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传记文学书系 9787553803555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传记文学书系 9787553803555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岳麓
  • ISBN:    978755380355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岳麓
  • ISBN:  978755380355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4.92 5.1折

定价 ¥4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1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242716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传统注入现代生机,堪称“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以民主开启民智,塑造“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一个时代的“自由男神”,拉开现代中国文明与进步的大幕!胡适留下的精神遗产还需挖掘!中国现代史最丰富的宝库——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由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著。

      作者简介
      周策纵(1916—2007),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
      夏志清(1921-2013),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谈文艺忆师友》等。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目录
      第一编  先生胡适之
          我的先生胡适之  洪炎秋
          回忆胡适之先生——如沐春风二十年  傅安明
          从胡适与吴晗来往函件中看他们的师生关系  汤晏
          胡适举才二三事  白吉庵
          记胡适先生的两次演讲  关国煊
          谈胡适  千家驹
          胡适之先生  徐
          胡适的大方向和小框框——为纪念适之先生百龄足岁冥诞而作  唐德刚
          一篇从未发表过的胡适遗稿——纪念适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傅安明
          附录:张著《中华民族的人格》序  胡适
          胡适所推选之十大历史名人  严文郁
      第二编  朋友胡适之
          梁启超与胡适——两代知识分子的亲和与排拒  张朋园
          蔡元培与胡适——排比一点史料  赵家铭
          胡适与辜鸿铭的辫子  震斋
          三位卯字号人物——胡适之先生给于右老一封贺寿信  杨亮功
          胡适与周作人  张晓唯
          闻一多与胡适  闻黎明
          章太炎与胡适之的一些是与非  赵家铭
          胡适与陈衡哲的一段往事——由三十三年前胡适一封抗议书说起  郭学虞
          《洛绮思的问题》的作者告白——关于陈衡哲致胡适的三封信  沈卫威
          胡适与饶毓泰——并记胡适第二、三、四代学生中的物理学家  郑仁佳
          关于胡适之先生的一种第一手资料  陈之迈
          附录:雷格曼先生致作者信的译文
      第三编  知行者胡适之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  周策纵
          中山先生敬重胡适教授  吴相湘
          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为胡先生逝世周年纪念而作  杨亮功
          胡适与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八周年  欧阳哲生
          胡适陈独秀有关《新青年》存续问题来往书信  石学胜
          胡适港穗“卖膏药”  关国煊
          胡适小儿子思杜之死  沈卫威
          三十年前《夜访胡适谈三事》追记——雷震案·“《自由中国》”·反对党  常胜君
          胡适博士学位考证  夏志清
          适之先生的博士学位及其他——《我当了四年的学徒》之二  胡颂平


      内容摘要
       “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民国时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的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
      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如唐德刚所言:胡适之有一种“磁性人格”,总能让人片刻坐对,整日春风。他的智慧和风骨,不断给予我们启示和勇气。


      精彩内容
       我的先生胡适之洪炎秋林语堂先生创刊《论语》杂志的时候,卷头列有好些投稿的禁条,其中有一则为“不得使用‘我的朋友胡适之’一类的字句”。他的那些禁条,颇为一般读者所传诵,引为美谈。不过今天我要动笔写三十五年前回祖国求学时师长的印象,却非先讲一讲胡适之先生不可,因为胡先生是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
      个人。好在《论语》杂志早就停刊了;适之先生逝世也已一年,我相信就是林语堂先生,到现在也不一定再坚持那一则禁条了!
      胡先生虽然不能算作“我的朋友”,却还可以勉强算作“我的先生”。找遍北京大学注册组的记录,虽然在我的姓名“洪梗”之上或之下,绝不会找到可以和“胡适”两字联上任何关系的证据,可是他那一
      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和那一部《胡适文存》,在我没有回到祖国以前,即已被我读破,对我的思想,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况兼我也“偷听”过他半年的功课,所以认他作“先生”,也还振振有词,不至于被叱为妄自高攀。
      所谓“偷听”两字,没有在北平当过学生的人,恐要发生误会,以为是像普通书中所写的“隔墙有耳”,去窃听人家的“喁喁私语”那种偷法。其实不然,大大不然,这乃是“早期”北平学生间的一个专门术语,应该加以解释。
      那时的北京大学,只要你入学考试及格,每学期
      缴纳十块钱学费,你所选的学课的教室,就能指定给你一个座位,你的座位上有人没有人,就是你出席或缺席的标准。北大的规定,也和旁的学校一样,缺席如不超过上课时间三分之一,即可参加考试,所以形式上每点钟也由注册课派人前来点名。注册先生的点名方法,也怪有趣,他只看看前排有主的座位,是否有人而已,至于后面富余的许多无主的座位,无论坐上了多少人,他照例是不管的;清高而大方的教授先生,惠而不费,更是不屑过问了。北京——那时还是北京,不叫北平——城里许多野鸡大学的用功学生,以至学界无数的散兵游勇,知道了北大的这一条不成文法,都跑到这里来揩油;他们的人数,常常可以超过北大的正式的学生。他们既不交费,又未请准,所
      以我们名之日“偷听”,符其实也。这类学生前来偷听,不但是“船多不碍港”,并且为着听讲方便起见
      ,他们遇见前排选课学生不来尸位的时候,常能轻移莲步,填补空隙,替你义务应卯,使得北大学生出席成绩为全国之冠,永远没有因旷课而被扣考的人,提高校誉不小;所以他们的惠然肯来,不但不被排斥,反而大受欢迎。“偷听”两字,因此也就成了带有几分好意的可爱的名词了。后来用途扩大,北大学生而上未选的功课,一视同仁,也一律以偷听论。不过我偷听胡先生的讲授,系在毕了业以后,既不属于前者,又难归诸后者,或可套用吾师张竞生先生的创见,另起一名,叫作“第三种偷听”吧。
      我对于胡先生所讲授的功课,为什么需要偷听呢?说来话长。我在北京大学念书,人的是教育系,中国哲学史这一门功课,原是我第一年级的必修科目,可是机缘不凑巧,当我由预科升人本科的那一年,正遇着胡先生赴美讲学,中国哲学史这门功课,先由徐炳昶先生代授,后请冯友兰先生接讲,无由亲接胡先生的謦款。徐冯两先生都是河南省人,我素来有个偏见,以为全国之中,以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人,质朴刚健,最易相处,不像所谓南蛮子,油头滑脑,惹人讨厌,况兼徐冯两先生,均系北大前辈,名驰世界的学者,所以对于他们俩,都抱很大的期望。不幸得很,两位都患一点口吃,讲起书来,不能天花乱坠,引人人胜,使我大为扼腕。徐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将英文psychology这一个字,按照法文的拼音去读,把英文所不念的p音念出,sy又不念为sai,却变成了si;冯先生则在开讲的时候,把那与本题无甚关联的“软心的哲学”和“硬心的哲学”两者的分别,期
      期艾艾,发挥了两三个礼拜,除此以外,别的一点也
      记不起来了。
      胡先生重回北大的时候,我已毕了业,在河北省
      教育厅当小职员。当时的厅长是沈尹默先生,他是学者出身,颇能大处着墨,在其任中,极力鼓励我们同年毕业而在该厅供职的六个同学,继续进修,特命会计准许我们每月购买三百元以内的书籍。我看他如此热心诱掖后进,因而得陇望蜀,即以台湾来此求学不易为理由,签请其每周特准我匀出几个上下午,回北大继续听课,蒙他恩准,我就成了特权阶级,奉令回校偷听功课了。当时我虽然正式受了英文系的人系考试,挂名该系一年级,以便应付上峰,实际却不按部就班上课,而采取自由偷听的游击战,胡先生所讲的功课,就是我的最大的偷击目标。胡先生在北大的叫座能力,真是无与伦比,只有那年陈豹隐先生刚从苏联“镀铁”——我国人士从来称呼留学英美为“镀金”,留学日本为“镀银”,唯留学苏联未有专名,我姑自作聪明,戏名之日“镀铁”——回来的时候,差堪伯仲,其他诸人,都不能望其项背。他还未来上课的十分钟前,不但座位早已客满,而且窗台楼梯,也
      已经站遍了人,真是没有可以立锥之地,其盛况不在听梅兰芳的“蹭戏”之下。他老先生却也不辜负众望,讲起书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清代彭甘亭有两句诗谓“源积流斯长,所吐视所食”,句虽不佳,却可为胡先生讲书写照。胡先生在北大讲学,虽未必是鸡群独鹤,亦可谓为错薪翘楚,众士捧场,良有以也
      。只是我已在北大窥园六年,买的书总也够装五辆洋车,眼孔照例已放得相当大,自然对于胡先生为初学而讲授的内容,总觉得呒啥希奇,值不得老挤一身臭汗,在那里凑热闹;碰巧第二学期省政府迁天津,厅长换人,我因之随而“辍学”,所以受到胡先生的“耳提面命”,期间很短,未能获得深刻的印象,他令我感到兴趣的,倒是在课堂以外的事情。
      P2-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