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写给青少年的唐诗故事 9787571108861

写给青少年的唐诗故事 9787571108861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ISBN:    978757110886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7110886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5.90 4.0折

定价 ¥3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1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1123430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且到田园访浩然
      我的恩师陈飞先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发牢骚那点空,不如干点正事。”这么多年来,我也越发觉得, 牢骚无益,所以慢慢地把恩师的告诫当成了工作和生活中的 “易筋经”。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诗人因为发牢骚耽误事 儿了。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发牢骚呢?他又是怎么发的 牢骚呢?他是如何因为发牢骚耽误事儿的呢?下面我们来一 探究竟。 
      这位主人公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因为二人在山水田园主题方面的诗歌成就都很高,文学史家又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称为“王孟诗派”。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今湖北襄阳)人,当时属襄阳,因此人们又称他“孟襄阳”。孟浩然的知名度很高,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他那首《春晓》。李白很牛吧?一辈子很少佩服过谁,但这位孟浩然竟然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经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毫无掩饰地“表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由此足见这位“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
      孟浩然为什么发牢骚呢?因为科举考试失败。当年已经 39岁的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了开元十六年(728)的进士科考试。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因为就在考试之前,他办了一件让很多人不得不竖大拇指的事情。他在秘书省参加一群文人的联句活动,就是大家一递一联同写一首诗,这是当时很常见的一种文人雅事。当轮到孟浩然时,他写了两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结果其他人全把笔放下了。为什么?接不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纵然勉强写了也是狗尾续貂。可是,这么牛的孟浩然竟然在进士科考场上栽了,没考上。既然来参加考试,孟浩然就是渴望成功的,要不他也不会在《长安早春》诗中说“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从诗中的“鸿渐”“桂枝擢”等不难感觉到他渴望成功的心情。 但现实很残酷,他没有考中。失败的心情是很糟糕的,他把这种糟糕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岁暮归南山》,又叫《归故园作》。诗是这样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就是在发牢骚,“我没有考上,不是我没有才,是皇帝不 
      要我”。“弃”不就是抛弃、不要的意思吗?算了,以后也别想着什么家国大事了,还是到南山归隐去,好好当自己的平头老百姓吧。这首诗写好之后,他就真的打算返回老家了。这天他去向王维辞行,偏巧王维这天要值班,就把孟浩然带进了值班地点。结果更巧的事情发生了,玄宗皇帝也来找王维闲聊,孟浩然一着急就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王维害怕孟浩然在下面时间长憋不住弄出点动静再惊了驾,那罪过就更大了,于是就实话实说:“不好意思,陛下,我把孟浩然带进来了。”玄宗皇帝不仅没有责怪王维,反而很高兴,他读过孟浩然的诗歌,对孟浩然的才华很欣赏。玄宗想:我有那么可怕吗?怎么还让 
      孟浩然钻到床底下躲着我?玄宗把孟浩然从床底下请出来,问他带没带作品。孟浩然说:“没带。”孟浩然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巧碰见皇帝,他要知道能碰上肯定就带着了。玄宗皇帝就说,既然没带,你就背诵 
      一首你最近写的诗歌吧。孟浩然也没想那么多,近作嘛,他就开始背那首发牢骚的《岁暮归南山》了。孟浩然刚背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玄宗皇帝就把脸沉下来了:“别往下背了,哪里是我不要你啊?”《新唐书?孟浩然传》中是这样说的:“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是你自己考不上,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屎盆子扣到我头上呢?孟浩然太没眼色了,在不合适的时间,面对不合适的人,说了不合适的话,就这样把玄宗皇帝给得罪了。那你想,他得罪了玄宗还能在京城待下去吗?因为发牢骚得罪皇帝,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虽然采访使韩朝宗有意举荐他,但又机缘不成熟,被孟浩然给错过了。这就是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所说的“红颜弃轩冕”。既然无缘官场了,那咱就“白首卧松云”,高卧云林寄情山水吧。从此以后,孟浩然就成了一个在路上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孟浩然的诗集,你会发现题目要么是从哪里到哪里,要么是在哪里或经过哪里,总之他在家里待的时间不是太多。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那首《宿建德江》,一看题目就知道,孟浩然在路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从诗中的“烟渚”“客愁”“野旷”“江清”等词语来看,孟 
      浩然应该是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又在船上挨了一夜。特别是第二句“日暮客愁新”的“新”字,说明孟浩然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不止一次了。好在作者没有呼天抢地地抱怨,而是静下来欣赏江中夜泊的美景。除到全国各地转转,欣赏一下美好的自然风光外,孟浩然 还经常应邀到朋友家里去坐坐,去体验一下生活的幸福。在这样的作品中,那首《过故人庄》最为突出,这是一首标准的田园诗歌: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歌用平淡的语言描述了农村淳朴的风情,形式挺像我们今天的记叙文,在风格上可以媲美那位东晋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了。第一联就像诗人写的日记一样,非常平淡地向人们叙述着一件事情:一位农民朋友邀请自己到家中做客。一个“具”字,一个“邀”字,用语非常“随便”,但在这种随便的背后反映的却是毫无俗套的至交情谊,这样一来,就从含义上紧扣住了“故人”。不像我们今天请客要提前几天准备,在很多人看来,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请客叫提溜,请得越急对人越不尊重。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孟浩然是被提溜过去的,但这也正说明了主客之间关系不错。主人准备的饭菜是什么呢?“鸡黍”,杀了只鸡,蒸的米饭,而不是杯盘罗列,珍馐万钱。这样不仅使人觉得一股特有的田家气息扑面而来,而且再一次用简单的饭菜来表现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两句开头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
      接到朋友的邀请,诗人马上欣然前往,“至田家”,这就照应了题目中的“过”字,“过”是拜访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联便是诗人赴宴途中所看到的景色:近处是葱茏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是青翠的山峰斜枕着郊野,环境本身充满了诗意。原来,这位朋友生活在一个幽静而秀美的地方。在诗人的笔下,他眼中的景物似乎具有了生命,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所以一刹那一切都变得灵动秀美。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当诗人看到秀美的景色,他的心情变得轻松了。第三联写主客在酒席间的情景。由于诗人不是什么贵人,主人也仅是村野农夫,所以彼此之间不需要社会上那种客套寒暄。既在田家做客,自然离不开谈论农事的话题,二人酒酣耳热之际,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场圃上的所有情景都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主客之间必然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充分领略到了强烈的田园风味和劳动气息,而这样的感受正是诗人仕途无望后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反映。这个地方给我们一种生活启示,与人交谈要注意倾听和角色转换,不能你见多识广就从心理上占有优势,老拣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说,那是嘚瑟,那是在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很少知道种地之外的事情,所以他们说的多是东家长西家短。你说的他们能接上话,他们就愿意和你聊,否则,人家会很讨厌你的。酒足饭饱,知心的话也说了不少,但是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告诉主人说:“等到重阳节那天,我再来和你一同饮酒赏菊。”这首诗歌语言没有一点讲究,就是大白话,但主人的热情和客人的愉快,全跃然纸上。全诗按时间顺次安排赴宴的经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抽象的雕饰,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过,这也表现了孟浩然生活内容的局限。

      内容摘要
      且到田园访浩然我的恩师陈飞先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发牢骚那点空,不如干点正事。”这么多年来,我也越发觉得,牢骚无益,所以慢慢地把恩师的告诫当成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易筋经”。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诗人因为发牢骚耽误事儿了。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发牢骚呢?他又是怎么发的牢骚呢?他是如何因为发牢骚耽误事儿的呢?下面我们来一 探究竟。 这位主人公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因为二人在山水田园主题方面的诗歌成就都很高,文学史家又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称为“王孟诗派”。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今湖北襄阳)人,当时属襄阳,因此人们又称他“孟襄阳”。孟浩然的知名度很高,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他那首《春晓》。李白很牛吧?一辈子很少佩服过谁,但这位孟浩然竟然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经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毫无掩饰地“表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由此足见这位“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
      孟浩然为什么发牢骚呢?因为科举考试失败。当年已经39岁的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了开元十六年(728)的进士科考试。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因为就在考试之前,他办了一件让很多人不得不竖大拇指的事情。他在秘书省参加一群文人的联句活动,就是大家一递一联同写一首诗,这是当时很常见的一种文人雅事。当轮到孟浩然时,他写了两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结果其他人全把笔放下了。为什么?接不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纵然勉强写了也是狗尾续貂。可是,这么牛的孟浩然竟然在进士科考场上栽了,没考上。既然来参加考试,孟浩然就是渴望成功的,要不他也不会在《长安早春》诗中说“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从诗中的“鸿渐”“桂枝擢”等不难感觉到他渴望成功的心情。 但现实很残酷,他没有考中。失败的心情是很糟糕的,他把这种糟糕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岁暮归南山》,又叫《归故园作》。诗是这样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就是在发牢骚,“我没有考上,不是我没有才,是皇帝不要我”。“弃”不就是抛弃、不要的意思吗?算了,以后也别想着什么家国大事了,还是到南山归隐去,好好当自己的平头老百姓吧。这首诗写好之后,他就真的打算返回老家了。这天他去向王维辞行,偏巧王维这天要值班,就把孟浩然带进了值班地点。结果更巧的事情发生了,玄宗皇帝也来找王维闲聊,孟浩然一着急就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王维害怕孟浩然在下面时间长憋不住弄出点动静再惊了驾,那罪过就更大了,于是就实话实说:“不好意思,陛下,我把孟浩然带进来了。”玄宗皇帝不仅没有责怪王维,反而很高兴,他读过孟浩然的诗歌,对孟浩然的才华很欣赏。玄宗想:我有那么可怕吗?怎么还让孟浩然钻到床底下躲着我?玄宗把孟浩然从床底下请出来,问他带没带作品。孟浩然说:“没带。”孟浩然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巧碰见皇帝,他要知道能碰上肯定就带着了。玄宗皇帝就说,既然没带,你就背诵一首你最近写的诗歌吧。孟浩然也没想那么多,近作嘛,他就开始背那首发牢骚的《岁暮归南山》了。孟浩然刚背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玄宗皇帝就把脸沉下来了:“别往下背了,哪里是我不要你啊?”《新唐书?孟浩然传》中是这样说的:“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是你自己考不上,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屎盆子扣到我头上呢?孟浩然太没眼色了,在不合适的时间,面对不合适的人,说了不合适的话,就这样把玄宗皇帝给得罪了。那你想,他得罪了玄宗还能在京城待下去吗?因为发牢骚得罪皇帝,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虽然采访使韩朝宗有意举荐他,但又机缘不成熟,被孟浩然给错过了。这就是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所说的“红颜弃轩冕”。既然无缘官场了,那咱就“白首卧松云”,高卧云林寄情山水吧。从此以后,孟浩然就成了一个在路上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孟浩然的诗集,你会发现题目要么是从哪里到哪里,要么是在哪里或经过哪里,总之他在家里待的时间不是太多。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那首《宿建德江》,一看题目就知道,孟浩然在路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从诗中的“烟渚”“客愁”“野旷”“江清”等词语来看,孟 浩然应该是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又在船上挨了一夜。特别是第二句“日暮客愁新”的“新”字,说明孟浩然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不止一次了。好在作者没有呼天抢地地抱怨,而是静下来欣赏江中夜泊的美景。除到全国各地转转,欣赏一下美好的自然风光外,孟浩然还经常应邀到朋友家里去坐坐,去体验一下生活的幸福。在这样的作品中,那首《过故人庄》最为突出,这是一首标准的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歌用平淡的语言描述了农村淳朴的风情,形式挺像我们今天的记叙文,在风格上可以媲美那位东晋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了。第一联就像诗人写的日记一样,非常平淡地向人们叙述着一件事情:一位农民朋友邀请自己到家中做客。一个“具”字,一个“邀”字,用语非常“随便”,但在这种随便的背后反映的却是毫无俗套的至交情谊,这样一来,就从含义上紧扣住了“故人”。不像我们今天请客要提前几天准备,在很多人看来,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请客叫提溜,请得越急对人越不尊重。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孟浩然是被提溜过去的,但这也正说明了主客之间关系不错。主人准备的饭菜是什么呢?“鸡黍”,杀了只鸡,蒸的米饭,而不是杯盘罗列,珍馐万钱。这样不仅使人觉得一股特有的田家气息扑面而来,而且再一次用简单的饭菜来表现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两句开头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
      接到朋友的邀请,诗人马上欣然前往,“至田家”,这就照应了题目中的“过”字,“过”是拜访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联便是诗人赴宴途中所看到的景色:近处是葱茏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是青翠的山峰斜枕着郊野,环境本身充满了诗意。原来,这位朋友生活在一个幽静而秀美的地方。在诗人的笔下,他眼中的景物似乎具有了生命,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所以一刹那一切都变得灵动秀美。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当诗人看到秀美的景色,他的心情变得轻松了。第三联写主客在酒席间的情景。由于诗人不是什么贵人,主人也仅是村野农夫,所以彼此之间不需要社会上那种客套寒暄。既在田家做客,自然离不开谈论农事的话题,二人酒酣耳热之际,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场圃上的所有情景都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主客之间必然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充分领略到了强烈的田园风味和劳动气息,而这样的感受正是诗人仕途无望后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反映。这个地方给我们一种生活启示,与人交谈要注意倾听和角色转换,不能你见多识广就从心理上占有优势,老拣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说,那是嘚瑟,那是在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很少知道种地之外的事情,所以他们说的多是东家长西家短。你说的他们能接上话,他们就愿意和你聊,否则,人家会很讨厌你的。酒足饭饱,知心的话也说了不少,但是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告诉主人说:“等到重阳节那天,我再来和你一同饮酒赏菊。”这首诗歌语言没有一点讲究,就是大白话,但主人的热情和客人的愉快,全跃然纸上。全诗按时间顺次安排赴宴的经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抽象的雕饰,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过,这也表现了孟浩然生活内容的局限。

      精彩内容
      且到田园访浩然我的恩师陈飞先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发牢骚那点空,不如干点正事。”这么多年来,我也越发觉得,牢骚无益,所以慢慢地把恩师的告诫当成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易筋经”。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诗人因为发牢骚耽误事儿了。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发牢骚呢?他又是怎么发的牢骚呢?他是如何因为发牢骚耽误事儿的呢?下面我们来一 探究竟。 这位主人公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因为二人在山水田园主题方面的诗歌成就都很高,文学史家又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称为“王孟诗派”。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今湖北襄阳)人,当时属襄阳,因此人们又称他“孟襄阳”。孟浩然的知名度很高,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他那首《春晓》。李白很牛吧?一辈子很少佩服过谁,但这位孟浩然竟然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经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毫无掩饰地“表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由此足见这位“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
      孟浩然为什么发牢骚呢?因为科举考试失败。当年已经39岁的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了开元十六年(728)的进士科考试。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因为就在考试之前,他办了一件让很多人不得不竖大拇指的事情。他在秘书省参加一群文人的联句活动,就是大家一递一联同写一首诗,这是当时很常见的一种文人雅事。当轮到孟浩然时,他写了两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结果其他人全把笔放下了。为什么?接不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纵然勉强写了也是狗尾续貂。可是,这么牛的孟浩然竟然在进士科考场上栽了,没考上。既然来参加考试,孟浩然就是渴望成功的,要不他也不会在《长安早春》诗中说“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从诗中的“鸿渐”“桂枝擢”等不难感觉到他渴望成功的心情。 但现实很残酷,他没有考中。失败的心情是很糟糕的,他把这种糟糕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岁暮归南山》,又叫《归故园作》。诗是这样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就是在发牢骚,“我没有考上,不是我没有才,是皇帝不要我”。“弃”不就是抛弃、不要的意思吗?算了,以后也别想着什么家国大事了,还是到南山归隐去,好好当自己的平头老百姓吧。这首诗写好之后,他就真的打算返回老家了。这天他去向王维辞行,偏巧王维这天要值班,就把孟浩然带进了值班地点。结果更巧的事情发生了,玄宗皇帝也来找王维闲聊,孟浩然一着急就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王维害怕孟浩然在下面时间长憋不住弄出点动静再惊了驾,那罪过就更大了,于是就实话实说:“不好意思,陛下,我把孟浩然带进来了。”玄宗皇帝不仅没有责怪王维,反而很高兴,他读过孟浩然的诗歌,对孟浩然的才华很欣赏。玄宗想:我有那么可怕吗?怎么还让孟浩然钻到床底下躲着我?玄宗把孟浩然从床底下请出来,问他带没带作品。孟浩然说:“没带。”孟浩然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巧碰见皇帝,他要知道能碰上肯定就带着了。玄宗皇帝就说,既然没带,你就背诵一首你最近写的诗歌吧。孟浩然也没想那么多,近作嘛,他就开始背那首发牢骚的《岁暮归南山》了。孟浩然刚背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玄宗皇帝就把脸沉下来了:“别往下背了,哪里是我不要你啊?”《新唐书?孟浩然传》中是这样说的:“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是你自己考不上,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屎盆子扣到我头上呢?孟浩然太没眼色了,在不合适的时间,面对不合适的人,说了不合适的话,就这样把玄宗皇帝给得罪了。那你想,他得罪了玄宗还能在京城待下去吗?因为发牢骚得罪皇帝,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虽然采访使韩朝宗有意举荐他,但又机缘不成熟,被孟浩然给错过了。这就是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所说的“红颜弃轩冕”。既然无缘官场了,那咱就“白首卧松云”,高卧云林寄情山水吧。从此以后,孟浩然就成了一个在路上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孟浩然的诗集,你会发现题目要么是从哪里到哪里,要么是在哪里或经过哪里,总之他在家里待的时间不是太多。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那首《宿建德江》,一看题目就知道,孟浩然在路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从诗中的“烟渚”“客愁”“野旷”“江清”等词语来看,孟 浩然应该是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又在船上挨了一夜。特别是第二句“日暮客愁新”的“新”字,说明孟浩然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不止一次了。好在作者没有呼天抢地地抱怨,而是静下来欣赏江中夜泊的美景。除到全国各地转转,欣赏一下美好的自然风光外,孟浩然还经常应邀到朋友家里去坐坐,去体验一下生活的幸福。在这样的作品中,那首《过故人庄》最为突出,这是一首标准的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歌用平淡的语言描述了农村淳朴的风情,形式挺像我们今天的记叙文,在风格上可以媲美那位东晋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了。第一联就像诗人写的日记一样,非常平淡地向人们叙述着一件事情:一位农民朋友邀请自己到家中做客。一个“具”字,一个“邀”字,用语非常“随便”,但在这种随便的背后反映的却是毫无俗套的至交情谊,这样一来,就从含义上紧扣住了“故人”。不像我们今天请客要提前几天准备,在很多人看来,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请客叫提溜,请得越急对人越不尊重。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孟浩然是被提溜过去的,但这也正说明了主客之间关系不错。主人准备的饭菜是什么呢?“鸡黍”,杀了只鸡,蒸的米饭,而不是杯盘罗列,珍馐万钱。这样不仅使人觉得一股特有的田家气息扑面而来,而且再一次用简单的饭菜来表现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两句开头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
      接到朋友的邀请,诗人马上欣然前往,“至田家”,这就照应了题目中的“过”字,“过”是拜访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联便是诗人赴宴途中所看到的景色:近处是葱茏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是青翠的山峰斜枕着郊野,环境本身充满了诗意。原来,这位朋友生活在一个幽静而秀美的地方。在诗人的笔下,他眼中的景物似乎具有了生命,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所以一刹那一切都变得灵动秀美。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当诗人看到秀美的景色,他的心情变得轻松了。第三联写主客在酒席间的情景。由于诗人不是什么贵人,主人也仅是村野农夫,所以彼此之间不需要社会上那种客套寒暄。既在田家做客,自然离不开谈论农事的话题,二人酒酣耳热之际,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场圃上的所有情景都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主客之间必然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充分领略到了强烈的田园风味和劳动气息,而这样的感受正是诗人仕途无望后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反映。这个地方给我们一种生活启示,与人交谈要注意倾听和角色转换,不能你见多识广就从心理上占有优势,老拣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说,那是嘚瑟,那是在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很少知道种地之外的事情,所以他们说的多是东家长西家短。你说的他们能接上话,他们就愿意和你聊,否则,人家会很讨厌你的。酒足饭饱,知心的话也说了不少,但是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告诉主人说:“等到重阳节那天,我再来和你一同饮酒赏菊。”这首诗歌语言没有一点讲究,就是大白话,但主人的热情和客人的愉快,全跃然纸上。全诗按时间顺次安排赴宴的经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抽象的雕饰,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过,这也表现了孟浩然生活内容的局限。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