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作者:
侯水平 陈 炜 郭晓鸣 陈 智 张鸣鸣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
9787520124997
-
出版时间:
2018-07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20124997
-
出版时间:
2018-07
售价
¥
54.76
5.5折
定价
¥99.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10-2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深度开放合作,推动城镇化发展再上新台阶本书编委会前言由本书编委会共同组稿,执笔人为张鸣鸣、王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四川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的续航能力得到有力提升,这既是四川推动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等三大发展战略的实践成果,也是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开放合作发展战略的直接表现。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全面对外开放与深化区域合作正在推动四川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对外开放,全方位提升城镇化质量“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载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放合作,符合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参与主体多、面临阻力小的特征。城镇化合作是扩大双边乃至多边经济、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区域开放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以开放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建设、四川
导语摘要
*篇为总报告,分为发展测度和前景展望两个部分。报告回顾了四川省2016年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市(州)2016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1市(州)各指标的情况进行分解,理清影响城镇化的重要因素。第二篇为主题报告篇,是以城市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包括构建开放融合的城市社会、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经济品质、开放合作协同城市生态建设等3篇报告,聚焦“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开放合作战略在西部地区的落地和推动,从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和环境协调三个重要领域描述、分析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特征,评价不同城市和城市群所处的地位及拥有的竞争能力,分析比较优势和潜在风险,期望以前瞻的、客观的和严谨的研究回应社会关切。第三篇为专题调查篇,针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立足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认识,设计了基于城市发展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测评,评价了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城市竞争力水平。《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状况及其关键领域进行描述分析。《开放背景下四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报告》总结了开放背景下四川城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举措、成就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研究》通过对川南经济区发展现状的梳理,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四川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归纳了四川省特色小镇的鲜明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从夯实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优化发展环境等四方面提出建议。《践行“独立成市” 建设新型卫星城》通过对2010年以来成都卫星城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近五年来卫星城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下四川区域协调发展评析》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背景,从基础实力、首位城市、区域均衡、腹地支撑四个维度对四川区域协调发展进行评析,认为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下,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都市三圈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研究》《开放背景下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认为,四川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还比较弱。《四川省百万人口大县县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分析》归纳了四川百万人口大县县城的发展情况,认为人口大县的发展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四川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报告》描述了四川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归纳总结了四川省在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了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四川省人口红利变动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四川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到2020年四川人口红利基本结束,但新的结构型人口红利正在形成,将使四川人口红利在2020年后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四川养老模式研究》通过对四川人口老龄化特征趋势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研分析,发现四川省目前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机构发展不足等问题突出,亟待健全养老机制、丰富养老模式。
作者简介
张鸣鸣,女,1978年生,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城镇发展、“三农”问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重点课题3项,承担省部级城镇化、统筹城乡、农民工等相关课题二十余项。
目录
Ⅰ 总报告
1
002
027
Ⅱ主题报告篇
2
3
4
5
Ⅲ 专题调查篇
6
7
8
154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bstract
Contents
内容摘要
*篇为总报告,分为发展测度和前景展望两个部分。报告回顾了四川省2016年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市(州)2016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1市(州)各指标的情况进行分解,理清影响城镇化的重要因素。第二篇为主题报告篇,是以城市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包括构建开放融合的城市社会、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经济品质、开放合作协同城市生态建设等3篇报告,聚焦“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开放合作战略在西部地区的落地和推动,从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和环境协调三个重要领域描述、分析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特征,评价不同城市和城市群所处的地位及拥有的竞争能力,分析比较优势和潜在风险,期望以前瞻的、客观的和严谨的研究回应社会关切。第三篇为专题调查篇,针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立足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认识,设计了基于城市发展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测评,评价了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城市竞争力水平。《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状况及其关键领域进行描述分析。《开放背景下四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报告》总结了开放背景下四川城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举措、成就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研究》通过对川南经济区发展现状的梳理,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四川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归纳了四川省特色小镇的鲜明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从夯实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优化发展环境等四方面提出建议。《践行“独立成市” 建设新型卫星城》通过对2010年以来成都卫星城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近五年来卫星城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下四川区域协调发展评析》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背景,从基础实力、首位城市、区域均衡、腹地支撑四个维度对四川区域协调发展进行评析,认为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下,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都市三圈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研究》《开放背景下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认为,四川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还比较弱。《四川省百万人口大县县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分析》归纳了四川百万人口大县县城的发展情况,认为人口大县的发展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四川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报告》描述了四川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归纳总结了四川省在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了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四川省人口红利变动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四川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到2020年四川人口红利基本结束,但新的结构型人口红利正在形成,将使四川人口红利在2020年后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四川养老模式研究》通过对四川人口老龄化特征趋势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研分析,发现四川省目前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机构发展不足等问题突出,亟待健全养老机制、丰富养老模式。
主编推荐
张鸣鸣,女,1978年生,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城镇发展、“三农”问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重点课题3项,承担省部级城镇化、统筹城乡、农民工等相关课题二十余项。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