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

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302607137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62.92 6.4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26

    数量
    库存1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1676935
      商品描述:
      前言

      呈现在读者诸君眼前的这本小书是笔者十余年来以清国史馆档案为中
      心的部分研究成果的结集。文字具在,本毋庸赘言,但选择这个主题研究
      有特别的学术缘分,有多位师友的爱护和帮助,因此有必要加以说明。本
      书收录的论文均是对清国史馆档案涉及的某个问题的研究,与我2011年
      前的研究有一些不同。此不同处大体有两点:第一是研究的主题有所变化。
      我从学术研究一开始,就一直在学术思想史领域努力,但学术史研究的主
      要对象有些变化。我从1996年开始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最初的研究时段
      是清末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重点研究主题是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政治和
      学术思想。2011年至今,我研究的主题转为清国史馆和清史馆的清史《儒
      林传》《文苑传》等记载的清代学术史。第二,研究对象的文献形态不同。
      我研究梁启超和严复思想,研究对象的主要形态是现代印刷品,包括现代
      报刊、机器印刷的文集等等。后来研究对象向前上溯到清嘉道时期阮元及
      其《儒林传稿》,目标文献的形态除了现代印刷品之外,增添了各地图书
      馆藏的稿本、钞本、木刻本等。2011年之后,我研究的对象的文献形态主
      要是清国史馆的档案(也有部分钞本,但是均作为档案全宗之中的档册)。 我的研究主题在2011年左右有一个转换。因《儒林传稿》是清史《儒
      林传》第一次稿,要研究《儒林传稿》势必要对整个清史《儒林传》的纂
      修情况进行了解,否则总有见木不见林的遗憾。但是我在大陆一直没有找
      到清史《儒林传》纂修的大宗文献,研究遇到了困难。2007年底在韩国遇
      到王汎森先生,我向他汇报了《儒林传稿》研究的情况。我不知道王先生 
       
      当时已经研究《儒林传稿》一段时间,并发表了论文,承蒙他指教,赐告《儒
      林传稿》相关的诸多文献在台北收藏。随后在王先生的热心帮助下,2010
      年12月我成为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人,得以赴台
      北故宫博物院寻找与清史《儒林传》相关的档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
      文献馆,在吕小姐、段小姐、周先生,特别是每天到馆研究的庄吉发先生
      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地找到了《儒林传稿》以及相关的清史《儒林传》
      档案,收获极大。 这次台北之行使我在学术上获益良多。到台北查阅档案,成为此后五
      年每年的常设安排。从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承王汎森、黄克武、
      潘光哲等先生的美意,我得以担任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的访问学人,数次到台北查阅档案。 我很幸运,赶上了一段海峡两岸关系较好的时期。我研究中国近现代
      史,承命在校内开设清史概要和民国史多年,但总是有隔一层的感觉,对
      于海峡对岸的台湾有诸多好奇。我仅在2003年因参加新竹清华大学的会
      议而停留数日,短暂拜访了近代史研究所,对台湾仅有片段的印象。2010
      年12月的访问,让我得以初步了解台湾,特别是台北的情况。台湾确是
      宝岛,山海相连,交通便利。而台北市井繁华,景物宜人。春夏秋冬,各
      有特色,冬天尤其温润多雨(特别是研究院所在的南港,有一年2月,我
      停留的一个月几乎天天有雨)。台湾乡亲的温良有礼,学术界的活跃多元,
      都给我极深的印象。台大周边餐厅、永康街茶馆、大稻埕街市、师大夜市、
      淡水落日、九份老街、基隆港夜色等等都极有魅力。台北是文学之城,街
      头路边,地铁(捷运)车窗就可以读到作家作品的锦句。还有读书人特别
      喜欢的各种书店,如重庆北路的书店街,敦南诚品、青康臧书房、四分溪
      书店等,我陆续购买回数百本研究所用的专业参考书,通过陆海联运运回,
      毫发无伤。这些都提供了我在书本中看到而不能亲历的某个时代的某种现
      场感。 但是对我们这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大陆学人而言,台湾的自然风景
      和市井风情都远不如各处档案的吸引力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  
      近现代史学界面对的是地理大发现一般的档案大量解密开放的新局面,台
      湾的解密档案一直是学人们(和新闻界)积极追踪的目标。以民国史而论,
      台北“国史馆”的国民政府档案、蒋介石档案、蒋经国档案等,(现在已
      经不存在的国民党“党史会”的)国民党档案,“中研院”近史所的晚清
      和民国外交档案、资源委员会档案、朱家骅档案等档案,以及其他部门的
      公私档案,内涵极为丰富,且每年都不断新增,学术价值极高,更具有
      新闻效应。 当然台北故宫博物院更是早就闻名遐迩,藏有数百万件清史档案,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放查档。到我去查档的时候,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书文献馆的善本阅览室已经有些门庭冷落。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
      档案的丰厚程度比之前述民国档案毫不逊色。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行
      了数字化,数百万件档案已经扫描,可以在线阅览,查档的效率更高。而
      未能扫描的档案,可以申请调出查阅原件。 余生也晚,到台湾也晚,很多材料早已经被前辈先进捷足先睹。我
      在台北档案馆曾遇到多位来自大陆的学者,如杨天石、吴景平老师。也
      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查档读者签名册上看到,美国的白彬菊
      (Beatrice Bartlett)教授的读者阅览证颁发时间比我出生时间还早。他们查
      档极为用功,杨天石老师说,他已经把海内外所有蒋介石相关的档案看了
      一遍。但就算不是这些档案的首个寓目者,我仍然被自己能亲眼看到的档
      案的新鲜内容而震撼。我很想同时在清史和民国史领域内有所作为,且在
      各个档案馆均设法获取了资料,并做了研究的尝试。每天奔走在外双溪故
      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长沙街“国
      史馆”之间阅档,有目不暇接之叹,脑子接受着各种信息风暴一般的冲击,
      兴奋而不能自已。台湾藏的民国史和清史档案均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可
      以深入研究的好课题很多。这给了我发展学术的机会,可以往民国史方向
      发展,也可以向清史领域深入。我们访台的过程都比较周折,而晚清民国
      时期的档案资料实在太多,让人难以割舍。台湾面积不大,但是我在数次
      访台期间从来没有舍得花时间去环岛游,只是在档案馆闭馆的周日在台北 
       
      及其周边转转。每次到台北,我都是工作到离台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
      闭馆的时候特别不舍得关闭阅档电脑。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我很快就明白,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
      在清史和民国史两个方向平均用力,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我权衡了
      一段时间,决定把主要精力用在清史领域。这有几个原因。第一,台北故
      宫博物院藏清史档案似乎没有新闻效应,也少有读者来查阅,却特别让我
      动心。这毕竟是我访台的初心,我对清史的认识翻开了新的一页。第二,
      我在清史领域,已经因研究《儒林传稿》而有一定的基础,继续研究清史
      相对便利。而在民国史领域研究基础较少。第三,因为每次到台湾访问的
      时间有限,我非常重视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档案的效率。选择研究清史档案,
      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复印的效率更高。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的清史档案电子化之后,复印没有数量限制。而民国史的档案当中,开
      放较早的国民政府档案,电子化的文件一个档册只能印一半,另外一半要
      手抄;而蒋介石、蒋经国等人档案,虽很多已经电子化,但不能下载,更
      不能复制打印电子版,只能就馆查阅电子版并录入;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的朱家骅等档案,则规定一人一年只能复制一千页;国民党党史会的档案,
      也是只能就馆抄录。相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史档案而言,上述地方查档
      的效率要低很多。单位时间内获得档案的数量,对后续研究影响很大。第
      四,我遇到了2012年开始新开放全部清国史馆和清史馆全宗电子版的时
      机,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商品简介

      本书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首次系统研究清史《文苑传》,揭示了清朝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本书有几篇文章是讨论与清史《儒林传》相关的历史,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等几篇论述了清史《儒林传》的稀见档案,该文2017年发表于中国历史学**期刊《历史研究》。论《清史稿儒林传》礼学论述格局的形成,是讨论《儒林传》的学术记载之一斑。阮元,翁同龢和章学诚,是清代学术政治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本人基于国史馆档案,讨论了他们在国史中的形象书写,对近代学术史有所补充。清史《文苑传》的几篇,是本人对于清史《文苑传》档案的初步研究。如《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核心期刊《文学遗产》。本文研究全部基于学界较少使用的清史《儒林传》和《文苑传》档案,实事求是,每篇文章均提出了原创性观点。本书是《清华历史文丛》之一,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有关内容可以供历史学界和史学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戚学民,清华大学历史系长聘教授;学术方向为晚清史、民国史。2005年博士论文曾入围全国百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论余嘉锡覆辑《儒林传》 1
      汉学 主流中的庄氏学术:试析《清史稿·儒林传》对常州学术的记载 28
      简论《清史稿·儒林传》礼学记述格局的形成 55
      论清史《儒林传》对陈澧学术的记载 82
      简论 《四库全书总目》对清代学术史论述的影响:以《儒林传稿》为中心 102
      《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 117
      昭代雅音 渔洋为宗:王士与清史《文苑传》顺康诗学史的书写 125
      纂述 权力与诗史构图:《蒋士铨传》与清史《文苑传》对乾隆朝诗学史的书写 146
      记载佳话:清《钦定国史文苑传》对诗歌史成就的书写162
      潘锡恩与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175
      桐城传人与文苑列传 192
      论《续文苑底稿》对桐城派史的续写 211


      清史《章学诚传》的编纂:章氏学说实际境遇之补证 228
      论清史《阮元传》的纂辑 238
      丹青再写:论清国史馆与民初清史馆对翁同龢事功的记载 250
      后记 263


      内容摘要
      清廷纂修《儒林传》和《文苑传》,时间长达百年,有诸多成形稿本,记载了清代学者和作家数百人,是关于清代学术史和文学史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是由于清史《儒林传》《文苑传》档案被带到台湾,长期不为大陆学界所知,至今研究者寥寥。本书基于《儒林传》《文苑传》档案,对清代学术史、文章学史和诗学史的若干专题进行了研究。

      主编推荐
      "清廷纂修《儒林传》和《文苑传》,时间长达百年,有诸多成型稿本,记载了清代学者和作家数百人,是关于清代学术史和文学史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是由于清史《儒林传》《文苑传》档案被带到台湾,长期不为大陆学界所知,至今研究者寥寥。本书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系统研究《儒林传》《文苑传》,揭示清代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 本书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有关内容可以供历史学界和史学爱好者参考。"

      精彩内容
      本书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首次系统研究清史《文苑传》,揭示了清朝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本书有几篇文章是讨论与清史《儒林传》相关的历史,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等几篇论述了清史《儒林传》的稀见档案,该文2017年发表于中国历史学权威期刊《历史研究》。论《清史稿儒林传》礼学论述格局的形成,是讨论《儒林传》的学术记载之一斑。阮元,翁同龢和章学诚,是清代学术政治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本人基于国史馆档案,讨论了他们在国史中的形象书写,对近代学术史有所补充。清史《文苑传》的几篇,是本人对于清史《文苑传》档案的初步研究。如《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学唯一专业核心期刊《文学遗产》。本文研究全部基于学界较少使用的清史《儒林传》和《文苑传》档案,实事求是,每篇文章均提出了原创性观点。本书是《清华历史文丛》之一,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有关内容可以供历史学界和史学爱好者参考。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