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匠老刘的书店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9787538869330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9787538869330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9787538869330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9787538869330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9787538869330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 ISBN:    978753886933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 ISBN:  978753886933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0.99 0.2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23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三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11% (1184笔)
    好评率
    99.92%
    发货时间
    12.16小时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9787538869330
      商品描述:
      目录
      羊脂球/001
      两个朋友/047
      真的故事/056
      皮埃洛/063
      月 光/070
      骑 马/077
      衣 橱/086
      项 链/094
      港 口/106
      蛮子大妈/119
      一个诺曼底人/129
      俘 虏/137
      在树林里/153
      懊 恼/160
      旅途上/168
      米龙老爹/176
      一场决斗/184
      我的叔叔于勒/191
      床边协定/201
      保护人/210
      勋章到手了/216
      雨 伞/223
      一场政变/234
      散 步/246

      内容摘要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集,为读者呈现出法国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阅读小说,让读者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所描绘的生活面十分广泛,它们共同构成了19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世俗图。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当时社会现实中形形色色的现象无不有形象的描绘;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都得到鲜明的勾画;法国城乡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而在他广泛的取材面上,有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职员的生活和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城乡风光与轶事。

      精彩内容
      连续好多天过去了,部分残余的溃军仍在里昂市区里穿行。那已经不是队伍了,只能算是散兵游勇而已。他们的脸上显现着疲惫的姿态,胡子不仅长而且很脏,军服也是残缺不全,队伍里没有团的旗帜,更没有团的番号。这些人看上去要么像是压伤的,要么像是折断了腰的,头脑迟钝得一点东西都想不起来,没有任何主意,只是习惯性地向前走,感觉像是如果停步就立刻会由于没有气力而倒下来。
      我们眼前看到的主要是一些因动员令而应征的人和一向因机警出名而作战的国民防护队。前者是扛着步枪躬着身体、天生爱和平、凭借着固定利息过活的安分守己的人;后者是既准备着随时冲锋也准备着随时开小差、容易受惊也容易冲动的人。几个红裤子步兵走在这两类人的中间,他们都是某师在一场恶战后被击溃的残余。一些无精打采的炮兵同这些不同种类的步兵混在一起,偶尔也有一个戴着铜盔的龙骑兵拖着沉重的脚步跟在轻快步兵的后面吃力地走着。很多义勇队都给自己起了种种壮烈的名称:“掘墓国民队”“失败报仇队”“死亡分享队”。这些人都带着土匪的神气。
      他们的上司或是呢绒商人,或是粮食商人,或是歇业的牛羊油贩子,或是肥皂贩子。开战以后,他们被迫应征。他们揣着银元或者蓄着长胡子,因此都当了军官。他们高谈阔论地讨论着作战计划,用浮夸而令人不齿的语气声称整个垂危的法国全靠他们的臂膀去支撑。但有时候,他们也担心他们的部下——过于勇猛、嗜好抢劫和胡闹的强徒。
      有传闻说普鲁士人快要进里昂市区了。两个月以来,本市的国民卫队在附近各处森林里已经做过很多侦察工作,有时还放枪误伤了自己的哨兵,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他们现在都已经到家了。服装、器械及以前被他们拿着在市外三法里区域的国道边上吓唬人的凶器,现在全都不翼而飞了。
      法国最后的那些士兵终于渡过了塞纳河,从山赛韦和布阿加转到阿德韦桥去。师长走在最后面,眼看着一个盛名远播的善战民族因为惨败而崩溃,他万念俱灰;有两个副官跟在他旁边。
      生活像是停止了,店铺全关门闭客,街道上安静得没有声息。偶尔有一两个居民沿着墙边迅速地溜过,却是沉寂而胆怯的。因为挣钱弄昏了脑袋的富翁都愁苦地等候着胜利者,他们一想到厨房里的烤肉铁叉和斩肉大刀可能被当作武器看待,都吓得不免浑身打冷战。整个城区笼罩着死寂和令人恐怖的气氛。这一切反而使人盼望着敌人早点到来。
      在法国军队完全撤退的第二天下午,最初三五个不知从哪儿出来的普鲁士骑兵急匆匆地从市区里穿过。紧接着就有一堆乌黑的人马从汕喀德邻的山坡上蔓延开来,这时另外两股敌人也在达尔内答勒的大路上和祁倭姆森林里的大路上出现了。按照计划,这三个部队的前哨准时在市政府广场上会师了。最后,成群的日耳曼人主力从周围那些地区拥过来了,强硬而带着拍子的脚步踏得街道上的石块橐橐作响。
      敌人的口令用一种陌生的和出自硬腭的嗓音吼出来,沿着那些像是死一般沉静的空房子向天空升上去。这时,房子的百叶窗后面却有不计其数的眼睛正在窥视这些战胜的人——这些依据“战争法律”夺得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的主人身份地位的人。居民们在晦暗的屋子里都吓傻了,他们知道如果想对抗洪水横流、大地崩陷类的灾害,任何气力和智慧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每当秩序受到了破坏,安全就不复存在,向来享受自然的法律或者人为保护的事物,若听凭一种无意识的残忍的暴力来摆布,那凄凄惶惶的感觉必然也会接踵而至。
      于是战败者为了能正常生活,终于向入侵者敞开了大门,随后双方相携走进了客厅。
      初期的畏惧一旦消失了以后,一种新的宁静祥和的气氛又建立起来了。许多人家同普鲁士军官一块儿吃饭。军官当中自然也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出于礼貌原因替法国人叫屈,说自己也是很不情愿参加这次战争的。有人对他们是感激的,有人现在还需要他们的保护。
      为什么非要去得罪一个完全可以依靠的人呢?现在终于有人找到借口了,他们从法国人的娴雅性情中演绎出来堂皇的理由,说在家里讲礼貌是可以的,在公开场合则不应该与外国军人表示亲近。因此他们在门外假装彼此陌生,但在屋里却相处得好似一家人。渐渐地,日耳曼人每天晚上就待得更久一些,与主人一家同在一座壁炉跟前烤火。
      普鲁士士兵却在街道上招摇过市,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很多穿着蓝军服的骑兵军官傲慢地拖着大长军刀在街面上,向咖啡馆走去,他们对普通市民的轻蔑态度和一年前在相同咖啡馆里喝酒的法国步兵军官如出一辙。虽然法国人还不怎么出门,但市区渐渐地恢复着往日的状态。
      然而总有一种不可容忍的异样气氛飘浮在空气当中,它使得饮食变了味道,它使人感觉故乡变作了他乡。
      达勒或者贝赛尔那一带靠近十字洲,距离市区下游两三法里。日耳曼人的尸首漂浮在河里,那里的渔人或者船夫经常能从水底捞起他们。裹在军服里的尸体已经发胀,他们要么被人戳了一刀,要么脑袋被石头砸伤,要么被人从桥上推到水里。这种复仇的英雄行为,对于侵略者来说,这些远比白天的战斗更令人害怕。法国人对入侵者的仇恨让人变得分外坚强,更使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惜牺牲生命。
      入侵者用一种严厉的纪律控制了市区,使人们都麻木了,也疲惫了,当地商人们的心里萌动着做买卖的要求。在还处于法军防守之下的卡沃尔,有几个商人订有利益重大的合约,因此他们都想由陆路起程先到齐埃布去,然后再坐船转赴这个海港。
      要想获得一张出境证书就必须依靠熟识的日耳曼军官的势力。一辆用四匹牲口拉的长途马车被认定了走这一趟。同行的十个旅客到车行里订了座位,他们计划在下周二天还没有亮的时候起程,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
      几天以来,地面冻得很坚硬。星期一午后三点钟,成片的黑云载着雪花从北方滚动过来,一直到深夜都没有停止。
      午夜四点半的时候,旅客们都到了他们上车前的住处——诺曼底旅馆。他们的脸上都蒙着睡意,身上的冬季厚衣服把他们裹得像是穿上道袍的肥胖教士,可身子却还是在衣服里面发抖。黑暗中谁也看不清楚对方的面目,不过有两个旅客认出了彼此,第三个也向他们这边走了过来,他们一起聊起天来。一人说:“我带上了我的妻子。”“我也是这么做的。”“我也是。”另一个接着说,“我们不会回里昂了,如果普鲁士人向卡沃尔走,我们就去英国。”他们像说好了一样都有同样的计划,因为他们“秉性”相同。
      此时,手提一盏小风灯的马夫从一间漆黑的屋子里走出来,又立刻走进了另一间房里。没人套车,马蹄踢着路面,地面上的厩草减弱了马蹄的响声。接着一阵铃声响起,说明有人正触动马的鞍辔,随后一阵向牲口吼叫和叱骂的声音从屋子的尽头传了出来。
      突然,门关上了,一切声音都停止了。那些冻僵了的市民都不发出任何声音,他们都像冻住一样站着没有动。
      冰冷沉重的雪花坠落地面,在灯光下反射,闪闪发亮。它粘贴在各种物体的表面上,在那上面撒着一层雪苔。在这个宁静而且被严寒笼罩的深邃沉寂的夜里,雪片儿落下来的声息令人伤感不已。与其说是声息,不如说是感觉,雪片似乎充塞了天空又遮盖了大地。
      那个马夫又带着风灯出来了,他手里紧紧地牵着一匹可怜的马——它看起来瘦弱而且疲惫。他把它拉到了车辕边,系上了绳套,拴紧了各种马具,又前前后后仔细地瞅了一番。由于他一只手拎着风灯,因此他只有另一只手可以做事。马夫去牵第二匹马时才意识到那些冻僵了的旅客,只见他们全身被白雪覆盖着。他于是说道:“各位请上车吧,那里暖和一点。”在此之前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要上车,听到车夫这样说赶忙向车子走去。三个男旅客把他们的妻子都安排在最前头的座位上,随后自己也跟着上来。其他的旅客则坐在了剩下的位子上,他们彼此没有说一句话。
      车厢地面上铺的麦秸成为旅客们藏脚的好地方,坐在顶前头的“妻子”们都捧着装好化学炭饼的铜质手炉。她们低声慢气地述说着它的种种好处,互相敷衍着那些她们早已了解的事物。
      车子终于套好了。由于拉起来比较艰难,因此在往常的四匹牲口以外又加了两匹。在车子外面有人问:“旅客们可都上了车?”车里一个声音回答:“是的。”车子便起程了,车子慢悠悠的,简直是小碎步。
      半路轮子陷到了雪里。车厢轧轧地呻吟着,牲口老打滑,喘着粗气,汗气蒸腾。车夫手里那根长鞭子不停地噼噼啪啪抽着,像是一条细蛇扭在一起又分开,毫无征兆地抽在一匹牲口撅起的臀部,马因为受到狠狠的一鞭,拼命地飞奔起来。
      天慢慢放亮。一阵浑浊的微光从厚厚的云层里透出来,密云把那片覆盖着雪片的平原映得更加刺眼。曾经被一个里昂土著旅客比作棉雨的雪片已经停了。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