权利诉求
        第三节  人文领域中的残疾研究
      第二章  社会建构论对残损/残疾的区分
        第一节  残疾的超自然和医学模式
        第二节  残疾的社会模式
        第三节  社会模式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  后结构主义与批判的残疾理论
        第一节  福柯的知识/权力论和巴特勒的性别操演概念
        第二节  残损身体的社会生产
        第三节  残损身体的社会生产:一个例证
        第四节  消除身体?对批判的回应
      第四章  现象学和新唯物主义视阈中的残疾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身体观念
        第二节  回到身体:女性研究与现象学结合的启示
        第三节  残损的现象学分析
        第四节  希伯斯的“复合具身性”理论
        第五节  格兰德-汤普森的新唯物主义残疾观
      第五章  残疾与哲学主体性问题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主体性危机
        第二节  精神残疾与康德的理性主体
        第三节  宿命论还是虚无主义:后结构主义的主体观
        第四节  残疾与后人本主义的主体观
      第六章  残疾与机能歧视
        第一节  正常身体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什么是机能歧视
        第三节  现代性、优生学与残疾
      第七章  残疾与身份交叉
        第一节  残疾身份的批判性
        第二节  残疾与种族的交叉
        第三节  残疾与性别的交叉
        第四节  残疾与动物伦理论证中的争议
      第八章  残疾与运气:后果论正义观中的残疾问题
        第一节  运气平等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对残疾的补偿方案
        第三节  补偿残疾的理论问题
      第九章  残疾与“局外人问题”:契约论正义观中的残疾问题
        第一节  契约论传统中的“局外人问题”
        第二节  残疾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挑战
        第三节  正义理论应对残疾问题的出路
      第十章  残疾与新科技革命:人类增强观念的伦理反思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与超人类主义
        第二节  技术为机会平等铺路?
        第三节  技术与社会正义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最近几十年,西方哲学界掀起“残疾研究热”。相关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现象学、新唯物主义和后人本主义等立场对残疾问题作了多维度解读,反思和批判了关于它的旧有观念,修正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其中的主要观点是,残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医学或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异常、
      偏差和缺陷,它实际上具有社会构成性,也是文化意义体系的基本元素;如何对待残疾人,也绝不只是怜悯和慈善的问题,而与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义理念有关,与社会是否给予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平等尊重有关。本书强调了残疾的社会历史性,突出了关于残疾的具身经验的理论价值,并批判性地反思了主流哲学理论的某些一般假定。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