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道路与理念:中华法文化趣论

道路与理念:中华法文化趣论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0102375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102375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35.95 6.4折

定价 ¥5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1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1137272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龙大轩,男,1965年生,重庆梁平人,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981.9—1985.7月在西南师范学院攻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5.9—1988.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9—2006.6月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刑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法律史学、法律文化教学研究,主讲的《中国法制史》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转载文章9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法律讲堂》主讲嘉宾。在央视《法律讲堂》录播“中华法文化”“礼法中国”等节目200余集,社会反响良好。

      目录
      序 中华法文化之路
      道路篇
       礼从远古走来
       一、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二、为什么说礼就是那时的法
       三、礼的主要内容
       刑如刀光剑影
       一、道德和法律混同
       二、罪刑非法定
       三、等级差异
       “法”的闪亮现身
       一、由道德法律混同走向道德法律分离
       二、由罪刑非法定走向罪刑法定
       三、由礼有等差走向刑无等级
       改法为律
       一、有法可依
       二、有法必依
       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引礼入法
       一、物质层面的孝道进入了法律
       二、精神层面的孝道与法律相结合形成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三、宗教层面的孝道转化为法律制度
       礼法合治
       一、离婚必须有法定的理由
       二、不准离婚的法定情节
       法治梦想
       一、转型带来的变化
       二、文化分析
       三、对策和出路
      理念篇
       仁爱
       一、仁爱理念的内涵
       二、仁爱传统的表现形式
       三、提倡仁爱理念的现实意义
       诚信
       一、诚信的表现
       二、诚信文化的历史渊源
       三、诚信缺失的危机
       孝道
       一、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奇观
       二、古代法律如何惩治不孝
       三、传统孝道文化的反思
       清官
       一、古代清官的文化品格
       二、成为清官
       礼让
       一、礼让是传统社会一种文化
       二、礼让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礼让和纷争——传统无讼文化
       廉耻
       一、守住廉耻之心
       二、知耻近乎勇
       侠义
       一、信义
       二、道义
       三、忠义
       夫妻情义
       一、夫妻相处之道——情义文化
       二、张扬情义文化理念
       三、情义文化理念对缓解当下离婚浪潮的现实意义
      附录 案例举要
       一、王烈仁义治盗案
       二、巡官巧断遗嘱案
       三、庾纯供养有阙案
       四、赵和智断地契案
       五、张英礼让地基案
       六、赵娥复仇案
       七、刘贺无耻被废案
       八、姜诗休妻案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梳理了五千年的中华法律文化发展历史,提出了四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礼乐”文化,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二阶段“法律”文化,反映了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三阶段“礼法”文化,反映了汉朝到清朝末年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四阶段“法治”文化,展现了清末法制改革以来百余年中国人对法治的梦想与追求。概括了具有代表性的八种价值理念:仁爱、诚信、孝道、清官、礼让、侠义、廉耻、夫妻情义,并选取了八个案例,阐述上述八种理念在历代法制实践与法律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采用“以故事讲制度,以制度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的叙事方式,坚持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条分缕析,力求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很好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全书20余万字,分为道路篇、理念篇、案例举要三部分,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可作高校中华很好传统法律文化的教材和普及法治文化的通俗读物。

      精彩内容
      作者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央视“法律讲堂”主讲嘉宾。本书梳理了五千年的中华法律文化发展历史,提出了四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礼乐”文化,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二阶段“法律”文化,反映了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三阶段“礼法”文化,反映了汉朝到清朝末年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四阶段“法治”文化,展现了清末法制改革以来百余年中国人对法治的梦想与追求。概括了具有代表性的八种价值理念:仁爱、诚信、孝道、清官、礼让、侠义、廉耻、夫妻情义,并选取了八个案例,阐述上述八种理念在历代法制实践与法律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采用“以故事讲制度,以制度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的叙事方式,坚持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条分缕析,力求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全书约18万字,分为道路篇、理念篇、案例举要三部分,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可作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教材,和普及法治文化的通俗读物。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