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倒爷图书专营店
  •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 9787534774065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 9787534774065

举报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
  • ISBN:    97875347740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
  • ISBN:  97875347740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7.23 4.0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0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2533655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吴漫编著者的《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中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两文,撰成于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其时,既感慨于司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为,又赞叹其治学的严谨求实。此两篇文章皆为发明此意而作。
      怀惴惴之心谨呈拙作,企盼各界先进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吴漫,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从事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尤致力于明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1项,参编《中华大典》、《中原文化大典》等。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王应麟生平及《困学纪闻》之撰述
      《困学纪闻》版本流传考述
      王应麟的历史思想
      王应麟的史学思想
      《困学纪闻》的注释特点
      《困学纪闻》的考据学成就
      《资治通鉴》“臣光日”的内涵和忧思
      司马光学风三论
      明人宋史撰述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明人宋史著述考论
      明代宋史撰述的历史编纂学成就研究
      传统与启蒙之间:晚明学者吕坤的理学反思与再造
      焦竑著述考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新路径——评《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 


      内容摘要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编著者吴漫。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从王应麟之生平及《困学纪闻》之撰述,到《困学纪闻》版本之流传、《困学纪闻》的文献学价值、历史思想及史学思想等视域,对王应麟
      的政治情怀、学术追求和成就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
      总结。《郑大史学文库·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中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两文,撰成于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其时,既感慨于司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为,又赞叹其治学的严谨求
      实。此两篇文章皆为发明此意而作。


      精彩内容
       一、人事、天命与历史变动在我国古代社会,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都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做出过探索。一些人将天命视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进而将人事视为天命的附庸,强调王朝的治乱兴衰、社会人事的变动都是在天命的安排下进行的;一些人认为人事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王朝的兴衰、
      社会的治乱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活动,与天命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些人则徘徊在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和二重性,既相信天命,言灾异之说,又看到了人事的力量,强调“尽人事以回天运,而天在我矣”①,王应麟的思想就属于第三种类型,这种历史观上的矛盾性在《困学纪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王应麟强调社会发展中人事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说:“《易》于《蛊》,终则有始;于《剥》,消息盈虚;于《复》,反复其道;皆日天行也。然则无与人事欤?日:圣人以天自处,扶阳抑阴,尽人事以回天运,而天在我矣。”又说:“气、志有交胜之理,治、乱有可易之道,故君相不可以言
      命。多福自我求,哲命自我贻,故圣贤可以言天。天者,理而已。”在王应麟看来,所谓的“天”,就是“理”,就是一定的法则,这种法则规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王朝的兴衰治乱。在这种法则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尽人事,就可以“扶阳抑阴”,“以回天运”。人君、宰相,只要求
      理、顺理,顺应这个法则,就可以使衰乱转变为治安。因此,人君不可以不尽人事而将国家的衰乱简单地归咎于命运。至于这个法则具体是什么,王应麟说:“式和民则,顺帝之则,有物有则,动作、礼义、威
      仪之则,皆天理之自然,有一定之成法。圣贤传心之学,唯一‘则’字。”这里的“则”讲的是天理的外化,也即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三纲五常。王应麟能够看到历史发展是在一定法则的作用下进行的,和前代的神意史观相比,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王应麟最终将这种客观的法则归纳为封建的纲常名分,则又表现出他最终没能突破一个封建理学家思想的桎梏,在历史观上具有不彻底性。
      由此出发,王应麟强调统治者只要以“理”为基础,勤于人事,勤于治国,就能掌握“天命”,使统治稳固下来。他说:《孟子》日:“天下可运于掌。”又日:“以齐王由反手也。”岂儒者之空言哉?
      自唐肃宗之后,纪纲不立,叛兵逐帅,叛将胁君,习以为常,汲于五季。君如逆旅,民坠涂炭。我艺祖受天明命,澡宇宙而新之。一阶一级,全归伏事之仪。发于圣训,著于令甲。至若饿狼馁虎,肉视吾民而咀啖之。艺祖用儒臣为郡守,以收节度之权;选文臣为县令,以去镇将之贪。一
      诏令之下,而四海之内改视易听。运掌反手之言,于是验矣。
      可见,宋朝建立之后,国家重整纲纪,宋太祖善用君王南面御臣之术,用文臣、收兵权,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由此四海之内咸听命于君主的号令,国家处于一个统一稳固的状态中,从而结束了唐末五代的大乱局面。王应麟
      总结宋初的历史经验,对尽人事在国家治乱兴衰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认为统治者只要勤于治国、善于治国,就能使天下之事处于运掌反手之中。
      王应麟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反对将国家的盛衰归之于“天命”。例如,他引用刘知□的话来反对司马迁言天命的观点:“太史公日:‘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史通》日:‘论成败者,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②又如,根据历史记载,“周宣王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而赫赫宗周,有寝微之象矣。幽二年,三川竭,岐山崩,而陵谷易处,有将亡之形矣”,王应麟对此评日:“匪降白天,职竞由人。致此者人也,岂天所为哉?”国家的衰亡,实在是人为的原因,怎能说是上天的安排呢?亡国不决定于上天,创业治国,也不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决定创业建国的还是人的努力。所以王应麟又说:“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天人一也,不愧则不畏。”③只要按照封建的伦理道德来行事,天人相通,万事便会顺其自然,国家便会治理有序,即使发生了天灾人祸,也
      没有什么可怕的。以此为基础,王应麟着重提出三点:第一,亲贤臣,远小人。王应麟认为“勿以愉人,立政之戒也”,故极力强调人主应该用贤摒佞,并发出“君子去留,国之存亡系焉”④的呼声,要求人君用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王应麟强调人主用贤,尤应慎择宰相。与王应麟
      同朝的司马光曾强调人君的才德对于世之治乱安危的意义,而王应麟除了注重人君应以仁德治国外,还着重从宰臣的德才讨论历史的兴衰。他说:建炎,李纲去而潜善、伯彦相。绍兴,赵鼎、张浚去而桧相。桧死,其党迭为相。隆兴至淳熙,万几独运而大臣充位。庆元后,政在伲胄。嘉定后,政在弥远。端平讫景定,更一相则日更化,然奸臣弄权之日常多。阳淑消而阴慝长,危亡之证,所由来渐矣。阴凝冰坚,极于似道。邵子谓“祸在夕阳亭一语”,遂与西晋同辙,哀哉!
      南宋衰亡的历史清楚地表明,正是奸相黄潜善、秦桧、韩□胄、史弥远以及贾似道把持朝政,才酿成国势不可收拾的惨局。王应麟说,南宋“遂与西晋同辙,哀哉”!这是切肤的亡国之痛。王应麟进而分析了与此相关的两个问题:其一,宰辅之间一定要
      “和”。王应麟以元□、元符、绍兴三段时间的历史说明宰执大臣不和,会为“小人所
      乘”。“无私无朋,所以和也”,宰执唯有无私不结朋党,才可“和”。其二,台谏的作用。南宋袁枢认为台谏作用有限,“威权在下,则主势弱,故大臣逐台谏以蔽人主之聪明;威权在上,则主势强,故大臣结台谏以遏天下之公议”,王应麟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台谏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台谏应是正直的“端士”,“是以天子之耳目,勿用愉人”。
      第二,纳谏杜谗,广开言路。王应麟认为臣下是否不畏逆鳞,直言极谏,君主能否虚怀纳谏,从谏如流,这是关系到国家政权兴衰存亡的大事,统治者不可不重视。
      “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燕取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田单以即墨破燕。齐王建将入秦,即墨大夫人见,画临晋、武关之策,建不听而亡。吁,何即墨之多君子也!建能听即墨大夫之谋,则齐可以胜秦矣。”由此,他发出“人君常闻危亡之言,则可保其安存矣”的慨叹。此外,王应麟对饰非拒谏、杖杀
      谏臣的君主也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他说:“杀诤臣者必亡。”第三,重民。强调“民心”决定历史兴亡,是王应麟历史思想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王应麟继承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⑥的民本思想,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说:民心之得失,此兴亡之大几也。林少颖云:“民之思汉,则王莽不能胁之使忘;民之忘汉,则先主不能强之使思。”唐与政云:“民心思汉,王郎假之而有余;民心去汉,孔明扶之而不足。”他将西汉灭亡,光武中兴,蜀汉鼎祚丧失,都归之于“民心”,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决定着政权的兴亡;重民、爱民者,则国运长祚;损民、虐民者,必丧天下。P18-P20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