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津卫妈祖

津卫妈祖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0397088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76.70 6.0折

定价 ¥12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04

    数量
    库存2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1131575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文清,现任天津市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生于1961年2003.12-2006.01 南开区八里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2006.01-2009.03 南开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2009.03-2012.02 南开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员2012.02-2013.10 南开区委市容和园林工委副书记、市容园林委主任2013.10-2017.12 南开区委市容和园林工委书记2017.12-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目录
      壹 历史探究
       大运河文化的璀璨明珠
       —妈祖信俗/尚 洁 002
       三津福主:来自远方的林默娘/尚 洁 007
       东庙:一座皇家敕建的官庙/吕 琰 012
       娘娘宫:津地香火旺的皇家庙宇/王利文 014
       多元崇拜的天津妈祖宫庙/尚 洁 020
       点缀津城妈祖文化的珍珠
       —几座值得记忆的妈祖庙宇/尚 洁 023
       葛沽天后宫与津东书院/龚孝义 028
       贰 妈祖信俗与津卫民俗
       皇会:中华妈祖文化的奇异盛典/尚 洁 034
       胡同里的混元盒高跷会/吴裕成 046
       从“娃娃大哥”到五男二女的福分/尚 洁 050
       挑水哥哥进财来/尚 洁 053
       美男张仙与张仙阁/尚 洁 055
       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都没有/王利文 057
       “当差”痊愈,不忘谢奶奶/尚 洁 060
       娘娘宫育儿有招法:挂锁与跳墙/尚 洁 063
       娘娘宫大殿为何悬挂小木船/董季群 064
       民间俗神白老太太/张晓丹 066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趣说财神爷/张晓丹 068
       天后宫的守门神/张晓丹 072
       药王与龙王的传说/张晓丹 076
       “文运神”:文昌与魁星/张晓丹 080
       腊月十五“上全街”/尚 洁 083
       腊月二十三娘娘宫里拜太岁/张晓丹 087
       “例儿”:大年三十的禁忌民俗/王利文 091
       正月十六娘娘宫里“走百病”/尚 洁 092
       “乐奏钧天”唱大戏/刘 心 094
       九九重阳与天后宫秋祭大典/尚 洁 096
       “十老九乐”与“八辇二亭”
       —葛沽宝辇印象/龚孝义 098
       你知道东岳大帝的女吗?/张晓丹 101
       水阁医院与天津天后宫的不解之缘/刘建国 102
       叁 妈祖文化遗存
       国宝:《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尚 洁 106
       天津天后宫的匾额与楹联/张晓丹 130
       历史上与妈祖有关的诗词歌赋/王利文 138
       元代危素《大直沽天妃宫旧碑碑记》/吴裕成 153
       民间文学:《天后宫里的王三奶奶》/李世瑜 158
       传说故事:《戏楼为嘛盖在宫外河边》/张 仲 160
       妈祖文化中的天津方言歇后语/谭汝为 162
       民间曲艺:《刘二姐拴娃娃》/桂慕梅 164
       肆 复兴之路
       1985:妈祖文化开启复兴之路/王利文 174
       从宫南、宫北大街到古文化街的华丽转身/王利文 180
       大直沽天妃宫的遗址保护与考古/吕 琰 184
       走近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吕 琰 188
       《天津妈祖文化展》策划实录/尚 洁 191
       解读天津天后宫幡杆之谜/段德融 196
       天津天后宫重光二十七年后修缮提升纪实/安盛崑 199
       妈祖盛宴/张晓丹 203
       天后宫里有神泉/姜维群 209
       天津市区室外的天后圣母石雕圣像/汲朝怡 212
       分布于津地中心城区以外的妈祖宫庙一瞥/龚孝义 216
       曾被遗忘的两座娘娘庙/尚 洁 219
       伍 亲历者说
       我与妈祖的故事/李家森 224
       我为天后圣母制作銮驾/戴东涛 236
       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周: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品牌/尚 洁 239
       用心血哺育的民俗文化之花
       —天津市民俗博物馆文物征集的那些事/王利文 241
       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津卫》杂志/王利文 245
       藏经阁: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王利文 247
       钟声鹤鸣:献给21世纪的礼物/王利文 250
       新编京剧《妈祖》记忆/魏以刚 253
       天后宫修缮二三事/张 威 256
       具有历史意义的修缮
       —我为天后宫设计汉白玉栏杆小记/华绍栋 258
       张仙阁鉴定及加固工程方案设计有感/江 春 261
       天后宫内的古董市集/孙林瑞 264
       斗转星移 再现辉煌
       —记2013年皇会盛况/尚 洁 266
       妈祖祭典唱颂歌/陈 克 274
       让妈祖文化走进校园,皇会有了接班人
       —组建儿童舞花会、哨角会表演团队纪实/尚 洁 280
       “泥人张”为妈祖塑像/张 宇 283
       一个可以留住乡愁的地方
       —《印象天津卫》展览的设计制作/王利文 288
       邮戳上的天后
       —《天津天后宫纪念天后诞辰1055周年》邮资纪念封
       和个性化邮票成功发行纪实/宋少波 292
       在娘娘身边成长的日子/张晓丹 296
       陆 妈祖文化研究与海内外交流
       妈祖文化论坛回顾/王利文 302
       值得称道的田野调查与治学之风
       —采风杂谈/尚 洁 310
       乡情所系天后宫/吴裕成 313
       破冰之旅与《妈祖情缘》一书的创作/尚 洁 316
       同谒妈祖天后 共叙两岸亲情
       —天津天后宫盟亲团赴台演出纪实/穆 霖 318
       一场别开生面的妈祖文化知识竞赛/周金琰 320
       零的突破
       —记天津妈祖次走出天津巡安台湾/尚 洁 323
       《天津市志·妈祖文化志》:地域妈祖文化志/张月光 328
       台湾妈祖在天津/王利文 334
       滨海妈祖宫文化园建立始末/龚孝义 337
       天涯共此时
       —赴台湾演出有感/赵 靖 339
       那些妈祖人/吕 琰 342
       让传统民俗融入现代生活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天津皇会文化展》/蒲 娇 346
       新媒体时代的天津妈祖文化传播/安盛崑 351
       妈祖文化视频资料的海内外采拍与传播/崔 欣 355
       “一带一路”的文化经典:《天津天后宫行会图》/耿学明 358
       柒 妈祖文化旅游节
       民间文化的名品牌
       —妈祖文化旅游节/韩宏范 362
       乘势而上: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时机把握/龚孝义 369
       天时、地利、人和:妈祖节的过去和未来/何焕臻 372
       “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标识解读/王利文 378
       首届妈祖节开幕式盛况回顾/穆 霖 380
       “妈祖巡海”祥云来/张 志 388
       我为妈祖写音乐 妈祖精神励我行
       —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主题歌暨系列音乐创作随笔/岳志刚 391
       “妈祖之光”焰火晚会/续红泉 398
       为有妈祖情切切,不辞愿做寂寥人
       —记第三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一二事/贺艳生 400
       水与火的交融/刘 健 404
       歌唱妈祖
       —《大海的女儿》演出记忆/李 青 406
       难忘的千人祭祀大典/尚 洁 408
       华彩炫舞河海生艳 津门故里日月同光
       —第九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回眸/王 敬 412
       作品《华彩天津 光映南开—“津门故里”光影秀》的幕后故事/岳 伟 415
       附录 天津妈祖文化相关历史文献 418
       后 记 427

      内容摘要
      大运河文化的璀璨明珠──妈祖信俗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河道,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高度融汇,形成内涵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是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其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下至清宣统末年(1911),续以当代,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涉及中国古代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领域,可谓一部大百科全书;其展现的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概念,犹如一个大博物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行动指南》中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作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天津,众多的河流在此交汇,并形成长达76千米的海河。海河连接着运河与海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不仅是当年中国北方最繁忙的河道,而且还是南接江淮、北达京城的重要枢纽。可以说,天津是因运河而兴,因漕运而繁荣。漕运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指专为朝廷运送粮食的水路运输方式。天津的漕运历史悠久,早在曹操北征乌桓(为古代东胡的一支,居地在乌桓山,今大兴安岭山脉南端)时就在天津地区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使散乱的河流归于一统,形成海河水系,并为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奠定了基础。7世纪初(605—617),隋炀帝三次大规模开凿运河,修成了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

      主编推荐
      “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妈祖信俗传入天津后与津卫风土民情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天津地域妈祖文化。

      精彩内容
      妈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之所以被数以亿计的人们所敬仰,正是因为她身上所表现的热爱和平、爱国爱家、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无畏、敢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由此形成的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更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津卫妈祖》一书采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及亲历者的口述等手资料,多方面展现了妈祖文化在天津产生、发展的历程,细致梳理了妈祖文化对天津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亲历者的口述,填补了史料的空白,为天津妈祖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手资料。

      媒体评论
      “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妈祖信俗传入天津后与津卫风土民情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天津地域妈祖文化。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