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匠老刘的书店
  • 昌耀评传(第三版)
图文详情

昌耀评传(第三版)

举报

书籍为标准图,套装实际为单本书籍,以实际ISBN为准,一般默认没有CD腰封,介意下单前咨询否则不接受售后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5985730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36.58 3.6折

定价 ¥102.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9-08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4.68% (3853笔)
    好评率
    99.81%
    发货时间
    10.41小时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9787559857309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三版说明 燎 原       《昌耀评传》首版本200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二个版本《昌耀评传》(最新修订版),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为了版次表达一目了然,这个增订本定名为《昌耀评传》(第三版)。 现对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在此书的第二个版本中,我曾分别撰写了《修订本说明》和《修订本后记》,为避免信息繁杂,此次全部删除。对于其中的重要信息,则抽取原文移植于此。 《修订本后记》中的如下文字:   这是我继《海子评传》之后,第二部中国当代诗人的评传。但与第一部不同的是,它是我对昌耀的还愿。昌耀曾经用谦卑而清澈的光束照耀了我,现在,我要将这一光束返还回去,使他从幽暗中豁亮现身。   这段文字,援引自此书的首版本《后记》,表达了我书写这部评传的缘起与初衷,故特别保留于此。 2.《修订本说明》中涉及与此书相关的两位重要人物,这里必须再次提及。 第一位是刘启增。   《昌耀评传》出版不久,在我要将样书寄给一位重要的当事人——青海民族学院的刘启增教授时,却从其亲属处获知,他已去世。这个信息让我顿时心生惊骇和“后怕”,刘启增曾与昌耀一起落难于祁连山及新哲农场等流放地,没有他陪同我采访并提供资料,昌耀漫长流放生涯中的诸多经历,都将成为谜团。那么,精神矍铄而又顽劣的刘老头,该是一位特意等待我的使者,为我进入他们那代人共同的命运腹地而带路,一旦使命完成,便倏然隐遁?这使我再次醒悟到,这个世界内部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清算机制,该受报应和该得偿还的,一定都会各得其所!正如历史把荣耀还归昌耀。   第二位为韩作荣。   在《昌耀评传》写作期间曾给我以同样重要的帮助,并为此书撰写了序言的韩作荣先生,转眼间也已成为“故人”,于2013年11月离世。韩作荣是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和编辑家,也是昌耀少有的知音和挚友。早在1979年,昌耀以无名者的身份复出诗坛之初,时任《诗刊》编辑的他,就似已看清了一个未来的昌耀,由此一路扶持陪护,直至昌耀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而将韩作荣先生的序言重置于这个“修订本”,既是向他的致敬,更因为这篇序言的不可替代。   基于同样的原因,这个第三版仍保留了韩作荣的序言。 二、第三版的增订情况说明。此次增订的重点,是对昌耀的早期写作,亦即他在河北荣军学校时期和初到青海时期,大量写作信息的增补。包括他发表诗作的刊物、详细的作品篇目、他在《河北文艺》所召开座谈会上的发言、该刊对他的重点推介、相关人士之于他的评价等等。这些信息显示,昌耀初出茅庐便恍若一颗新星自带格局,而他最终的气象,则在此时即可找到依据。但这些信息,无论在昌耀生前自己编选的诗文集,还是这部评传的前两个版本中,都仅有蛛丝马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李文钢博士,在其《昌耀与〈河北文艺〉——昌耀早期佚稿发现记》一文中,提供了这些信息。但有趣的是,据李文钢表述,他是“根据燎原先生在2008年出版的《昌耀评传》一书所提供的昌耀生平信息,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搜索技术,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昌耀先生的早期佚稿”。现在,当我又据此进行第三版的增补时,还是想对他说声谢谢。 也正是由于插入了这些信息,原版本的相关章节便显得臃肿,所以,此番特做了局部的技术调整。诸如第三章内《蓬勃的青春渴望爱情》、第四章内《渐进中的民俗学气质与民谣风》这新增设的两节,原先都统辖在各自的上一节。此番则按相应的内容归类从中断开,另起一节。 是的,在诗歌史不动声色的大规模淘汰中,我亲眼见证了昌耀“逆袭”式的持续走高。在他去世之后,随着其若干诗歌选本的相继出版,201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又出版了由我选编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一位诗人的生命,正遵循着文学史上那类经典性作品的传递模式而延续。愿这部第三版的评传,能为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昌耀而助力。   2021年4月20日 写于威海蓝波湾
      【书摘与插画】
      “从小就闯入社会的孩子” 1.空城堡中的幼主 昌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一再谈到命运对于人的捉弄。我想这其中最具捉弄意味的事情之一,就是与他度过了生命中黄金年华的流放营地相对应,他的故乡,竟然是以人间仙境桃花源而得名的湖南省桃源县——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关于美好生活范式的最高想象模型。如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避秦时乱”而进入这一“世外桃源”的部族,就是当年秦国的民众,那么,事情就显得更加幽默:西北的秦人为避战乱而“躲进”了桃源的洞天福地,身为桃源人的昌耀却缘自对于边地异域风情的诗意憧憬,竟双脚陷入了西北的流放营地。这一方位和命运的大对转,可真合了那句以感慨系之的声调说出的小品台词:缘分呐! 并且,事情还远远不止于此,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诗人中,当昌耀事实上就是苦难、坎坷、清寒、孤独等的代名词时,他身后遥远的童年,却是一幅豪门盛宴的图景。 昌耀于1936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常德城关大西门内育婴街17号,而其家族的老宅,则在常德下辖的桃源县三阳镇王家坪村。此时,昌耀的祖父王明皆作为三阳地区有名的地主,整个的王家坪村几乎就是王氏家族的产业之一 。 关于这个家族,我们能够上溯的尽头,是昌耀的曾祖父王成九恍惚的身影。对于这位老人,我们无法获知更多的信息,但仅仅从他作为一名晚清秀才的这一身份,当可感受到他在这个家族血缘传递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昌耀,以及昌耀的五叔(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为代表的父辈们身上,体察到了一条赓续的文脉而往上追溯时,首先在他的曾祖父这里,即已找到了源流。事实也的确如此,正是这位老秀才,在自己的家庭中设堂开馆,对他这支根系上成串的子子孙孙,进行私塾发蒙形式上心血与知识的亲炙。 但祖父王明皆则是这棵大树上一只变异的果实。他没有延续其父亲的文化路径,却以自己精明务实的雄心和智力,使王氏家族的家业,在自己的手中走向一个鼎盛时期。到了昌耀出生的1936年前后,王明皆这个老秀才的儿子,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一个中国乡间地主的原始财富积累,不但大跨步地朝着现代商业资本运作的方向上挺进,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经营重心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进而构成了一个以王家坪的老宅为基地,由三阳镇而桃源县,由桃源县而常德市的资本循环扩张网络。这一网络的核心,就是房地产业加商铺运营。 昌耀所出生的常德育婴街,在当时是一个商铺林立的商业街。这条街上的一大片房产和一部分店铺,就属于王家坪的地主王明皆。不仅如此,这条商业街上其他一些业主的店铺,还是从王明皆那里租赁而来。而在常德下辖的桃源县城,王家的产业也以同样的模式铺展开来。这样,仅桃源和常德两地的房租,就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收入,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王家自己的商铺利润。 产业如此之大,王明皆显然难以悉数打理。于是便对它们进行了条块分割,分给自己的五子二女。然而,这又是一个大致的产业分割,所有的产权仍属王明皆,各条块的生意由其雇佣的人员经营,其子女的责任和权利,则是就近监督照看并提取部分利润,以此壮大各自的家资。常德育婴街这份王氏家族最大的产业,按照上述的分切方式,王明皆就把它划给了自己的次子——昌耀的父亲王其桂。 那么,为什么是划给了自己的次子而不是长子呢?因为这之前发生了一件令王明皆遗恨终生的事情。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先对王明皆的五子二女,按昌耀的辈分称呼做一简略介绍: (1)大姑:名字不详。一直在桃源老家。 (2)大伯:王其梅。1931年入北平私立弘达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同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5年成为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时任北平学联交际股长。1943年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起,先后任18军副政委、西藏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主任、18军西藏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川藏公路筑路总指挥。1955年获少将军衔,1961年后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等职。 (3)父亲:王其桂。1934年前后入北平私立弘达中学读书,1937年在山西抗日决死队从事指导员一类的职务。之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回桃源,建立中共桃源特别支部,任书记。解放初以“叛变革命罪”被判刑2年。“文革”中在东北兴凯湖农场去世。 (4)三叔:王其棻。一直在桃源老家,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民事官司被桃源县官府处死。 (5)四叔:王其楝。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当文化教员,50年代在四川峨眉安家。 (6)五叔:王其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从南京大学毕业,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不久,调往北京,任历史学家翦伯赞的私人秘书。后在北京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 (7)七姑:王其榛。1950年曾寄居其北京五弟王其榘处,后随女儿一同居住外地。  

       
       
       
       

      商品简介

       《昌耀评(第三版)》为已故诗人昌耀的评论性传记。该书以时代风云和青海地理山河为背景,综合昌耀生前所提供的家世文书、重要信件、手稿资料,及其与本人交往的丰富信息,还原了昌耀传奇性的一生。第三版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昌耀在河北荣军学校从事诗歌创作伊始,与河北省文联及《河北文艺》的来往信息等新的资料,以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亲历的现场信息、史论结合的学术视野、知人论事式的深度评述,展示了诗人昌耀最终命运走向的端倪。本书选录的昌耀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生动可感,不仅深刻揭示出诗人昌耀独特的禀赋,还勾勒出诗人昌耀作为当代中国一位少有的大诗人,虽历经太多孤寂和苦难,灵魂中却充满爱和良知的令人感喟的一生。


      作者简介
      "燎原,生于1956年,本名唐燎原。当代诗歌批评家,著有中国西部诗歌专论《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诗集《高大陆》,批评随笔集《地图与背景》,以及《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主编《二十一世纪十年中国独立诗人诗选》《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等。
      "

      目录
      "

      “从小就闯入社会的孩子”003
      1.空城堡中的幼主003
      2.宗祠私塾的读书郎011
      3.从县立中学到投笔从戎017

      朝鲜战场020
      1.战火中的少年020
      2.《人桥》与最初的写作027

      河北荣军学校033
      1.背景:王氏家族的衰败033
      2.从桃源到北京的家族迁徙038
      3.崭露头角的诗坛新秀045
      4.蓬勃的青春渴望爱情058
      5.到远方去062

      初到青海067
      1.“寂壁乡山”067
      2.那时节,“我的诗运是亨通的”076
      3.进入青海省文联081
      4.第一部书:《花儿与少年》085
      5.《最初的歌》与初到青海的歌095
      6.渐进中的民俗学气质与民谣风102

      头戴荆冠110
      1.以诗罹祸110
      2.家书中的“问题少年”125
      3.栽入“右派”罗网145

      流寓边关的诗人159
      1.日月山下的放逐 159
      2.炼钢炉前无产者诗人的梦幻170

      大山的囚徒185
      1.藏龙卧虎的八宝农场185
      2.新垦地上的磨镰人204
      3.“那些日子我们因饥馑而恍惚”216
      4.“这样寒冷的夜……”223
      5.天籁萦回的风景写生小品233

      申诉之路247
      1.落魄青海的精英者群247
      2.投向北京求助的信鸽256

      走出祁连山269
      1.土伯特的女儿们269
      2.八宝农场焚书的大火287

      流徙新哲农场290
      1.沙尘暴统治的荒原290
      2.北国天骄的义子308
      3.“冰河与红灯谨守着北方庭除”315
      4.西羌雪域的五口之家323
      5.告别荒原336
      十一
      否极泰来的1979346
      1.“归来者”峥嵘亮相346
      2.寒春中裹着冰甲的红梅359
      3.被改写的旧作374
      4.流放四部曲397
      十二
      “负荷着孩子的哭声赶路”410
      1.清寒之家的苦乐410
      2.“赞美:在新的风景线”417
      十三
      西部大时空的史记425
      1.“所思:在西部高原”425
      2.西部,“更是一种文学气质”432
      3.“亚当型巨匠”的金字塔建造438
      十四
      荒诞生存中的百年焦虑451
      1.“你的一页电报摊开,早被强意奸淫”451
      2.诗集出版反复受挫458
      3.“昴哀窕岛冈桑”468
      十五
      来自外省的致意478
      1.“读你的诗,总有神交已久的感觉”478
      2.各地青年诗人们的造访488
      3.“太阳城”投来的光束497
      十六
      听候召唤:赶路504
      1.“一个挑战的旅行者行走在上帝的沙盘”504
      2.落日中矗立的《哈拉库图》516
      十七
      婚变:日暮天际的火烧云528
      1.夫妻关系中的裂纹528
      2.头戴便帽从城市到城市的造访532
      3.日暮天际的火烧云541
      十八
      无家可归的大街看守564
      1.解除婚约564
      2.“篁:我从来不曾这么爱”572
      3.H,西岭雪山诗会上的风景583
      4.入赘穆斯林平民院落594
      十九
      “地底如歌如哦三圣者”598
      1.鲁迅《野草》的投影598
      2.底层世界的超凡众生605
      二十
      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617
      1.世纪末涛声中驶向深海617
      2.在俄罗斯,灵魂与肉体的浸礼628
      二十一
      生命中最后的日子650
      1.音乐路650
      2.身患绝症与《昌耀诗文总集》662
      3.在桂冠与情义的潮水中674
      4.太阳说:来,朝前走700
      二十二
      补记708
      "

      内容摘要
      《昌耀评(增订本)》为已故诗人昌耀的评论性传记。该书以时代风云和青海地理山河为背景,综合昌耀生前所提供的家世文书、重要信件、手稿资料,及其与本人交往的丰富信息,还原了昌耀传奇性的一生。增订本主要根据新的资料,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昌耀在河北荣军学校从事诗歌创作伊始,与河北省文联及《河北文艺》的来往信息,该书以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亲历的现场信息、史论结合的学术视野、知人论事式的深度评述,展示了诗人昌耀最终命运走向的端倪。

      主编推荐
      有许多人可以写昌耀评传,但很好人选非燎原莫属。他用这部专著充分证明了他没有辜负昌耀的嘱托,向昌耀的在天之灵和广大读者献上了这部满含卓见浸透深情的心血之作。由于作者对青海和昌耀的稔熟,加之自身的才情,故而对传主的生活经历叙述得简要而清晰,在克制的叙述中蕴含褒贬爱憎;对昌耀作品的评价敏锐而独到,真挚而深刻。通读全书使读者不得不承认昌耀确实是当代中国的一位大诗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