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中国经典医学的身体观与认知特征

中国经典医学的身体观与认知特征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4267233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35.95 6.0折

定价 ¥6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9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099423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晶,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与科学史、化学史与化学哲学、中国科学文化史、公众理解科学。

      目录
      绪论  认知科学与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医实践
        1.还原论进路下的中草药研究及其困境
        2.科学划界视角下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规范
        3.比较视角下的中医史研究
        4.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现代中医
        5.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医有效性
        6.认知科学视角下的科学史与中国文化研究
        7.本研究的视角和目标
      第一章  从经验到数术的身体:早期医学知识的形成
        1.药物炼制的多重思想源流
        2.身体观、身体感与身体图式
        3.尿液药用:非脏腑与非气化的身体
        4.禁忌与外在的身体:可观察与可养护
        5.经典医学的初步整合:节律与数术的身体
        6.身体观的变化与早期医学中自然主义本体论的形成
      第二章  从假借外物到津液论的身体:经典医学理论的张力
        1.养生与食气的身体
        2.甘始饮小便与淮南王炼秋石
        3.医道融合与内外丹
        4.内丹术的拒斥:超越有形的身体
        5.经典医学对秋石的接纳与承认
        6.经验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结构与张力
      第三章  药物理论与经验的同构
        1.数术化的理论与经验的身体之区隔
        2.儒医、天人合一与病因的实体论转向
        3.性味理论与早期本草中药物疗效的割裂
        4.从性味到归经:药物作用的身体通道
        5.天人关系的调整与人的本体性
      第四章  照料与以病人为中心:多元情境中身体对意义的响应
        1.循证医学的核心与治疗情境的重要性
        2.医疗有效性实现的多元情境
        3.意义响应与临床实践中的病人主体
        4.看护照料与行动的身体意向性
        5.回归医学的技艺性与以病人为中心
      第五章  疾病的意义响应与经典医学中的参与式照料
        1.疾病的本质与生物医学进路解释秋石药用
        2.参与式照料作为理解经典医学的有效性的新进路
        3.早期经典医学治疗中的病人参与和仪式
        4.经典医学中的患病说明与患病体验
        5.经典医学中的看病与以病人为中心
        6.经典医学参与式医疗的现代价值
      第六章  情境化与具身认知:经典医学中的药物效验
        1.作为复杂系统的人体与疾病:动态、多样与个体化
        2.药物制备中的动态变化与长程考量
        3.药物使用中的认知媒介与具身经验
        4.药用经验与临床治疗中的情境化认知
        5.两种类型的经验:具身经验与共享表征
        6.病人关照、药物治疗与意义响应的交织
      第七章  分类、表征与推理、解释
        1.经典医学中的药物分类、原型与本体
        2.药物分类中的自然类:实用、变化与关联
        3.药物与治疗解释中的模型、推类与表征
        4.推类与相关性解释的优势与不足
        5.结合关联性思维与因果解释
      第八章  经典医学知识的传承和评价
        1.文本知识、具身知识与经典的形成
        2.医者身份与技艺性知识的传承
        3.对医者和医学知识的评价
        4.道德评价与具身知识传承方式的优势
      结语
        1.经典医学的认知特征
        2.经典医学认知方式的现代价值
        3.人类认知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疾病和治疗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过去的两百年中,传统医疗概念、中草药、疗法与现代药物和治疗技术,在中国被平行使用,中医和生物医学[’]共同享有合法的医疗地位,同时被用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从在中草药青蒿中成功提取抗疟药物青蒿素,[z]到从含砒霜的中药复方中发展出用三氧化二砷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研究成果的出现,中药的现代价值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复方的应用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此获得2()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中医在引起国际科学界对它逐渐增强兴趣的同时,也遭遇了它和生物医学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程度鸿沟的新一轮争议。[。]中医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争议,一方面是因为中草药和矿物药的毒性对健康的威胁,[0]更重要的是中医和生物医学在药物组成、诊断、证明有效性的方式,乃至关于什么是疾病和健康等理论和概念上呈现出的差异。[。]中医被认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典型代表,基于千百年来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其药物多为天然的、复合的植物、矿物药乃至动物药等。而生物医学基于科学理论以及受控临床试验的检验,所用药物为高纯、组分单一的化合物。即便有青蒿素的发现,三氧化二砷被欧洲白血病专家委员会认定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具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对于医学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从传统知识中获得了启发,但是依然有质疑未解决:这两种药物的提取、开发和使用……

      主编推荐
      本书选择了东方医学中秋石方和西方医学中的安慰剂两个案例,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演变、临床使用和社会认识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的写作,跳开了中西医之争,文本努力提供一种去看待医药、社会和治疗的视角。作者将之称为“身体观”和“认知特征”。

      精彩内容
      中国经典医学在治病识药的实践中认识到了疾病、环境和人体的复杂性与动态相互作用,而这种多样性又和经典医学对身体的认识、对疾病说明的本质有关,与知觉、概念、推理和解释、知识的传承和评价方式有关。本书从认知科学哲学、医学人类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从人类认知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出发,关注经典医学的实践而不仅仅是文本,将经典医学编织进入更宏阔的世界性视域之下,回答经典医学独特的认知特征,进一步发掘经典医学的现代价值。

      媒体评论
      本书选择了东方医学中秋石方和西方医学中的安慰剂两个案例,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演变、临床使用和社会认识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的写作,跳开了中西医之争,文本努力提供一种去看待医药、社会和治疗的视角。作者将之称为“身体观”和“认知特征”。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