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精)/日新文库 9787100213745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100213745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83.29 7.2折

定价 ¥11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4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54737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乔见,1979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近十年来主要从观念史与谱系学的进路研究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与“义”观念,旨在梳理和阐释儒家社会性、公共性的伦理与政治思想。著有《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闲先贤之道》,著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2018)。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原义

      第一节  “义”“仪”“谊”古今字辨析

      第二节  “义者宜也”的来龙去脉

      第三节  早期“义”字的涵义与价值观念

      第四节  “义”字复合概念通释

      第二章  前诸子时代的义观念

      第一节  殷周之际:从“天典厥义”到“义刑义杀”

      第二节  “义以出礼”“礼以行义”:周代礼义等级结构

      第三节  春秋时代“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历史哲学

      第四节  举贤为义

      第三章  “礼以义起”——儒家对礼义体系的充类之说

      第一节  “礼义以为纪”与分位伦理

      第二节  贵贵、尊尊与尊贤,义之大者也

      第四章  孔子的革新:从分位伦理到君子德行

      第一节  君子“行义以达其道”

      第二节  君子“义以为质”

      第三节  君子“无适无莫,义之与比”

      第四节  子思学派对“义”之刚性原则的强化

      第五章  墨家:以义为道与普遍功利的追求

      第一节  万事莫贵于义

      第二节  “尚贤”“尚同”的公义指向

      第三节  “义自天出”与“非命”的意义

      第四节  “义不义”之辨与“非攻”的证成

      第五节  “义利”合一与功利原则的运用

      第六节  从仁义之别看儒墨之异

      第六章  孟子:在心性中寻求普遍道义

      第一节  士志仁义,仁义有别

      第二节  “从兄敬长”与“君臣之义”之礼义习俗伦理的革新

      第三节  “羞恶之心”“同然之心”与“义不义”之区分

      第四节  从“羞恶之心”到“人之正路”

      第五节  取与的道义:从个人出处到家国天下

      第七章  老庄:自然无为视域下对“义”价值的批判

      第一节  老子:“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第二节  《庄子》内篇:忘义

      第三节  《庄子》外杂篇:毁道德以为仁义

      第八章  稷下黄老对老庄“义”论的翻转

      第一节  “高祖黄帝,迩嗣桓文”的田齐君主与稷下先生

      第二节  从黄帝“伐乱禁暴”到齐桓“兴灭继绝”的正义叙事

      第三节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第四节  义出乎理,理因乎道

      第九章  荀子:礼义差等与限禁奸恶

      第一节  “上下有差”乃“天下之通义”

      第二节  礼义、分义与度量分界

      第三节  基于德能的礼义差等社会

      第四节  限禁奸恶与义立而王

      第十章  商韩:刑法视域下对“义”价值的批判

      第一节  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

      第二节  刑者义之本,义者暴之道

      第三节  以法制废私义而立公义

      第四节  君臣之义的绝对化

      第十一章  汉代思想界的整合与发展

      第一节  汉初儒生:回归六艺之“大义”

      第二节  《淮南子》:道德衰而仁义生

      第三节  扬雄:合道德仁义礼为一体

      第四节  董仲舒:“义在正我,不在正人”的片面发展

      第五节  五行与“五常”的客观化

      第十二章  中古时代:义的社会性拓展

      第一节  中古时代人物以“义”为名概貌

      第二节  与众共之曰义

      第三节  民间义社与互助救济

      第十三章  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与差等之爱的合理性

      第一节  义之名义:“心之制”与“事之宜”

      第二节  义之气象:阴柔刚果、金秋肃杀

      第三节  义之伦理:理一分殊与差等之爱

      第十四章  王阳明:“心得其宜之谓义”与良知妙用及条理

      第一节  朱子“外心以求理”乃告子“义外”之说

      第二节  “义即是良知”与良知妙用

      第三节  “万物一体”中的“良知条理”

      第十五章  明清之际:回响与反思

      第一节  “出处之义”之重申

      第二节  “君臣之义”之贞定

      第三节  “古今通义”之彰显

      第十六章  近代转型与沟通中西:从“义”到“权利”

      第一节  从“right(s)”译名之争说起

      第二节  “义者我也”的权利意蕴

      第三节  “裁制己身之自由”与“互不侵犯权利”

      第四节  “自尊其所应有”与“自行其所是”

      余论  关于“正义”与“公共”

      附录  中国传统义士及其伦理观念与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一

      专家推荐意见二


      内容摘要
      中国具有悠久的重“义”传统,“义”是诸子百家、思想精英和民间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念。本书从观念史和谱系学的进路,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中国传统“义”观念的多重内涵及其衍化,揭示自西周到清末民初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义”观念的典型伦理政治意涵,重点阐释一些精英思想家的“义”论及其理论贡献,兼及民间社会种种“义士”的行为特征与道德精神,由此呈现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