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9787303277599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30327759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32.82 4.8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5.17% (7469笔)
    好评率
    99.86%
    发货时间
    12.34小时
    店主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531451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力求详实、生动地展示作者从一名书斋中的教授向一名田野中的校长的转变过程,全面回顾“率性教育”理论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创生和成长。全书共分为角色、追远、扎根、旨趣、寻根、聚焦、升华、回响八个章节。该书的撰写立足于在场者的角色,运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一位兼具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两种身份的“教育人”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极具张力性和融合性的思考与探索,深度揭示率性教育理念的根源、构建、发展过程。本书一方面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实的理论与实践碰撞的个案,另一方面也为正在积极寻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案一线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启迪。


      作者简介
      于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部部长;兼任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87篇,出版《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省思——后现代哲学思潮与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著作13部,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17项。

      目录
      第一章  角色
        一、一个理论工作者的实践本领恐慌
        二、个人生活和学术背景
        三、初任附小校长和角色适应
        四、研究附小和角色转换
      第二章  追远
        一、根脉
        二、“实验”精神
        三、“信物”
        四、历史担当
      第三章  扎根
        一、我为什么努力多听课
        二、对于“率性教学”,我的个人愿景是什么?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之策
      第四章  旨趣
        一、大学—小学:起承转合
        二、书斋—田野:别开生面
        三、教授—校长:云开雾散
      第五章  寻源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二、率性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三、历史本体论与“率性教育”
        四、率性教育的提出过程和启蒙过程
      第六章  聚焦
        一、从抽象的儿童到现实的儿童
        二、儿童哲学主导下的儿童研究思路
        三、儿童哲学走“第三条道路”的尝试
      第七章  升华
        一、“率性教育”六字解
        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第八章  回响
        一、以我笔写我心
        二、研究共同体
        三、在场者的声音
      附录
        附录一  顾明远:让懂教育的学者办教育
        附录二  石中英:未来学校的一种样态
        附录三  反思与对话——小学语文学科寓言故事单元研讨实录
        附录四  儿童的普遍性问题之思——附小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年级“自由与规则”说课研讨实录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但是,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善还是恶?是理性还是意志?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当人性在中国被归于“天道”,被看成“发而中节”“不偏不倚”“不逾矩”的情感时,当人性在西方被看成是分析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理性时,人们从此开始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儿童,将儿童看成是“不完善”的,儿童那活泼的天性就被成人标准所规训,从而走向了泯灭。“人性之谜”该怎么解答?“保护儿童天性”,呼声这么高,但怎么实施?这些问题随着千百年来的争论,并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令人困惑。儿童的天性并没有被解放,反而被压抑了。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家“性善”与“性恶”、“理性”与“意志”的理论之争的尽头、现代的教育学学者开始在实践中攻坚克难。本书正是一位拥有教育学教授和小学校长双重身份的学者——于伟教授,持
      续数十年对上述“元问题”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的自述,这个解答“人性之谜”和“儿童天性之谜”的心路历程是哲学走向此岸的过程,同时是教育走向彼岸的过程。


      主编推荐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但是,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善还是恶?是理性还是意志?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当人性在中国被归于“天道”,被看成“发而中节”“不偏不倚”“不逾矩”的情感时,当人性在西方被看成是分析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理性时,人们从此开始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儿童,将儿童看成是“不完善”的,儿童那活泼的天性就被成人标准所规训,从而走向了泯灭。
      “人性之谜”该怎么解答?“保护儿童天性”,呼声这么高,但怎么实施?这些问题随着千百年来的争论,并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令人困惑。儿童的天性并没有被解放,反而被压抑了。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家“性善”与“性恶”、“理性”与“意志”的理论之争的尽头,现代的教育学学者开始在实践中攻坚克难。本书正是一位拥有教育学教授和小学校长双重身份的学者——于伟教授,持续数十年对上述“元问题”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的自述,这个解答“人性之谜”和“儿童天性之谜”的心路历程是哲学走向此岸的过程,同时是教育走向彼岸的过程。
      【内容简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