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审物: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

审物: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7410462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46.14 4.7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0

    数量
    库存36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5342582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天波: ·艺术史博士·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江苏师范大学工匠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负责人·央视百家讲坛《好物有匠心》主讲人·年榜“中版好书”“凤凰好书”和月榜“中国好书”作者·江苏南京社会科学普及公益导师·江苏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物流之路:易位与创生

       一

       丝路:物流之路

       二

       资源重组:思想、制度和技术

       三

       时空缔造:动力、身份和攫取

       第二章

       马可·波罗:猎奇与诗意

       一

       对诸物的描写

       二

       对帝国及物的想象

       三

       物的启蒙及其影响

       ……



      内容摘要
      在全球交往体系下,从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传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写”与“物的想象”已然成为他们建构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到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良好的“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轰然倒塌。本著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来华传教士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和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以及“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利玛窦、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别撰写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1615年)、《中华帝国》(1642年)、《中国新志》(1688年)、《中华帝国全志》(1735年)为案例,较为详实地描述了欧洲近代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在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下对中华工匠文化的另样回应,确证了中华诸物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深远影响,显示了中华诸物在欧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释了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独特价值。

      主编推荐
      本书以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撰写的描述中华诸物的著述为案例,详实地阐释著述中华物叙述对欧洲造成的广泛影响,聚焦分析传教士和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下的回应,确证中华诸物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出场提供基础性物质认知与理性思想的事实,并进一步阐释影响了全球文明交往的文本交往体系及其文化传播机制。

      精彩内容
      在全球交往体系下,从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传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写”与“物的想象”已然成为他们建构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到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良好的“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轰然倒塌。本著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来华传教士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和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以及“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利玛窦、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别撰写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1615年)、《中华帝国》(1642年)、《中国新志》(1688年)、《中华帝国全志》(1735年)为案例,较为详实地描述了欧洲近代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在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下对中华工匠文化的另样回应,确证了中华诸物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深远影响,显示了中华诸物在欧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释了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独特价值。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