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3259928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2.92 6.4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10

    数量
    库存5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105453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坚,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教授、法国人文研究基金会爱马仕学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和日本创价大学访问教授。曾主持英国大英图书馆、美国温纳一格兰人类学研究基金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日本住友财团等资助的多项研究计划。专业领域包括考古学、艺术史、早期文明研究、物质文化和文化遗产研究。近期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考古学史和博物馆史、以器类和工艺为中心的物质文化研究、南中国和东南亚大陆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区域研究和濒危文化研究。



      目录
      初版序(李伯谦)
      初版致谢
      修订版自序
      引论  考古学文化系统观念下的青铜兵器
        0.1  超越物质形态的青铜兵器:从作为物证的物质走向超越文本的物质
        0.2  重新观察青铜兵器的体系:宾福德的考古学系统观念
        0.3  研究范式的转型:学术史的观察
        0.4  青铜兵器的定名与分类
        0.5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考古学文化系统观:结构与方法
      第一章  青铜兵器的形式分析:从蒙特柳斯式类型学到物质文化分析方法
        1.1  形式风格分析的适用性和方法选择
        1.2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形式谱系
        1.3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纹样分析
        1.4  青铜兵器形态的功能化和美术化倾向
      第二章  青铜兵器的社会层面意义:情境分析方法和不平等考古学
        2.1  社会考古学、权力考古学和不平等考古学
        2.2  界定考古学情境
        2.3  作为后过程性情境的商和西周考古学
        2.4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个案的情境分析
        2.5  作为社会标识的青铜兵器
      第三章  青铜器的精神层面意义:认知考古学或者反身考古学
        3.1  认知考古学和反身考古学
        3.2  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表达
        3.3  青铜兵器的性别认知和建构
        3.4  青铜兵器的禁忌和信仰
      第四章  早期中国的玉质兵器:从辅助线索到多元景象
        4.1  早期中国玉质兵器的发现和研究
        4.2  玉质兵器的形态分析
        4.3  玉兵的多元特征:以王戈为中心
        4.4  金石之缘
      参考文献要目
      插图目录
      继续前行(代跋)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关于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基于目前的田野发掘收获,以年代推定在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铜戈为起点,青铜兵器一直是中国青铜文明器物组合的重要类别,广泛见于青铜时代墓葬之中。青铜兵器数量庞大,远超青铜礼器;使用方式呈现明确规范,暗示针对青铜兵器的认知稳定化和程式化。但是,在青铜器研究传统中,兵器并未获得堪与礼器相较的重视。虽然早在北宋时期,青铜兵器就进入金石收藏,但是一直附庸于文字小学范式,直到道咸之后,金石谱牒范式渐成主流,才有了相对模糊的分类。晚至20世纪由金石学转型的器物学和新生成的考古学中,独立的青铜兵器类别才最终界定下来。20世纪对青铜兵器研究在分类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青铜兵器的历史复原,却深受僵化的功能主义认知和二分研究法的制约,裹足不前。青铜兵器按照基于社会进化主义观念的蒙特柳斯式类型学进行分类和综合,以直白的功能主义观念进行解释。青铜兵器被视为具有实际杀伐功能,或者至少以实际杀伐功能为主的器物类别,其形态变迁必然遵循功能性动因和社会进化主义模式。青铜兵器被剥夺的非实用功能则转移到青铜礼器上,因此,围绕着青铜兵器和礼器,形成了战争与和平、军事与礼仪、实用与礼用等二分对立格局。但是,由于预设理论的疏误,这些认知不无可商之处。基于对蒙特柳斯式类型学的盲从,青铜兵器的形式分析甚至忽略了柴尔德(Gordon Childe,1892-1957)以来诸家的修正。柴尔德曾经指出器物形态变迁和实用功能之间的微妙关系,功能性工具的形态深受实用功能预期的制约,在工具价值得以实现的情况下,器物形态就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段内维持相对稳定[11。这一推论明确质疑了将青铜兵器视为纯粹实用工具的合理性。在本书涉及的逾千年的时间段里,青铜兵器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更遑论组合关系和埋藏情境,因此,青铜兵器形态变化的动因需要在功能性诉求以外寻找。张光直先生提出,上古中国的青铜是一种政治性资源[21。形态演化受到实用功能之外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的青铜兵器本身可能就是礼器,而传统上将《左传·成公十二年》所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阐释为“兵”“礼”二分现象可能只是刻板之见。打破对青铜兵器的僵化认知,重新通过青铜兵器复原早期中国的礼制生活,并不能全然依赖于孤立的青铜兵器个体的形式风格分析,而逐年积累的随葬青铜兵器的大量墓葬个案更具有建构价值。于是,存在于共同空间中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便构成了相互印证、补充和强化的礼制化表达线索。青铜兵器成为管窥礼制的介质。但是,青铜兵器和青铜礼器反映的礼制曲线并不始终耦合,青铜兵器并不是青铜礼器的微弱回声,它既可能呼应和强化青铜礼器已经表达的礼制侧面,也可以填补青铜礼器疏于表达的环节,甚至独树一帜。在这个认识下,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的研究就无法以传统的类型学区分和综合的方式完成,而纾解这一困局的方法取向就是物质文化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宾福德的考古学文化系统和层次理论基础之上,分离出青铜兵器分别作为器具、标识和象征的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即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物质回溯技术、经济、社会和精神。由于这种分析方法尚未广泛运用于中国考古学实践中,本书对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的研究也期待有助于方法论和理论层面的反思和探索。……

      主编推荐
      ·考古学理论体系下的物质文化个案研究·技术-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重新阐释·青铜兵器之功能化和美术化两个倾向·物质性、空间性和学术史三种情境概念


      精彩内容
      本书以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为主要框架,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重新阐释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在技术层面上,规避了蒙特柳斯式类型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渐进演化等预设观念,采纳兼具通则观念和历史特定性考量的物质文化分析方法,提出了青铜兵器形式风格的功能化和美术化两个倾向。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