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the persistent truth of machiavellism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出版时间:
2021-1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ISBN:
9787305250965
出版时间:
2021-10
售价
¥
48.92
6.3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 2024-12-3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本-艾米·沙尔夫斯坦(Ben-Ami Scharfstein),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曾执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领域为比较哲学、哲学史,其多部著作被牛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韵竹,自由译者,曾任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口译、笔译。 目录 目录 导读非道德的政治能走多远(徐贲) 引言 I.描述马基雅弗利主义 1.马基雅弗利主义者介绍 2.古代中国的马基雅弗利主义:法家 3.古代印度的马基雅弗利主义政治科学 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主义 5.马基雅弗利主义无处不在? II.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 6.道德的抽象观念与人类现实 7.非乌托邦式的观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问题到这里只说了一半。原因在于一旦认识和发现了相似性,并据此提出各种论点,关注差异性便是相当合理的。同样合理的还包括承认“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一术语具有误导作用,因为它以同一性为前提。鉴于相似性因为过于简单化招致了不少诟病,我们接下来要开始理清每一种文明(或者某一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历史事件等)的具体特质。强调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任何一方,都不意味着无视另一方的存在。在理论与实践中,两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相似性与独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提供可能,学到普遍的真理与传统惯例,同时还会学到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对它们进行修改或摒弃。我的兴趣主要在于清晰地考察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三种文明中的相似性,并运用其中的智慧。我还会对相关语境和个别思想家进行足够细致的描述,做出以下论断(与我的个人观点相反):每一种文明所体现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对于自身而言都是专享的。针对其他相反的论断,我们可以通过区分不同条件、类型和结果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来给予有力的回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回应将理论特征与实际情况对等,免不了对理论进行生搬硬套的危险。 在这里,我所讲的大部分内容很有可能主要基于西方的材料。倘若你问我为什么将那些“陌生人”——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及其他——也囊括进来,原因在于尽管它们看上去有些生疏,但如果考虑到在它们内部也同样提倡施行骗术及手段的话,我们先前的认识就显得流于表面了。正因为它们来自接近不同的文化体系,才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审视自己,并认识到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个层面上,我们自身比想象的还要残忍。他国文明如同明镜,若不是通过它们来观照自身,我们或许还会为自己身上不够有吸引力的地方寻找借口,声称那些是时间或地点的不妥造成的偶发性错误。当有一天学会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强调那些外部理由。有句话说得好,美出自观者的期待。不过,尽管我们自以为比过去更美丽,作为真正的人,我们身上仍具有动物的本性,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亲属,都像动物一样渴慕权力。对于亲属,不论我们是恨他们还是爱他们,在面对其他同类时,我们定会团结力量、一致对外。 这一说法是否在措辞上有所夸大,或者过于简单?当然不是。由于在试图做出公允的判断之前,需要参考大量的事例,并对论点进行考量,我将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马基雅维利主义深深根植于人类生活中,在短时间内对其抽丝剥茧,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它是非道德的,但它依然可以接受一些道德原则,前提是这些原则不会危及组织,或者放大一点说,一个国家的利益。这个国家由各种彼此并无亲缘的外来人组成,因而更是在人为的掌控之下。换言之,一个事物是否对组织或者国家构成威胁,接近由决定,由他来说明(或者公开宣扬)何谓集体意志。尽管这样的意志受到习惯性道德的制约,但在诸多便利性借口的帮助下,人们往往会违背这些。 P20-21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论述充分、资料详实的比较文化研究著作,本-艾米·沙尔夫在书中不仅检视非道德政治的相关理论,还细致考察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非道德政治实践。本书对现实政治状况与政治未来的探讨,并试图阐明马基雅维利主义盛行对其的影响,启发。 作者本-艾米沙尔夫先后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亦是该系在20世纪50年代的创系学者之一。沙尔夫是2005年以色列奖( Israel Prize laureate in philosophy)的获得者,他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横跨比较哲学、艺术、心理学、人类学、学等诸多学科,本书即展现了他广阔的知识史视角,以及游走于不同学科间的游刃有余。 知名学者徐贲撰写导读,细述“”概念的形成与政体演进,解读权谋之士与统治者的互动关系,并邀请读者把目光投向后时代的新马基雅维利主义。 中文版封面由屡获“中国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底图选取马基雅维利画像作版画风处理,上印巨型字母M,红黑配色现代稳重,尽显凌厉之风。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深入描述和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专著。作者首先对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进行了介绍,然后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讨论道德的抽象观念与人类现实,最后进行了非乌托邦式的观察。作者一方面揭示马基雅弗利主义的超道德性政治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着重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违背“真实”“公正”诸原则的政治行为?历史上主流的哲学思想,是否对马基雅弗利主义持一贯的批判态度?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论述充分、资料详实的比较文化研究著作,本-艾米·沙尔夫斯坦在书中不仅检视非道德政治的相关理论,还细致考察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非道德政治实践。本书对现实政治状况与政治未来的探讨,并试图阐明马基雅维利主义盛行对其的影响,极具启发性。 作者本-艾米·沙尔夫斯坦先后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亦是该系在20世纪50年代的创系学者之一。沙尔夫斯坦是2005年以色列奖( Israel Prize laureate in philosophy)的获得者,他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横跨比较哲学、艺术、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本书即展现了他广阔的知识史视角,以及游走于不同学科间的游刃有余。 知名学者徐贲撰写导读,细述“专制”概念的形成与政体演进,解读权谋之士与专制统治者的互动关系,并邀请读者把目光投向后极权时代的新马基雅维利主义。 ? 中文版封面由屡获“中国好看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底图选取马基雅维利画像作版画风处理,上印巨型字母M,红黑配色现代稳重,尽显凌厉之风。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