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9787516168998

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 9787516168998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ISBN:    978751616899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ISBN:  978751616899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5.21 5.3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5.17% (7435笔)
    好评率
    99.86%
    发货时间
    12.4小时
    店主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340483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四学,男,1973年生,籍贯四川省邻水县。本科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攻读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研习科技哲学。现任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创造学、逻辑学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创造学、中华文化综合与创新研究,发表了《论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五创一体”法探微》《略论周敦颐“孔颜之乐”本质及其现实意义》等多篇文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內外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路线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路线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源头活水
        第一节  创之觉醒:罔珠之拾
          一  从“李约瑟难题”谈起
          二  对钱学森之问的反思
          三  中国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
        第二节  儒家创生哲学思想
          一  生之谓性:生命乃宇宙的最高本体
          二  生之谓仁:仁德是生命的本质
          三  生仁互通:生命秩序与道德追求合
        第三节  道家生生哲学:忘生以达生的无为思想
          一  生生之不生的厚生哲学
          二  道法自然的人生态度
          三  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追求
        第四节  易传创生哲学:生生之谓《易》
          一  生生之谓《易》
          二  生而又生谓之易
          三  生生不已,重在人能
      第三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时代传承
        第一节  熊十力生命哲学对《易传》、佛学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一  体用不二
          二  明天化,重人能
          三  熊十力生命哲学的地位
        第二节  方东美融中西一体的“生生创进”哲学
          一  方东美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吸收
          二  以《周易》“生命始于创生,止于至善”为根基的生生哲学观
          三  方东美以创造为核心的“普遍生命”本体论
        第三节  以中西(士林)哲学融合会通的罗光生命哲学
          一  生命哲学之形上学:儒家“生生”与士林哲学“存有”的会通与融合
          二  动的生命观:生命本体“存有”与“变易”的会通与超越
          三  由天主的创造力向人的创生力飞跃
          四  罗光生命哲学对中国新哲学建设的启发
        第四节  梁漱溟的生生哲学思想
          一  意欲决定一切的宇宙观
          二  直觉到理性的认识论
          三  从理性走向“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  梁漱溟生命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现实基础
        第一节  “综合创新”论思想是中国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西力东侵为“综合创新”论思想创造了外部环境
          二  西学东渐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外部推力
          三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第二节  中国文化觉醒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內在动力
          一  中国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化发展是“综合创新”论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二  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与困境
          三  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新挑战与新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科玄之争”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发
          一  玄学派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二  科学派思想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科玄之争”的态度
          四  关于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反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土壤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贡献
        第五节  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模式之争
          一  时代精英对文化变迁的反思
          二  中国文化理论建设模式的探索
          三  近代文化理论建设的现实选择
          四  中国文化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综合创新的过程
      第五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推陈出新
        第一节  以物为本的本体论
          一  “以物为本”对传统哲学“唯气论”的传承与超越
          二  “以物为本”对现代新儒家本体论的批判吸收
          三  “以物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融合
          四  知“本”达“至”
        第二节  生生大化的宇宙观
          一  生生两一
          二  一本多级
          三  大化三级
        第三节  “兼和”之创生追求
          一  “天人本至”:人生之自然
          二  “兼和”:人生之当然
          三  充生以达理:  自然向当然飞跃之途径
        第四节  创生之境界追求:动的天人合
          一  传统天人相分
          二  静的天人合一:心性境界之追求
          三  动的天人合一:实践能动至当然
          四  动静天人合一:内修与外炼的统一
        第五节  “综合创新”论方法启迪:体验、解析、会通
          一  体验、解析、会通三法相结合
          二  体验、解析、会通对创建新理论的启示
          三  张岱年文化建设“三任务”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时代发展
        第一节  “综合创新”论思想之接着讲
          一  由“中、西、马”三流合一到“马魂、中体、西用”
          二  兼和:中国哲学与文化建设的新范式
        第二节  创学是对新文化理论的基本构建
          一  创学的基本内涵
          二  创学的主要根基:传统“道统”思想
          三  创学的灵魂:现代“创造”精神
        第三节  创学的理论具体建构
          一  古道今梦:中华精神第一义探索
          二  中西会通中国创造学:成物与成己的统一
          三  交叉科学:创学时代的新学科
        第四节  新文化建设的接受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华民族
          一  弘扬民族主体精神
          二  人民大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第五节  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普及一一以中华文化大学堂为例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华文化普及工作的启示
          二  文化新命与大众觉悟
          三  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四  学子与平民同学共修
          五  文化大众化关键是人生亲证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经过近百年的文化论争,中国文化终于进入理论建设的阶段。张岱年先生为此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综
      合创新”论,方克立、刘鄂培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中,刘仲林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创造学结合,提出了由以“仁”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向以“创”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转化的“创学”理论和方法。赵四学所著的《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研究》分析了张岱年“综合创新”论思想的起源、近代理论研究思想代表、“综合创新”论思想的提出、具体内涵和发展演变,并对“创学”首次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指出中国新文化理论建设必将进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仁”、“创”为核心的“双核”驱动的新文化建设时代。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